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匹配研究述评

2020-03-30王玉冬王萌邵弘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王玉冬 王萌 邵弘

【摘要】为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匹配的研究现状,从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内涵及结构入手,围绕创新链与资金链结构的供需关系特征及演化、匹配要求、规模匹配的影响因素及匹配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进展,分析其不足,得出如下结论:产业创新链逐步发展为非线性网状链式结构,根据其结构特征和创新需要,从系统视角出发,对创新链与资金链进行供需匹配,有利于促进两链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资金链;供需匹配

【中图分类号】 F062.9;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6-0125-5

一、引言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产业。“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开放融合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可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创新链、资金链进行统筹配置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要求。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以来,学者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的多链融合开展研究,但现有研究未能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需求的特殊性[1] 。一方面,创新链是核心,持续、有效的资金供给是创新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链可以激活资金链,实现资金增值,所以,创新链与资金链相互支撑推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的各个节点资金需求的时间、需求的规模等都不同,需要根据创新链的结构特征进行资金配置;创新链各个节点的资金配置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链上任何一个节点资金供给的不足或冗余都会直接影响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因此,创新链与资金链之间应做到供需匹配。为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匹配的研究现状,本文从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内涵及结构入手,围绕创新链与资金链结构的供需关系特征及演化、匹配要求、规模匹配的影响因素及匹配效果的评价等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进展,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二、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内涵及结构

(一)创新链内涵及结构

1. 创新链内涵。1992年,Marshall等[2] 对创新链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创新链进行了界定。创新链的核心是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间形成的有助于技术创新的链式过程[3] ;创新链是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性知识、技术以及产品的供给将创新主体连接起来,从而构建新兴技术开发、企业化和产业化的链接模式[4] ;创新链是以创新平台为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开展创新活动的链接结构[5] 。

2. 创新链结构。学者从不同视角给出了创新链的结构。从产业视角,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根据创新阶段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合作形成市场适应的产业创新链条[4] ;从功能视角,创新过程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商品化和产业化五个阶段,创新链上游主体和下游主体相当于创新产品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同时会对创新链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使创新链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形成再创新[6] ;从空间视角,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创新链各环节的空间结构[7] 。

(二)资金链内涵及结构

1. 资金链内涵。从企业角度,资金链是资金的筹集—营运—控制—分配的循环增值过程,也是围绕现金—资产—增值后的现金三个环节的一种良性循环模式[8] ;从产业角度,资金链是支持产业创新过程的资金供给链条,其目标是满足创新主体在不同创新环节的资金需求[9] 。

2. 资金链结构。学者主要从两个视角给出了资金链的结构。从融资方式视角,资金链包括自有资金、天使资金、政府扶持资金、银行贷款、小额信贷、商业信用和公募基金等[5] ;从创新过程视角,资金链主要是对R&D活动的投入,包括基础研究、小试、中试和商品化以及产业化的资金投入[10] 。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界定了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内涵并给出了其结构。结合学者们的观点,产业创新链是一项创新成果从研发到商品化再到产业化的链式结构。随着经济和网络的发展,产业创新过程体现了各主体之间交互作用的非线性网状链式结构。创新资金链是从研发到产业化再到市场化整个创新过程的资金供给链条。创新对资金的需求使创新资金链不断演化,促进了资金链系统的发展。

创新链条不同的创新环节,不同参与主体特点不同,存在的风险以及对资金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创新链不同的节点,对资金需求进行配置,以形成资金链对创新链的有效支撑。

三、创新链对资金链的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对资金链需求的演化源于创新链各环节对资金的需求,高额的資金投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条件,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产业创新链就难以运行。根据对创新链结构的梳理,创新链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商品化和产业化五个节点。按技术成果产生的前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创新链的研发节点,中试和商品化是创新链的成果转化节点,从而将创新链分为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三个节点。

(一)创新链研发节点对资金的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的研发节点对资金需求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R&D投入结构对研发的影响,以及创新链研发节点对资金需求的特征。创新链研发节点是技术创新的开始,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阶段资金的投入风险较大,所以,风险投资的作用凸显[11] 。创新链研发节点投入多产出少,再加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难以提供足够的融资担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链的债务融资,导致资金来源不足,而研发环节的人力资本对资金需求很大,需要政府在创新链的研发节点加大资金投入[12] 。政府对创新链研发不同主体的补贴能够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实现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研发活动的协同,提高合作各方的创新效率[13] 。

(二)创新链成果转化节点对资金的需求

成果转化资金需求的研究主要是成果转化过程融资方式的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转化节点是商业化价值的基础,是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关键环节,该节点产品销量显著上升,销售收入和现金流量迅速增加,随之自有资金增加,但宣传推广和新产品的继续研究与更新换代需要资金链支撑。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果转化阶段可抵押资产增加,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贷款满足资金需求[14] 。创新链的成果转化节点技术创新风险降低,但面临市场风险,风险投资成为创新链与金融结合的重要形式,可以为创新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降低创新风险,促进成果转化并带来高额风险溢价,从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风险投资不仅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还能通过一些隐性机制吸引其他外部债权和股权投资者[15] 。因此,创新链的成果转化节点主要体现出对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投资的需求。

(三)创新链产业化节点对资金的需求

關于创新链产业化节点对资金需求的研究,主要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产业化状态所需要投入资金的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化节点是商品销售和生产达到规模化程度的过程。产业化节点处于创新链的末端,此时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盈利额大幅增加,风险逐渐减少[16] ,但为扩大规模,会产生更大的资金缺口,成本低、融资规模大的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所获取的资金成为企业需求的重点。由于创新链的产业化节点资本结构的变化,有足够的现金流和资产,所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贷款[17] 。创新链产业化节点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并且前景良好,发行债券也可以解决创新链的产业节点资金问题。

创新链的不同节点对资金的需求不同,目前学者们主要研究了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三个节点的资金需求。从创新链的系统出发,把创新链条不同节点对资金的需求整合成对资金链的需求,对创新链的各个节点进行资金配置,这样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资金链对创新链的供给

学者们对资金链结构的研究表明,从融资方式视角,资金链由不同融资方式的资金构成,其中政府资金、风险投资、金融机构资金对创新链的供给起主导作用。政府和金融机构等为创新链每一环节提供的资金,经过创新链的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取得专利和创新产品,获得投资收益,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的资金配置创造了条件。

(一)政府资金对创新链的供给

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政府资金在创新链的研发节点投入较多,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手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的发展。政府资金的供给能够有效降低研发风险,提高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促使创新活动有序进行[18] 。通过研究还发现,政府对某个项目进行研发投资时,往往也会伴随着对该研发活动政策上的支持,这样可以吸引投资者,缓解创新过程的融资约束,使创新链条能够顺利地推进[19] ,政府对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创新发展都提供了积极的资金支持。

(二)风险投资对创新链的供给

风险投资不同于政府资金,是以追求利益为目标,关注的是产业创新的商业价值,更多考虑的是创新能否与市场结合,能否有较高的回报率,能否有好的退出渠道[20] 。政府资金在技术创新链和产品创新链即创新链的前端支持效应最大,风险资金在成果转化阶段的支持效应则最为明显,而银行资金支持效应相比较来看并不突出[21] 。

(三)金融机构资金对创新链的供给

从金融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创新与产业发展会带动金融发展和财富增长,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到创新链中[22] 。在产业化节点,产业达到规模化状态,金融机构需要结合新兴产业创新链特征,适当降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23] 。

学者们的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对创新链主要的供给方式是政府资金、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资金。而多种融资方式组合构成资金对创新链供给的链条,基于整个链条的视角进行融资安排,可以提高融资效率。

五、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匹配效果

匹配一词最早出现在对婚姻问题的研究中,是描述一系列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目的是使匹配双方达到尽可能的满意度[24] 。供需匹配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25] 。随着研究的深入,匹配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匹配是指在资金链供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创新链的实际需求,资金链供给结构、规模等与创新链的需求相适应,避免供给不足和供给冗余与错位。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匹配可以反映创新链的各个环节资金是否冗余或短缺,通过动态调整使资金可以沿着创新链流向短缺的环节,提高资金效率,同时资金链的主体也可避免资金闲置。

(一)创新链与资金链结构的匹配

根据创新链节点资金需求合理配置资金,能有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比如,合理安排不同来源R&D资金比重,可提升资金效率和创新链绩效[12] 。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关系如图所示。

从图中的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关系看出,创新链的不同节点,匹配的资金不同。创新链的研发节点与政府资金、风险投资构成的资金链条相匹配,成果转化节点与风险投资、金融机构资金构成的资金链条相匹配,产业化节点与自有资金、风险投资、金融机构资金、发行债券构成的资金链条相匹配。

(二)创新链与资金链规模的匹配

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的效果主要通过投融资效率和创新绩效反映出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效率越高,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效果越好,创新绩效就越高。张洁[26] 通过泊松分布得出:R&D投入较低,资金无法满足创新链的需求;R&D投入过高,会加剧资金无效性利用的负面效应。因此,要考虑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匹配效果,适当调整资金投入规模,使创新绩效达到最高点。创新链与资金链规模匹配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创新链与资金链规模匹配的影響因素。学者主要从内生和外生视角研究两者匹配的影响因素。从内生视角来看,如研发人力资源的质量和资金投入量等因素对产业创新链的研发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也是影响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的重要因素[27] 。从外生视角来看,如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风险投资可以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激励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带来高额风险溢价。政府补贴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创新链的投入,带动创新产出,从而提高创新绩效[28] 。

2. 创新链与资金链规模匹配的评价指标。创新链与资金链规模的匹配,主要是资金链根据创新链对资金需求量进行供给,创新链与资金链的供需匹配视为投入产出关系。创新投入的指标主要有R&D经费、R&D人员投入[13] 。吴佐等[29] 研究发现,政府研发投入、国有产权比重和企业平均规模等指标会对产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对于创新产出指标,专利授权数可以反映创新科技绩效,新产品销售收入可以从经济方面反映创新绩效[30] 。

3. 创新链与资金链规模匹配的评价模型与方法。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模型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不同模型分析不同R&D资金的投入对创新绩效、创新效率的影响。如李梦婵等[3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股权融资约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R&D投入呈负相关关系,但可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转化效率。闫俊周等[32] 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 ~ 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发现政府补贴投入冗余率较高,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的创新效率不高。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可知,融资约束可以提高创新效率,说明对创新链各个节点资金的投入要适量,与该节点的资金需求匹配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关于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的研究是将创新链分为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个节点,未来可以将创新链的节点进行细分,并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匹配设置指标,选择模型与方法对匹配效果进行测度,为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匹配提供决策支持。

六、结论与展望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们普遍关注资金对创新能力的支持作用和创新绩效的评价,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价值链融合研究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创新链、价值链的结构分析,创新链不同阶段资金来源方式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创新链的投资效率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从丰富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的理论方法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出发,未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创新链与资金链的不同节点供需特性。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的研究主要是创新链的各个节点对政府资金、风险投资、金融机构贷款的供需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金来源方式增多,应关注基于新型融资方式对创新链与资金链的供需分析、创新链资金供给的特征和各种融资方式的有效组合,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同产业创新链各节点的资金需求特征,这是进行创新链与资金链有效匹配以及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投资效率的基础。

2. 从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的整体视角出发。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产业创新过程中研发、成果转化某一个节点的资金供需,从创新链、资金链的链条以及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的系统出发,根据企业融资能力、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结构特征等对创新链与资金链的节点和整个链条的匹配研究鲜见。从系统出发既能照顾创新链各个节点资金的供需,又可优化资源配置。

3. 从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维度对供需匹配效果进行测度。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效果的相关研究,学者主要选取投入产出指标,根据回归、数据包络等模型,通过创新绩效衡量效果,缺乏能够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程度的指标。因此,应从创新链和资金链两个维度设计创新链与资金链匹配程度的评价指标,应用双边匹配法、倾向得分匹配法、模糊多指标决策等方法,测度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匹配效果,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4. 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供需匹配的机理、研究机制以及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供需匹配要根据影响因素、遵循匹配的演化规律,并且通过有效的匹配机制以及运行模式,提高匹配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创新资金链的有效循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李玥,周燕,王宏起等.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研究述评与展望[ J].科学管理研究,2018(4):25 ~ 27.

[ 2 ]   Marshall J. J., Vredenburg H.. An Empirical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in Industrial Sales Organizations[ 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2(3):205 ~ 215.

[ 3 ]   Jing M. U.. Research on the Service Innovation System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Clusters Based on Cyclic Innovation Chain[ J].Journal ofBusiness Economics,2012(6):5 ~ 12.

[ 4 ]   王宏起,李力,王珊珊.设计与技术双重驱动下的新兴企业创新链重构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4):40 ~ 45.

[ 5 ]   鲁洁,秦远建.创新链的构建与协同治理研究[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1):585 ~ 588.

[ 6 ]   杨晔,朱晨.合作网络可以诱发企业创新吗?——基于网络多样性与创新链视角的再审视[ J].管理工程学报,2019(4):28 ~ 37.

[ 7 ]   Welc J., Ebitda. Cash Flows in Bankruptcy Prediction on the Polish Capital Market[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7(2):91 ~103.

[ 8 ]   胡昱翀.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探讨——基于新一佳超市破产案例的分析[ J].财政监督,2018(10):22 ~ 23.

[ 9 ]   李晓锋.“四链”融合提升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理论研究[ J].科研管理,2018(9):113 ~ 120.

[10]   袁继新,王小勇,林志坚等.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智慧健康产业为例[ J].科技管理研究,2016(14):31 ~ 36.

[11]   洪银兴.科技创新阶段及其创新价值链分析[ J].经济学家,2017(4):5 ~ 12.

[12]   苟燕楠,董静.风险投资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J].科研管理,2014(2):35 ~ 42.

[13]   陶爱萍,马金龙,蒯鹏.R&D资金投入结构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J].华东经济管理,2019(5):83 ~ 90.

[14]   Md. Q., Wei J..Nexus Betw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outh Asia: Evidence from ARDL and Nonlinear ARDLApproaches[ J].Financial Innovation, 2018(1):20 ~ 21.

[15]   魏芳,耿修林.政府科技资助方式、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J].西部论坛,2018(1):100 ~ 108.

[16]   Chataway J., Wield D.. Industrializ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What Does Knowledge Management Chang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0(6):803 ~ 824.

[17]   Huang Y., Swamidass P., Raju D. A..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in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An Exploratory Study[ J].The Journal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16(3):451 ~ 468.

[18]   颜晓畅.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创新能力视角[ J].现代财经,2019(1):59 ~ 71.

[19]   Kim S. J., Kim E. M., Suh Y., et al.. The Effect of Service Innovation on R&D Activitie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Systems:The Modera-ting Role of Government Support Systems in Korea[ J].Journal of Open Innovation: Technology, Market and Complexity,2016(1):5.

[20]   Brown J. R., Martinsson G., Petersen B. C.. Law, Stock Markets and Innovation[ J].Journal of Finance,2013(4):1517 ~ 1549.

[21]   Demirel P., Parris S..Access to Finance for Innovators in the UK's Environmental Sector[ 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2015(7):782 ~ 808.

[22]   Ma Y.. A Study on Carbon Financing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J].Reformation & Strategy,2014(4):103 ~ 107.

[23]   邸晓燕,张赤东.基于产业创新链视角的智能产业技術创新力分析:以大数据产业为例[ J].中国软科学,2018(5):39 ~ 48.

[24]   Shapley D. G . S.. College Admissions a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J].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1962(1):9 ~ 15.

[25]   张省,唐嵩,龙冬.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的理论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J].软科学,2017(11):57 ~ 61.

[26]   张洁.企业研发投入、资源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组织“行为—特征”匹配视角[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2):82 ~ 89.

[27]   张振伟,刘云.软件与信息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J].科研管理,2017(9):52 ~ 59.

[28]   伍健,田志龙,龙晓枫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J].科学学研究,2018(1):158 ~ 166.

[29]   吴佐,张娜,王文.政府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的经验证据[ 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31 ~ 37.

[30]   Bronzini R., Piselli P.. The Impact of R&D Subsidies on Firm Innovation[ J].Research Policy,2016(2):442 ~ 457.

[31]   李梦婵,刘广瑞.股权融资约束与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 J].财会通讯,2019(11):28 ~ 32.

[32]   闫俊周,杨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J].科研管理,2019(4):34 ~ 43.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跨江融合背景下苏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