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

2020-03-30左敬龙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左敬龙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对他们所开展的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切入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初中的必修课程,是引领学生走上正确道路的明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其未来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价值意义,促使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找准切入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合在教学之中,以此最优化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能够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初中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烙印在学生心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承担的职责,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促使学生未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德育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规范学生的言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该课程之中,可以升华教学内容,能够给学生传输更多的正能量,使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心灵容易被周围不好的事物侵害,很多初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教师需要对其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使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接受到优秀的教育,以此实现教育的价值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模式

(一)渗透情感教育,触动学生心灵

初中学生的主观意识逐渐发展,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教师最好渗透情感教育,以此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感化,从而促使学生思想觉悟,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采用情感教育措施,能够柔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和教师建立友好的关系,教师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合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根据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给学生举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模范事迹或者感人事迹,尽量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以此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之后教师可再对学生做出指导,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并和学生一起就相关事件进行交流讨论,以此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最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情感教育的最大优势便是可以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能够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运用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烙印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二)发挥多媒体作用,丰富教学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多媒体运用起来,这样可以把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地呈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可以把当下的时事热点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时代发展的形势,使学生的思想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和法治相关的视频内容,使学生受到感触,让学生懂法、尊法、守法,促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分析课本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此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從而更好的发挥出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坚持“民主、和谐、公平”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对学习内容的言论,并尊重学生的想法,即便学生的理解有误,教师也应当采取柔和措施,引导学生重新进行分析,以此重构学生的认知。开放性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的重要途径,在此环境下,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挖掘教材内容中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让学生自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做出解释说明,最后再鼓励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对教材内容进行阐释,以此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并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发挥出更好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起来,和学生一起探究课本内容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以此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使他们坚定自己的理想,从而实现教学的最初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俪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曹小梅.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7 (35).

[3]张洪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祖国,2017 (17):257.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