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远程语伴模式探析

2020-03-30黄笑漫肖静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二语习得语境

黄笑漫 肖静

摘要:语伴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利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语境,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因此受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欢迎。但现实中语伴模式的作用和优势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在组织和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汉语学习方式逐渐多元化加之上汉语学习者对语伴的需求增大,语伴模式亟待改进。笔者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出新的语伴模式——汉语国际教育远程语伴模式。文章通过主要探讨语伴模式在组织和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模式在组织和开展中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远程语伴模式的定义和及创新性、该模式的实践情况运作及实践、该模式的特点四方面来阐述该模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语伴模式;二语习得;语境

语伴模式便是众多汉语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语伴模式提供的目的语语境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语伴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中高校中得到广泛推广,经过笔者的亲身实践观察以及查阅文献发现语伴模式的功能和优势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对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能力提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笔者总结为:一方面是语伴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语伴缺乏专业性知识,无法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专业性指导。本文旨在:对语伴模式的开展方式进行进一步探索,充分发挥传统语伴模式的功能和优点,借助汉语远程学习的方式,在实践中创建一套稳固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汉语国际教育远程语伴模式(以下简称汉语远程语伴模式)幫助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

一、语伴模式定义以及传统语伴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语伴,即一起学习语言的伙伴。语伴模式是指母语不同的语言学习者相互帮助,以习得对方的母语。本文将语伴模式理解为:汉语学习者(母语非汉语)与母语为中文的语伴相互帮助以习得对方的语言。美国联邦语言实验室的专家经过试验发现: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的速度是惊人的。该实验的结论指出学习语言,自学、被动去学是学不成的,不论大脑记忆力有多好,没有语境,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语伴正是营造语境的关键元素。在理想状态下,语伴模式提供的目的语语境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上述原因,语伴活动成为来华汉语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环境练习汉语的主要课外活动之一。但笔者根据实际调查以及参考《来华留学生语伴交际情况调查及启示》《论汉教语伴对象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以大连高校为例》等相关文献中总结出语伴模式在高校组织和开展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语伴模式在组织和进行中存在随意性大、稳定性差、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汉语语伴来源多种多样,有的语伴缺乏专业能力,对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提高不显著。总之,非专业的语伴缺乏汉语本体语言知识和二语习得相关理论,这让语伴模式的效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汉语远程语伴模式定义及创新性

基于上述语伴模式在高校组织和开展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力求探寻一个能充分发挥传统语伴模式的功能和优势、具有可操作性、能在辅助汉语教学中发挥作用的语伴模式。因此笔者此次探索是建立在远程汉语教学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汉语教学的特点对语伴模式的新探究。因此笔者将之定义为汉语远程语伴模式,即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方学生与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结合成语言学习伙伴,通过远程教学辅导,使汉语学习者在真实的目的语语境中,达到运用汉语交际的目的。

笔者构想使用远程语伴作为双方学习的桥梁。远程教学已不是一个新的概念,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突破了时地限制,汉语学习者和语伴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交流,避免双方的紧张和尴尬情绪,同时也减少了协商和约见的中间程序,大大提高语伴双方建立联系的效率性。笔者将汉语语伴限定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样,在语伴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伴,具有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和汉语教学能力,且以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三、汉语远程语伴模式运作及实践——以成都大学UNH团队为例

(一)汉语语伴模式的运作和实践

首先,语伴活动的开展,应该建立在有汉语语伴的需求之上。成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始建于2006年。2010年10月,经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成都大学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揭牌成立,成都大学成为四川省第二所成功举办孔子学院的高校。新罕布什尔大学孔子学院是新罕布什尔大学人文学院语言文学和文化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孔院先后开办了初级汉语班14个,中级和高级班各6个,其余各为2个班,每班周课时为5节。2013年5月孔子学院下设孔子课堂建立,目前有注册学生80多人。可见在孔院学习的中文学习者数量比较多。但是面对较大数目的汉语学习者,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相当大,课堂语言交际练习时间较少。

其次则是对汉语语伴的专业性要求,成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一定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除了扎实的理论学习,该专业学生还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平台。

(二)汉语远程语伴模式具体运作流程

建立语伴关系。成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UNH团队)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孔子学院对接,孔院教师将汉语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相关内容传送给汉语语伴,让汉语语伴提前熟悉汉语学习者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辅导;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孔子学院让有语伴需求的汉语学习者自愿参与,对应的将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分为“初、中、高”三级,并与“初、中、高”三级的汉语语伴结成语伴关系,通过微信、Skype、QQ等途径建立远程辅导。

辅导前期准备。辅导期间汉语语伴会有组织的进行定期集体备课、设计教案、教学课件、共同探讨教学方法;设计习题,建立教学资源库;定期解决在辅导中遇见的问题,积累教学经验;辅导期间汉语语伴依据陆续收到的孔院教师的教学内容、辅导目标、练习任务等相关的资料,制定针对汉语学习者的辅导课程。

完成辅导教学。汉语学习者与汉语语伴在线上完成学习,每周至少辅导一个课时,每个课时不低于40分钟。(辅导时间、频率由汉语学习者和汉语语伴相互协调。)经过统计大部分的学生更适应一周一个课时的频率,一个课时时间在40-60分钟之间。辅导过程中,语伴根据教师提供的辅导内容以及汉语学习者的语言问题或者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语言练习。

语伴进行反馈。辅导完毕,汉语语伴填写“远程对外汉语辅助教学反馈表”,总结辅导内容,学生在辅导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詞汇、语法、书写上的问题,以及在辅导过程中对教学的疑惑等等内容,及时反馈给孔院教师,孔院教师也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指导并进行新一轮的辅导内容传送。

教师督促参与。孔院教师根据辅导反馈情况,检测教学质量,进行相应调节,并适当督促汉语学习者参与汉语远程语伴模式。

四、汉语远程语伴模式的特点

(一)灵活性

汉语远程语伴模式以网络为媒介,将传统语伴发展为远程语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展示了汉语远程语伴的灵活性。首先是形式上的灵活性。该模式充分利用学生日常使用的、熟悉的、便捷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网上辅导的时间,不会受到地点的影响,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同时也避免了汉语学习者和汉语语伴在线下交际中可能产生的尴尬、紧张情绪。

其次则是学习内容的灵活性。在该模式下,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语言学习需求与语伴进行沟通,语伴则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孔院教师要求,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更加适应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再次则是表现形式的灵活性,在该模式中,语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展示相关图片、音乐、录像等等辅助学习资料,丰富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二)专业性

首先汉语远程语伴模式十分强调汉语语伴的专业性,汉语语伴的专业性影响该模式所发挥的作用。笔者已经在上文详细阐述了专业语伴所具有的汉语本体知识和教学能力等专业素养,专业语伴对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便不再赘述。其次汉语远程语伴模式,多数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每位汉语语伴最多辅导三个汉语学习者。长期稳定的语伴模式,更有利于语伴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性格特征、兴趣偏好的教学模式。

其次则是语言使用的专业要求。在汉语学习者目的语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语伴的语言应该简化、详细化和放慢语速、降低难度以让学生听懂,否则就很难收到好的交际效果。语伴的语言对学习者需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则必须是规范、准确的,要体现“i+1”可理解输入原则,逐渐达到母语者之间对话水平。因此,语伴语言应该简练、明晰,在交际过程中,以语伴为主导、汉语学习者为主体进行交际活动。

最后则是辅导教学方法的专业性。语言教学不论是结构、功能还是文化,都应该体现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先简后繁、先一般后特殊、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语伴辅助教学中同样应该遵守这个原则。语伴为了让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提升,采用多种方式重现教学内容,重现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有层次性的、简单的词到句子,由短句到长句,由句子到篇章的练习。重现还应体现方式的引导和多样性。综上,语伴模式具有语伴能力、语言使用、辅导方法的专业性,有益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三)针对性

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具有针对性。汉语远程语伴模式通过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可以了解学习者本国的教学理念、汉语在当地的地位、汉语课程体系;熟悉学习者教材、跟进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了解学习者原有的汉语水平、学习目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信息,汉语语伴利用这些信息,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辅导内容,练习形式以及讲练方法。其次则是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汉语远程语伴模式下对汉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会有所侧重。汉语远程语伴模式在汉语技能,既听说读写方面,听和说的技能提升占据大部分。而对汉语学习者认为语伴对汉语学习提升最大排序的调查结果为:听>说>读>中国文化>写,也显示了汉语远程语伴模式对听说方面提升具有针对性。

(四)实用性

首先是教学材料的实用性。教学材料是为提升汉语学习者提高汉语交际的能力服务,只有实用的教学材料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因此,语伴会根据汉语学习者的水平选用合适的目的语语料,提供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场景。越是与学生日常活动相关的教学材料,越有利于语伴与学习者开展交际活动,使线上辅助与学习者生活“无缝连接”,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信心和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则是教学方法的实用性。笔者在实践探究中发现情景法、交际法、视听法是汉语远程语伴模式的主要辅导教学方法。如通过情景法,语伴从日常生活情景中选择、安排语言材料,并创造接近于真实的情景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让学习者把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到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从而提高自己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五)趣味性

首先是教学材料的趣味性。教学材料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习者,使学习者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语伴也会事先准备学习者感兴趣的相关话题,并且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交流,从而激发汉语学习者的表达欲望,提高交际能力。笔者对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常常谈到的话题调查中发现,53%的学习者会使用汉语谈论旅行,33%的学习者会使用汉语谈论汉语学习。另外,汉语学习者一般会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感兴趣,在对辅助教学过程中与语伴主要的谈论话题调查中,中华文化话题占据了66%。

综上所述,笔者在实践探究中针对传统语伴模式的缺点加以改善,并结合新出现的特点,探索出更具灵活性、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汉语国际教育远程语伴模式。在该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和汉语学习者相互帮助,实现互利共赢。汉语学习者能有效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能提高汉语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7.

[3]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47.

[4]沙宗源.课外语言环境对留学生汉语习得的作用和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

[5]马梦真.汉语国际教育语伴合作模式创新及意义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 (09):138-140.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二语习得语境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