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2020-03-30肖鹏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锻炼习惯小学体育教学培养

肖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落实,中小学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体育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初步的素质教学板块;真正良好的教育发展早就过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也早已呼唤了多年,现代的素质教学发展追求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文与科学相辅的针对性教学,小学体育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将学校操场上常有的大字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变成每个学生切实实行的习惯和意识,而不是仅仅是一句熟悉的口号标语而已,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是现代教育者们需要重视与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培养;锻炼习惯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造成了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忽视,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体育素质与体能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学没有形成规范教学模本,在课程规划开展与教学拓展训练等方面,体育教学往往是落后于其他学科的,近年素质教育改革的号召,让体育教学培养方法重新受到重视,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起点,也是其接触知识、感知实践的成长关键期,体育教学需要以正确的方法、适当的观念介入学生的思想与生活,让体能素质的教学质量水平从小学开始就得到提升巩固。

一、兴趣是所有教育的起点,找寻体育兴趣教学的方法是关键

首先,体育教学不同于知识理论教学,其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对体育锻炼的定义也很丰富,教师可以抛弃传统高强度而乏味的体育教学活动,转而带领学生进行趣味运动项目,跳绳、拔河等简单有趣、方便的趣味活动兼具娱乐性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其次,时代的发展深化了全民运动的文化理念,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对平民的门槛变低,对孩子的影响也更深入,随着电视频道、网络平台的发展,小学生具有条件探索并发展一项符合自己天赋的体育活动,教师要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孩子的兴趣运动入手,开设丰富的教学项目,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体育特长,既增强了学生的锻炼热情,也增长了其成长过程中建立的自信心。

二、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让学生真正领会体育锻炼的益处

学校要适当改变重智轻体的教学现状,适当减少学生的整体课业压力,为体育锻炼和兴趣发展留出充分的课余时间;另外,校方还要幫助家长摒弃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常有家长为小学生过分报名兴趣班、学习班的情况出现,学校要深入每个孩子的教育环境中去,帮助家长找寻真正适合孩子的兴趣活动,同时加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增多,身体健康不仅是发挥自身价值的前提,更是进一步完善自身能力的必备条件,小学生不能充分认知这一点,就需要教学的实践加强,让孩子亲身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快乐,并向往体育活动的快乐。学校可以增加学生集体的体育课外活动,例如季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还可以为学生搭建有效的体育活动平台,提供完备的体育运动设施与场地,合理分配课业学习任务与课余时间的占比,还可以以体育活动为主,增设更多的亲子交流活动,从家庭、学校多方面的教育环境中传达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自然地树立健康运动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科学锻炼,健康运动

1.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锻炼

体育活动有很多种,运动方式也很丰富,但不是每种活动都适于小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小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不仅仅是从意识方面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还需要科学地指导学生以最适合身体发育、对身体无损害的方式方法践行锻炼的习惯,这也常常容易被忽视。体育课堂不单单是一门实践活动课,体育课也要有理论教学,体育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身体活动的机制,使其具备检测身体健康的能力,并深化其对身体机能强化与控制的认知,除此外,体育课应是指导小学生认识自己、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历程,体育课课纲还应设置生理卫生常识、人体系统与器官运行原理与身体变化的感知内容,让学生在实践运动活动前初步了解身体机能情况,这样才能让体育锻炼的安全系数与效果达到最高,才能使小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让小学生在活动的同时分辨什么是正确的锻炼方式;另外,体育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也是体育课必须要讲授并严格履行的内容,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设置不同强度、难度和运动量的不同种类体育项目活动,促使小学生养成真正正确的锻炼习惯。

2.指导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品质和精神力量

体育锻炼的不断重复巩固为身体带来强化的同时,也会对锻炼者的心理精神产生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在引导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时,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建设,一是推动小学生在身体生理上产生对体育锻炼的正常需求,二是培养小学生自律的习惯和坚定锻炼的信念意志,锻炼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其更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锻炼中收获压力的释放、意志的磨砺、自律的性格,以达到成长过程中身心的自由良好发展,这就需要体育教学者结合实践与语言教学进行循循善诱的指导,还有学校对体育文化精神与学习竞技精神融合建设,只有先进的人文教学才能推动促进素质教育的达成。

四、总结

教育是一项持久而灵活的工程,体育教育如同教育的地基,是支撑起教学精神与知识力量的躯干,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以兴趣教学为起点,培养体育锻炼意识,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体育锻炼教育,是提升素质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建明.浅析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J].学周刊,2013 (35):113.

[2]唐永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西部素质教育,2016,2 (01):109.

[3]张东明.试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学周刊,2014 (07):226.

[4]陆文强.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01):70.

猜你喜欢

锻炼习惯小学体育教学培养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影响初中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