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30杨亚洲
杨亚洲
摘 要:微课教学是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新特点。多维性、趣味性、反复性、互动性、故事性、记忆性,这些都是微课所具有的特性。它能弥补学生心理、生理上的不足,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
关键词:微课;美术;培智;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122-02
微课教学是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新特点。培智学生大都来自困难家庭,加上自身状况,不具備自学条件。近年来,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做了大量的现代教学设备投入,使其具备了微课教学的条件。
微课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活动,并由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本文研究的微课是在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的。
一、微课的教学特点
微课就像一道美味的菜,不仅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色香味俱全。微课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多彩的魅力,让学生能轻松理解、深刻记忆知识点,从而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微课有着美妙的动画,丰富的情节,电影大片般的场景,细腻的表现力,让人十分感叹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课堂的活力,它不仅是教育理念、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为培智学生的教育找到一条合适的、有效的方法。
课堂上,教师把美术课的知识点、教学难点利用动态影像进行讲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
多维性、趣味性、反复性、互动性、故事性、记忆性,这些都是微课所具有的特性。培智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哪些呢?比如:视力、听力、肢体有一定的障碍,注意力差,刻板,交流困难,思维差,记忆差,情绪不稳。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发现运用微课教学能弥补学生心理、生理上的不足,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
二、微课在培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都可以采用微课方式进行表现,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通过制作一个个魔力而精彩的微视频,把学生难以接受、学习起来有困难的知识点创造性地和学生建立沟通,使他们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世界,实现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帮助学生确立独特的人格和属于自己的审美表达。
针对培智学生智力低下,同时伴有视力、言语、肢体功能障碍的特点,我们可以编写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设计制作形式多样,有动画、演示、讲解、互动等观看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强、操作性强的微课,通过微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个别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等形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把不可能的“学习”变成“有效学习”过程。
三、微课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下文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怎样针对学生特点设计微课进行辅助教学。
(一)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设计制作微课
培智学生感知缓慢、范围窄,对颜色知觉发展较慢。微课由丰富的图片、影像及各种声音组成,对视觉、听觉等多感官进行刺激,使学生通过视、听感官收集信息,获取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
图像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图片,也可以用相机、手机拍摄照片,截取电视、电影片段,也可以自己录制视频,还可以设计二维、三维动画等;声音方面,可以自己录制,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还可以用软件制作。
常用的软件包括图形图像处理、视频编辑、3D动画、音乐编辑、绘画等方面的软件。常用的硬件包括电脑、话筒、相机、手机、录像机、灯光、背景、扫描仪等。
电子书、世界名画图片、各种音效、经典电影选段等都可利用。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提前拍摄或录制生活中的人和事,或者由教师和学生扮演情景剧角色,以方便微课的制作。有了丰富的素材,制作微课时才会得心应手。
运用各种软件(视频、PPT、动画等)编辑技巧制作出的一幅幅精美画面,构成一堂抓人眼球、扣人心弦的微课,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能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感官刺激。例如《猫咪》一课中,将教师录制的讲述画面作为开场导入,选用崔子范老人天真、稚拙的作品作为范画,用动画形式表现绘画的过程,配上幽默、夸张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心情变得愉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设计生活化、游戏化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中去,耳闻目染,让学生倍感亲切。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的内容,会产生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抗拒的诱惑力。因此,生活化、游戏化的微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微课的设计上要注重生活化。例如《画动物》一课,我们可以录制生活中的一些动物。因为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一定的亲切感,微课上使用这些素材,会使他们学习起来很感兴趣。另外,我们可以把教材中知识放在家庭环境中,或者融入他们衣食住行等相关的事件中,让其进行学习。
其次可以把美术教学当作一种游戏活动,以调动学生爱动的天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挖掘创意灵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体现出个性特点。对培智学生而言,简单的知识不能说教,不能用专业的语言阐述,讲知识点或美术的技法都应与游戏结合。如《折纸小动物》一课中,让学生扮演动物进行游戏。这样的课堂非常轻松快乐,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巧妙设计微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智学生反应迟钝、行为刻板,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喜欢反复观看同一个微课。每次作业学生会对同一事物反复的画,一张纸画上几十个同样的事物,有时连续一学期画的都是同一事物。因此,微课的设计要针对学生刻板行为的执着性、强迫性特点进行正确的处理。
针对学生刻板行为,微课在形式上按一定模式制作、表现的事物不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颜料进行创作,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例如,在《可爱的小鸟》一课教学时,设计系列微课,让学生学习鸟的画法之后,再要求画一群鸟儿,之后进一步设计不同色彩的小鸟以及用不同画笔工具表现的小鸟等。有意识利用学生刻板的思维进行创作,教师采用以万变应不变的做法,在不知不觉中矫正了他们的刻板行为,使之转向创造性思维发展。
(四)设计微课互动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
培智学生交流困难,有的言语不清,不爱交流;有的有自闭倾向,不能主动交流。互动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度,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在微课中设计“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选一选”“连一连”“說一说”等环节,让学生通过鼠标、触屏、语音等方法答题互动,对知识及时进行巩固拓展。
设计的微课要调动手、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增强学生对交互的兴趣。内容设计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照顾智障学生的能力,深入浅出地灌输知识。
这种互动,不仅传递给学生知识,还传达出对画面的感受与分析,传递着浓烈的情感。例如《瓶花》一课学习中,“选一选”环节,让学生回答小问题:“你选用哪几种颜色呢?”学生触屏选择之后,会有语音对其做评价:“你真聪明,这几种颜色很漂亮。” “试一试”环节,让学生跟着画面一步一步“试画”。“说一说”环节,让学生说说怎样养好花,培养学生养花的愿望,用花美化生活,并热爱美好生活。
(五)设计故事型微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培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对事物兴趣的持久性差。古时候孔子周游列国,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在微课中设计一定的故事情节,或把知识点设计在情景中,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利用微课这种形式,把美术知识贯穿在故事情节中,或把美术知识编成一个故事,用一定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体验,也可以借助经典的儿童动画片或者经典的成语、寓言故事等进行讲述。这不是简单地叙述故事、穿插故事片段,其最终目的是讲授知识点,利用故事策略,设计故事主线,串联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例如,利用经典动画故事片《小蝌蚪找妈妈》教授小蝌蚪的画法,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根据故事的发展进一步教授青蛙的画法、金鱼的画法、小鸡的画法等系列微课,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六)运用微课的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培智学生记忆力差,知识遗忘快,对知识点的提取与再现不准确。有的学生连自己姓什么,都需要一个学期才能记住。记忆力差是学生普遍而严重的现象。用优美直观的画面、形象生动的声音,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助于其记忆力的提高。反复刺激,反复强调知识点,能让学生记忆得到强化。如录制微课时将细节放大强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点上,使学生看清操作步骤或事物特征;同一个知识点设计成多种形式或从各种角度进行表现,反复强调增强记忆。
培智学生没有耐心,易急躁,注意力差,因此,微课设计的情节要生动,表现的手法要丰富,时长要合理,节奏要舒缓,有利于记忆。例如画小鱼,教师要让他们反复地画,强调鱼的头、眼、身体、尾巴、鳍等特征,既不会让学生疲乏,还会使其不断有新鲜感,并能愉悦学习。
每个培智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设计微课时要强调针对性补偿,同时发展学生潜在的长处。通过对教学实录、学生学习档案、学生作品集、学习评价等资料的研究,运用微课破解学生学习死板、记忆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差、动手能力受限等困难,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收益。微课在培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促进培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是有显著效果的。
参考文献:
[1]胡小勇.设计好微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刘春玲,马红英.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罗 梅,赵福云.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