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策略的探究

2020-03-30徐勇城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德育教育班主任

徐勇城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都处于成长的阶段。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等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修养,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基于此观点,本文尝试探究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策略,以期能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提高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培养学生必备的素质。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在教育教学不断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应重视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人才[1]。学生在学校与班主任接觸时间最多,所以班主任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更有机会影响学生。作为班主任,要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应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榜样。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下从教育的多个方面来探究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开设德育课程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没有开设相应的德育课程,德育教育以渗透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为主。由于部分学科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加上学科教师不是很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时会遇到困难,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学校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由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完成。若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需要编写德育教材,德育课程的教材可以根据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为基础,编写与设计一些符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把理论性的知识结合真人真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身受感同。教师可以在德育课程的教学中,也要考虑与学生共同编排情景剧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深刻理解相关的知识[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课程在短期内来看对学生效果并不明显,但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学生的动态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觉得自己是已经具备成熟的心理、健全的心智。但由于学生缺少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就会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变化。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动态,如果学生有出现异常的行为,就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向家长说明情况,与家长一起商量应对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另外,班主任需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各种渠道来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要求家长也能够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在家的情况,这样既为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督促了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与关心。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德育教育就是由班主任给学生灌输一些德育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但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把德育知识让学生内化。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显然并不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班主任要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体现在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解德育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或假期,组织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街道、清理小广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劳动观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会意识到社会和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社会与国家需要每个人的付出才能发展,摆正个人与社会、国家的位置。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路人、家人以及班主任的肯定,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也让他们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和每一份工作,这对于学生而言,是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相关节日来参与一些活动,如在清明节前往烈士墓园扫墓,在国庆节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相较于过去单纯的理论内容灌输,更有助于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2]。

四、实施激励策略

初中生大多数都比较叛逆,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要尽可能的去鼓励与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性,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环境等有着较大的区别,班主任在实施激励策略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二是班主任在实施激励策略时,要建立一个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激励策略实施的效果。如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迟到早退、不按时交作业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惩罚他们,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改正,也有利于学生在取得进步时得到奖励,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五、学习先进的德育观念

德育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很多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都会按照过去传统的德育观念来教育学生,对学生德育教育以约束为主,虽然这样学生会遵守规矩、服从安排,但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他们缺乏独立性、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改变观念,班主任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先进的德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也可以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对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不仅关系着学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作为最了解学生和接触学生时间最长的班主任而言,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首先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来喜.例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 (42):60-61.

[2]朱红梅.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7 (11):25-25.

[3]孙志胜,赵艳芳.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5 (20).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德育教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