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3-30潘静容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诊断

潘静容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肺段隔离症患者病例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放射CT,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放射CT的诊断准确率和特异性、误诊率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疑似肺段隔离症患者(120例)中,确诊的例数为100例。基于病变位置视角,位于右下肺后基底段、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分别为15例、85例。基于病理类型视角,肺叶外型、肺叶内型分别为12例、88例。放射 CT 诊断正确率与确诊结果,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 CT 在肺段隔离症患者中的敏感度为98.00(98/100),特异度为85.00%,漏诊率为2.00%(2/100),误诊率为15.00%(3/20)。结论:通过运用放射 CT 检查,对于诊断肺段隔离症患者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将诊断准确率提升上来,并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放射CT技术;肺段隔离症;诊断;应用价值

在临床肺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中,肺段隔离症比较常见,这经常出现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主动脉,一般来说,主要为体循环供血,不与支气管连通。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没有结合在一起,所以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制定治疗方案过程中,还要加强影像学检查的应用,现阶段,放射CT检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将病变程度和范围准确显示出来,全面评价和观察病灶位置,不断提高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此选取120例肺段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主要选取120例肺段隔离症患者,所有患者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40.58±1.52)岁,男女分别为65例、55例。在临床表现中,主要包括咳嗽、胸痛、咯血以及发热等,其例数分别为60例、22例、15例、23例。

1.2方法

在扫描之前,调整好各项参数,重建间隔、层厚分别为0.75mm、1.00mm。取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从从肺尖到患者腰部区域中,加强水平扫描方式,将增强扫描模式予以开启,经过肘静脉注射 300mgI/ml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注射速度3ml/S,在注射后25s后进行扫描[1],注射剂量的计算按照1.5ml/㎏来进行,在扫描结束以后,将图片上传到处理工作站之中,加强多平面扫描的应用,为血管三维重建提供相应的帮助。

1.3观察指标

结合病理活检结果,对放射CT诊断准确率和诊断价值性等进行分析、观察。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当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放射 CT 诊断正确率分析

在疑似肺段隔离症患者(120例)中,确诊的例数为100例。基于病变位置视角,位于右下肺后基底段、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分别为15例、85例。基于病理类型视角,肺叶外型、肺叶内型分别为12例、88例。放射 CT 诊断正确率与确诊结果,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放射 CT 诊断价值分析

放射 CT 在肺段隔离症患者中的敏感度为98.00(98/100),特异度为85.00%,漏诊率为2.00% (2/100),误诊率为15.00% (3/20)。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临床肺发育畸形疾病中,肺段隔离症经常出现,对解剖结构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肺叶内型、肺叶外型等,其中,对于肺叶内型来说,主要是指与支气管不相通,在出现感染以后,实现了相通。而肺叶外型,主要是指由胸膜包绕,在静脉中进入体静脉。这两种类型均属于主动脉供血[2],如果出现供血中段,对生命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对患者生命造成影响,还需加强及时诊断和治疗。

借助放射CT,可以将异常供血动脉的数目、走形等显示出来,对其与周围结构关系予以充分了解,提供特有的三维空间关节,直观展示出动脉血管的分支、走行,将临近组织显示出来,将空间关系予以明确化,从而不断提高诊断结果,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方式,其优势主要包括:首先,放射 CT,其操作比较便利,影像信息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精确性[3],可以将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显示,而且可以节约检查时间,仅仅需要30s即可。其次,放射 CT,可以将肺内病灶显示出来,对病理类型进行明确,清晰显示出异常供血动脉,确保治疗方案的顺利制定。最后,放射 CT,可以将异常供血动脉情况显示出来,而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防止误诊现象的出现。

总之,對比放射 CT 与传统影像检查,可以确保异常供血动脉分支、走形的直观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误诊现象,不断提高肺段隔离症患者诊断效果,确保手术方案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武建平.多层螺旋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 (19):118-119.

[2]包光强.放射CT对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 (13):48-49.

[3]周满春.放射CT技术在肺段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院,2015,15 (09):82-83.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诊断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