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020-03-30岳玉娜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方法小学数学

岳玉娜

【摘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鼓励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逻辑、有条理的分析并解决问题。本文作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现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的。它既需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也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启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归纳总结起来有综合法、分析法、假设法、替换法、转化法、列表法、画图法等多种,这些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敏捷性和深刻性都是有好处的。现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常用的又不易想到的方法,谈点儿粗浅的见解。

一、画图法

就是学生根据抽象的题意去画图变为直观、形象帮助自己正确理解题意,能准确分析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

例1,如正方形的边长增加4cm,则面积就增加64cm2,那么原来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cm?

分析:通过画图,分割画虚线,解题思路变清晰了。

64-4×4=48(cm2)  48÷2=24(cm2)

24÷4=6(cm)      答:邊长是6cm。

一. 转化法

就是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颖问题变成熟悉的思路的一种策略。

例2,一根彩带,第一次剪去全长的3/8,第二次剪去15米,这时剪去的与剩下的米数之比是7∶5。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米?

分析:7∶5就是剪去的占7份,剩下的占5份,即共12份,剪去的占总共的7/12,把“比”转化为“分率”(学生一般不易想到),即15米对应的分率是(7/12—3/8)。15÷(7/12—3/8)=72(米)

答:这根彩带原来长72米。

二、替换法

就是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方法可解,是一种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替代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阶段里,常用r2?的数值替代r×r的值,因为r不能直接求出。

例3,如图,已知正方形的周长32cm,求圆的面积

分析:正方形边长:32÷4=8(cm)

正方形面积:8×8=64(cm2),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又恰是圆的直径,假设半径为r,两个三角形面积为:2r×r÷2×2=64即r2=32,圆的面积为:

r2π=32×3.14=100.48(cm2)

答:圆的面积为100.48cm2?

三、观察比较法

就是通过已知条件可列相等的关系式,再观察、分析、比较,可直接得出结论。

例4,如a的1/4等于b的1/5(a、b均不为0),则a与b的关系是(a

分析:根据题意可列相等关系式:a×1/4=b×1/5

1/4比1/5大,则a比b小。(大的×小的=小的×大的)

四、列表法

在小学阶段里,用列表法大多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由于“鸡兔同笼”问题可用方程解和假设法,但列表法的思路比它们简洁、清晰、易懂、快速。

例5,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个,雨天每天采12个,一共采了112个,平均每天采14个。这几天晴天有几天?

分析:   共采:112÷14=8(天)

答:这几天晴天有2天

五、假设法

如选择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cm,如果它的长和宽都增加3cm,那么它的面积就增加了(C)cm2?。

A.54         B.27         C.36       D.无法确定

分析:18÷2=9(cm)是长加宽的和,假设长为8cm宽为1cm;增加后:长为11cm、宽为4cm;面积增加为:11×4-8×1=36(cm2)又假设长为7cm宽为2cm;增加后:长为10cm、宽为2cm;

面积增加为10×5-7×2=36(cm2)所以选:C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优化选择,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把握解题的关键和本质,从而得出最佳的解题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永平.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青春岁月》2019年35期

[2]黄保官.浅谈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策略《南北桥》2019年21期

[3]简军民.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分析《魅力中国》2019年43期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方法小学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