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象学视角对日本宝冢歌剧团“男役”的思考

2020-03-30王静

青年生活 2020年7期
关键词:现象学

王静

摘要:從哲学现象学视角来看,日本宝冢歌剧团“男役”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且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这个作用过程,就体现了男役的社会建构性。因此,对男役的考察思考就可以意向性出发来实现,并促使相关方面的研究实现从存在者层次提升到存在层次。这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男役的发展,乃至戏剧舞台艺术方面的研究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现象学;男役;性别

作为一个歌舞剧团,日本的宝冢歌剧团已然存在百年有余,其独特的全女班形式,以及受各种因素而最终形成的“男役核心”也逐渐发展并趋于成熟化、制度化。在世界舞台表演的发展过程中,性别扮演并非罕事,但出现于上个世纪初期,与现代社会牵涉很深的“男役”相较于“歌舞伎”、“坤生”无论是在外,还是在更深层次上都逐渐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而过往对于这种差异的研究,多是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层面,现象学方面的分析较少,而在人类社会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现象学有着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因此,从现象学视角来考察日本宝冢歌剧团男役是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的。

一、朝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分析日本宝冢歌剧团男役的逻辑基础

基于胡塞尔的相关理论,所谓的现象学的彻底的哲学态度即指,面向实事本身。具体到本文,对男役的现象学考察也应当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要化大为小。而本质直观和本质还原是现象学最低纲领所包含的两种方法,而从现象学视角研究男役时,就首先需要回答“在思考男役中所直观到的东西是什么”和“在对男役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

(一)存在者层面:面向男役的“实事”

男役的存在主要是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因此要想对其本真含义实现真正的把握,就有必要考察在生活世界中其的呈现过程,获取其在经济、文化、性别等环境中呈现的意义。与传统反串演员不同,宝冢团员对于男役的扮演,在舞台之外也贯彻了自身的男役人设。过往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传统两性二元性别的角度出发,而在当前传统逐渐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男役所受到的女性粉丝的追捧仍旧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因此,原有的研究结论就很难站住脚,有必要重新考察新时期的男役,并进而触摸到男役的差异性。

(二)从“存在者”层次到“存在”层次:向男役实事本身的还原

对男役的研究既要明了其的“存在者”层次,同时也要对其“存在”这一层次有所把握。宝冢歌剧团浓重的商业性质,使得作为剧团核心的男役同其所身处的世界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同时其也沉沦于传统,而传统往往会对历史造成掩盖,并导致对男役历史性的连根拔除,其形成过程被遮挡,当前人们所能看到的也就主要是男役的现成性。把握男役的最关键之处,也就在于要从男役的这种物象上回到其同粉丝之间关系的历史和现实中,从而还原男役这一实事。

二、意向性的作用:男役思考从本质到建构的实现

(一)意向性的作用:关联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

“意向”这一名词,在现象学中主要指意识行为或经验同某个对象的关联。而最初提出意向性学说的目的也主要在于对“自我中心的困境”的克服。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认为,任何的“单纯的”显象都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任何仅仅是显象的显象,显象都是实在的,且属于存在,是存在者的表现,而存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存在者。

(二)从本质到建构的实现:意向性理论运用于男役的思考

从现象学视角对男役的考察,其实质就是对反串这一特殊表演形式的新发展的探讨,即从原本具有性别扮演、性别越界意味的反串逐渐发展成为单纯审美意义上的反串。对于戏剧哲学来说,现象学意味着新的希望。“每个意识都是意向的”作为一种哲学话语,其主要包含意识构造对象和意识指向对象这两重涵义。现代社会,戏剧舞台艺术传统的性别禁忌被打破,无论男女皆可以成为表演者、欣赏者,乃至背后的创作者,并且杂处。然而,宝冢歌剧团男役的粉丝群体始终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绝大部分都是女性。早期多是认为粉丝向男役所需求的是世界上完美的男性现象,或是将其解释为对刚毅女性的需求,更有将此引为对同性的恋慕。这些解释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自有其合理性,但忽视了对于粉丝作为人的关注,忽视了人的性别的统一方面。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如何促使意向性的意识构造对象和指向对象功能的真正实现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主体间性理论:粉丝同男役之间关系为男役的新定位提供可能

宝冢歌剧团男役的发展变化,更多地是受到了现代商业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观念变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剧团商业逻辑的演变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男女二元论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将被解构,这势必会对过往依靠传统性别二元理论来构建自身形象的宝冢男役团员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在戏剧舞台上的表现。因而,新时期宝冢歌剧团男役在重新定位、塑造自身形象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其同粉丝之间的关系。

对存在发展了百多年宝冢歌剧团男役的研究,不仅牵涉到戏剧舞台上的性别扮演,同时受各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也同性别有着较大的关系。而基于传统二元性别理论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也越来越不能较好地解释当前男役的存在,这其中也掺杂了过多不必要的、主观的因素。而在社会性别结构、观念逐渐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男役在整个剧团中的定位势必需要发生变化,而要确保这种变化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面向男役实事本身,同时还要实现对男役的现象学还原,以促使从存在者层次到存在层次的思考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邹慕晨. 宝冢歌剧团研究[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郑丹丹. 身体的社会形塑与性别象征——对阿文的疾病现象学分析及性别解读[J]. 社会学研究, 2007(2):154-170.

[3]郑丹丹. 社会意识的行动逻辑——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学社会学解释框架[J]. 浙江学刊, 2006(5):196-201.

[4]Butler J. Performative Acts and Gender Constitution: An Essay in Phenomenology and Feminist Theory[J]. Theatre Journal, 1988, 40(4):519-531.

猜你喜欢

现象学
音乐审美:基于“现象学”立场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现象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方法?
教育现象学视阈下的高职学生学业幸福研究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感知与意向性
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
具象表现绘画方法与理论的再思考
现象学: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危机的突破口
赛博空间体现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