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夫之“六然处世”

2020-03-30朱秀兰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王夫之百病宁静致远

朱秀兰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晚年隐居著述,提出“修身六然”的养生格言,语言含蓄深刻,富有哲理,是修身养性的秘籍,值得大家借鉴。

自处超然:

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对生老病死要有超然达观的思想境界,顺应自然,以高尚的人生境界来净化自己。特别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要抛弃奢侈之想,隔断虚荣之念,超越世俗,宁静致远。

与人蔼然:

与人相处,要诚恳谦和,融洽和谐,多行善事,乐于助人,使人感到可亲可近。正如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所言:“性自善,则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

处事断然:

《史记·齐悼惠王世空》中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遇事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也会使人正气渐消,百病丛生。因此,遇事宜立决果断,不宜拖泥带水。

无事澄然:

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内心终日不得安宁,思绪不能止息,则会化生百病。因此,他主张“忘我无欲,清静养神”。忘掉自我,无欲无求,自然内心清静,神完气足;无事静养,精神放松,自然身康体健,百病不生。

得意淡然:

中医认为:“喜伤心”,大喜过望会对身心造成伤害。人在志得意满时,仍需心谦身平。正如老子所言:“澹兮其若海。”得意是短暂的,要把得意顺境等看淡一些,看轻一些,则气血平和,身心舒畅,自然疾病不生。

失意泰然:

人在失意时,要泰然处之,做到不忧患,不烦恼,不自暴自弃。失意时心情沉重,却也最能看清自己的不足,同时悟出一些人生道理。此时,若能心境泰然,便会拥有一份坚韧、向上的动力,对善于养生者来說,具有积极的意义。

李恒克荐自《长寿养生报》

●刘小军

猜你喜欢

王夫之百病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外一首)
时尚是个谜,万物皆可“包”
心送
放下浮躁,宁静致远
“包,治百病”
中国工匠精神研究
素材积累·词语
宁静致远:语文课堂应有的“静界”
心送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