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发展

2020-03-30袁文文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产业发展优势

袁文文

摘要: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近年来,巫山县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育县”战略的重要内容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增强文化实力、激发文化活力、彰显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巫山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文化名县建设,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发展

一、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1、独特丰富文化资源。巫山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极其丰富。原始古老的龙骨坡文化、5千年文明的大溪文化、独特的神女文化、神秘的巫文化,构成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踩堂戏》为代表的巫山民俗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巫山山歌、民间工艺、邓家摆手舞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

2、文化品牌日趋成熟。巫山县文化品牌日趋成熟,以红叶节、龙舟赛、神女文化旅游节等为龙头的文化品牌培育取得重大进展,“红歌唱遍新巫山”、“共和国之恋”等大型文艺活动和大型书画、美术、摄影作品展等赛事活动成为县域内影响较大的文化活动品牌,具有巫山地域特色的传统剧目、民间歌舞、音乐和习俗展示(巫山山歌、船工号子、邓家摆手舞)等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品牌渐趋成熟,巫山文化品牌建设渐入佳境。

3、文化基础设施改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乒乓球馆等文化设施建成,博物馆、文体广场、电影院、演艺大厅、江东地面文物复建等一批在建项目顺利推进,神女大道、望霞公园、环湖路、朝云社区等全民健身设施配套完善,建成25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文化活动室145个、农家书屋40个,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2个。

二、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

1、文化基础设施。縣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馆、图书馆提档升级和体育馆、影剧院、演艺中心、巫山体育运动学校、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为主要项目,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健身路径、游泳池、健身活动室、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设施,打造有特色的文化主题社区。

2、文化节庆活动。办好重大节庆活动。围绕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文化活动,精心组织三峡红叶节、神女文化旅游节、江南菜花节、江北李花节、山歌赛、龙舟赛、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活动。

3、文化遗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推进江东地面文物、神女庙、高唐观等文物复建工程,抓好龙骨坡、大溪文化遗址等重点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加强大昌、龙溪古镇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建立国家、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力争成功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4、文化剖析研究。研究剖析巫山神女在川江航运中的守护神和东方爱神的象征意义。围绕巫文化起源、现实价值及古代巫师的地位、巫风巫俗等展开研究。研究巴人、楚人的起源、巴子国及楚国的变迁,巴、楚民族的分支和演变等内容,收集民间民歌、川江号子、竹枝词等巴文化遗产。宣传推广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加强相关文物保护。弘扬三峡移民文化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建设三峡移民纪念馆。

5、打造文化商品。通过深度挖掘三峡文化、巫文化、神女文化、民俗文化内涵,结合三峡人文自然景观,利用巫山资源优势和大量富余劳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开发生产独具特色的系列旅游文化商品。依托文化产业园打造以三峡盆景、三峡奇石、雕刻、文物复制品为代表的文化工艺品。打造红叶伞、神女草编、刺绣、竹编、木雕、竹雕、漆器等。

6、发展文化旅游。构建“一地两色三区”文化旅游总体格局以山水景观为体、文化内涵为魂,深度挖掘巫山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努力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发展绿色生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小三峡·大昌旅游区、神女文化旅游区、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旅游建设。

三、对今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培育生态文化。保护开发生态文化资源,建设生态文化名片。充分挖掘神女文化、红叶文化等生态文化元素,打造三峡红叶观光基地。结合森林巫山建设工程,创建梨子坪、五里坡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开发建设龙骨坡——错开峡大溪古人类文化生态园,打造生态文化保护基地。以巫山云雨、高峡平湖、巫山红叶等自然风光结合巫文化、神女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品牌;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弘扬巫山美食文化。

2、大力彰显繁荣城市文化。围绕“山水之城、文化之城、旅游之城”,精心塑造巫山县城整体形象,形成以高峡、平湖等自然风景为城市背景,以“门户特色”、“景观通廊”、“夜景灯饰”、“临江景观”和“城市增绿”等为城市景观骨架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特色,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3、大力培育特色商业文化。引导商贸企业加强商业文化建设,融入具有巫山特色的移民文化、美食文化元素,建立激励机制,培育先进典型,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商业队伍建设,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组织短期培训、举办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夯实建设商业文化的群众基础。

总之,重视文化建设,提炼和张扬文化特色,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已成为巫山加快建设“库区特色产业县、生态文明县、国家级旅游大县和文化名县”的巨大精神动力。为把巫山建设成为“重庆市文化先进县、国家级文化名县”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泽华.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 (03).

[2]祁述裕,孙博,曹伟,等.2000—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东岳论丛,2015 (05).

[3]刘晓远.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 (04).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产业发展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