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这样过春节
2020-03-30张佃永
一
连日的和煦陽光,让塞外坝上也暖融融的。街上采购年货的人流和车流,显示着临近春节的繁荣和喜庆。
我在心里盘算着,怎样用这七天的假期,好好休整一番,消解一年的疲累。两个小外孙虽不知年为何物,却在他们父母快递回来的新衣新帽、花样小吃中雀跃,在外面不断响起的鞭炮声和闪烁的烟花中急切地催促我们赶紧过年。受他们情绪的感染,我的心里也喜悦起来。
突然传来了武汉封城的消息,这是应对灾难紧急制动的果断措施。但塞北与江南的天遥地远,使“封城”这样严峻的问题,在我心里依然只是一个概念,只是吃饭时谈论的事。直到第二天除夕,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满城的烟火与爆竹,传递着过节的喜庆,春晚的歌声与欢笑,一点点地驱散着我心头的阴霾。总是万家团圆时,喜庆更比哀愁多。两个小外孙的稚趣,更让我感到了生命的烂漫、生活的美好。
年初二,突然接到开会通知。参加会议之后,我突然感到这个春节的凝重和急促。疫情虽然发源于武汉,却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新冠肺炎,不再是距离遥远的传言,而成为身临其境的凶险——有人把病毒带了回来,并且真真切切被感染。
二
排查。排查。阻断疫情迫在眉睫。
单位成为抗击疫情的战斗队。当我通知机关工作人员召开紧急会议的时候,心里掠过一丝歉疚,毕竟是在春节。但更知道,与生命相比,节日便算不得什么,生命在,美好的生活才会相伴。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起码的防护是口罩。但城里所有的药店、超市都买不到口罩。排查要入户,而病毒不知在何处蛰伏,伺机侵入撞到它的躯体。在我们的工作中,口罩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责任面前,却不容迟疑。
同事们一个个深入居民区了。他们每个人都是家庭的栋梁。没有一个人问过自身的防护问题,义无反顾。我的心里充满了焦虑和担忧,却也唯有暗暗祈福,愿吉祥佑百姓,给节日团聚的人们以真正的吉祥。
好在买到了一点消毒液,细心的小赵便一次次把这些消毒液在单位喷洒,不放过每一个角落,让大家感受一丝防护的慰藉。
面对这些无暇顾及自身安危的人们,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解决一批口罩,为他们实现必需的点滴的防护。这成为一份奢侈的愿望。
终于,后勤的老李好不容易托人从市里买回10个口罩。同时,也终于领到了分配给我们单位的10个口罩。这20个口罩,成为这个春节最重要的奢侈品。参与疫情排查的工作人员,每人手里开始有了一个珍贵的口罩,多了一份生命的保障。
疫情中,一个口罩,便是一份生命的呵护,也成为民众珍惜生命最当紧的需求,一个口罩,甚至关乎到人性的温暖。
同事小张的包联排查户中,有一位老人,老人的子女都没在身边,连日来,疫情形势严峻,老人生怕自己感染。憋在家里,身上到处不舒服,想出去走走,却没有用来防护的口罩。第二天一早,小张便拿了两个口罩给老人,那是她从男朋友的防护品中“克扣”出来的。
三
春节的吃,总是诱人的。习惯中,所有的阖家团圆和天伦之乐,都在饭菜的浓香中凝聚。
同事中,有的人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留着,等孩子们回来过年享受,有的人尚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孩子,指望着在这节日期间享受父母的呵护。
疫情防控改变了人们春节的生活轨迹。排查、汇总、填报、值守,让时间交叉得喘不过气来。办公室的同事不仅承担着同样的排查任务,同时负责情况的收集汇总和日常报告工作,当每天的排查任务结束时,已经超过下班时间,汇总和填报,便只有加班继续。办公室主任小高和小刘、小郭、小张几个,饶是年轻,清澈的眼神也在每天连续的伏案工作中显出疲惫。
忙碌中便把母亲的惦记放在脑后,没有时间好好吃饭,也没有心情好好吃饭。他们一头扎进排查汇总的时候,便不愿停下来,这样的工作,往往会错过食堂的饭点,大家只好以办公桌为餐桌,把方便面当作节日大餐。
吃饭可以省略,责任却不能含糊。同事小张在抗击疫情开始,便及时制作了抗击疫情的内容在机关的电子屏幕上播放,提醒大家时刻不能忘记肩上的责任。这种责任,使平时看上去有些娇气讲究的小史,在排查和值守工作中,也显示出高效的干净利落。
负责包联的小区中,有一名从武汉回来的学生,对他居家隔离期间的联络、疏导和服务,成为小李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他用耐心、细致和热情,帮助那个学生度过了苦闷艰难的半个多月。
我习惯每天早去单位,在食堂吃早餐。那天,想着要做的事,起来洗漱后便又习惯性地到了单位,该吃早饭的时候,才蓦然想起,自己竟忘了在家吃饭。于是只好作罢,权当减肥。好在忙碌很快便开始,吃饭不再成为困扰的问题。
中午回家,妻子唠叨说我比武汉那边还忙。这话让我想到,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党员干部群众,一定更是不舍昼夜,他们的吃饭问题,又是怎样的艰苦与简陋!
四
整个冬天都有和煦暖阳,人们想象着,在这样的温暖中举家团圆,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春节。但这场疫情,让所有人把阖家团圆拆解成了心中期盼。
同事小高的母亲是多年的糖尿病和肺栓塞患者,春节前刚刚出院,虚弱的身体需要护理。疫情防控,让她只能委屈母亲,为更多人的安全奔走。放不下的亲情和责任,让她唯有不断累自己,每天当她带着红红的眼圈上班时,我便知道,她没能休息好——母亲需要陪护,排查情况需要汇总,这些白天做不完的活儿,只有放在晚上和夜里。另一个同事小高,孩子原来由母亲看护,节前,母亲不幸腿骨骨折,孩子送到了外地的岳母家里。爱人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防控,让他无暇顾及家里的老人,也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从开始防控到现在,他和所有的同志一起,把节日当成战日。
疫情带给人们的,不仅只是团圆期不能团圆。春节过后便是立春,万物萌生的季节,塞外的春寒却更甚,在居民区值守,成为对工作人员的重大考验。单位负责的居民区很大,也很乱,居民情况复杂,出入口四通八达,防控管理的难度很大。工作人员人均负责近60户人家的情况排查和信息汇总,每走一轮,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室内外温度的差异和几乎没有防护的困窘,让每一次排查都很艰难。
更艰难的,是居民区的值守。物业公司没有门房,工作人员的值守工作,只能在露天的寒冷中进行。尽管我们协调了一部工作用车,能够给冻得发抖的同志提供一个避寒之所,但更多的时候,值守在户外。尽管穿着厚厚的棉衣,寒气依然借着楼宇间的劲风,凛冽地灌进值守人员的衣领和袖口,一天下来,整个身子都是僵硬的。
居民区物业公司的老常,以年近六旬的羸弱之躯,陪着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起值守。为了让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够回家吃口饭,他常常一整天都顾不上回家吃饭。纵是如此,因为单位人手紧张,每个同志能做的,就是在寒风中坚持。
值班的第四天,避寒的车子便“罢工”了,无论怎样发动,就是不肯点火。五十多岁的老李和年轻单薄的小张,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冷中,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一直站立了十二个小时。
这些人,何尝不想待在家里,但他们不能享受家里的安然,哪怕是憋闷、寂寥。
春节已经过去,防控还在继续。前面的不远处,便是花开时节。我们没有到武汉前线抗疫,却把守土防控的工作与全国相连。这样的忠诚和责任,让所有的付出都有意义。
(张佃永,河北张家口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冶金文学》《北京精短文学》《燕赵都市报》等。著有诗集《爱在路上》,散文集《拥抱心灵》。)
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