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打不赢游戏

2020-03-30沈嘉柯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青少年家庭

沈嘉柯

小孩子沉迷游戏这事,其实就是家长的奖赏机制和游戏公司的奖赏机制在PK。但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家长输。

现代电子游戏,这么一件高成本精确针对特定消费者的工业成品,就是一把倚天剑,还能无限复制拷贝。具体到每个家庭,都得跟游戏孤军奋战。

说青少年沉迷网络,得了网瘾,其实也分网络社交和网络游戏。但主要出麻烦的,是沉迷网络游戏。而且,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容易上瘾,因为大脑发育还不完善,这类关于前额叶皮层的研究,还在进一步深入。

游戏是个好玩的东西,让人爽的东西,天然就容易得到支持者的辩护。

有的家庭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好,孩子脑发育早,有更多兴趣爱好。踢球、美术、玩乐器、出国旅行、饲养宠物、广泛阅读,等等。于是两者势均力敌,打游戏不伤根本,还可以排解学业压力,学习成绩更好。甚至少数人还能通过电子游戏竞赛突围,一举成名赚钱。

所以,问题其实是,一部分孩子能兼顾学习、社会化和打游戏。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兼顾,会成瘾,那一部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其实无法承受这种对家庭根本利益的损害,但他们拿不出对抗的武器,惨遭碾压。他们这部分群体,唯有呼吁禁止和打击游戏。

城市家庭的父母,如果教育水平不错,至少不会乱送孩子求醫问药。但那些经济一般,自己都糊里糊涂混了半生的父母,完全拿不出招数。

还有广大的乡镇家庭,那才是重灾区。一对勤劳的父母,自己不玩游戏,搞不懂为什么小孩子深深地痴迷手机网络游戏,简直是毫无还手之力。他们的人生经验没有这种知识储备。

那些自己都沉迷打麻将、娱乐消遣的父母,在管理孩子这件事上,一旦绝望,就会病急乱投医。这也就是诞生各种治疗网瘾的机构的基础,这也是反反复复上新闻的“电击王”的铁饭碗。

谁也拦不住绝望的家长把孩子送去治疗。他们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就像中医药狂热爱好者,永远不理解科普博主们。仇深似海,冰炭一般敌对。

很多社会问题拆解到最后,都是利益均衡,怎么妥协,向谁倾斜的问题。

事实是,网络电子时代,对游戏公司游戏行业再怎么刻意打压严厉管理,想让青少年不接触游戏,还是难如登天。

所谓让家长陪孩子打游戏,给孩子找到更高级的兴趣爱好,是有条件家庭的自救。那些没条件自救的呢?

针对千千万万个家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让他们有能力带孩子参与更加有趣、吸引人、有益身心的活动?这个成本高到无法承受,实现这一点,那城乡家庭素养,得是发达国家水平。

抑制游戏是权宜之举,但到目前为止,都只有权宜之计。

社会成本算下来,打压游戏,就变成了现阶段的较优选择。游戏产业哭,强如万万千千的家庭哭。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青少年家庭
音频设计在电子游戏中的发展与使用研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电子游戏的利VS弊
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电子游戏
家庭“煮”夫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恋练有词
内置电子游戏的运动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