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
2020-03-30代洪宝吕志敏
代洪宝 吕志敏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内容构成,探究了习近平文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体现在: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思想渊源;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原则与要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习近平;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建基,从本质上揭示了文艺活动,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性的主观反映。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文艺活动的内在特点出发,科学地阐述了文藝创造活动存在特点及其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基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自洽的逻辑展开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文艺工作的现实现状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继承和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思想基础,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凸显了文艺工作的“人民性”。回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暗含的“人民性”,研究者才可以更好地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关于艺术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内容构成
1、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文艺的产生与发展
文艺是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任何的国家而言,都是具有“固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的介质,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文艺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换而言之,文艺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经济色彩,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文艺又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进而言之,文艺产生发展的根源是社会经济基础。马克思特别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文艺产生和发展,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文艺生成就是赤裸裸的商品生产。马克思运用剩余价值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生产具有区别于以往历史时代的特点,即自身无法克服的二重性。他分析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艺活动的创造者具有不可避免的二重性。资本支配下的文艺活动创造者既是整个精神生产过程中的非生产劳动者,同时又是精神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劳动者,劳动者及其劳动过程是资本带来的矛盾的“异化”过程。这一内在的矛盾性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矛盾,只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文艺矛盾”才消解。
2、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着文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因此,作为人的劳动表征的文艺,自然同样是缘起于人的劳动。但是,艺术内容及其表达形式深受具体的历史条件制约。也就是说,具体的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着艺术的发展。例如,神话的产生及其发展是因为人类早期寻求“终极解释”的精神渴望,人类在生产力水平及其落后的情况下,以想象的方式创造了神话,用以解释世界的生成变化。翻拣早期各民族的神话样式,可以看到,各个民族的艺术表达带有直观的猜测和朴素的想象。而且,尽管各个民族的神话都是面向世界的“解释”,但是却与其具体的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体现为相对的平衡与同步。但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仍演奏哲学第一小提琴”,甚至说,不同社会的艺术形式只是在经济发展与“不适合”的“错位”的社会条件下,才会以一种“必然”的方式出现。不发达阶段上才有可能出现。从中国的文艺史发展来看,文艺繁荣与经济的发展的不平衡,是一种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例如,汉唐时代的文学繁荣始于当时经济的巨大发展。但是,建安文学的勃兴却是因为当时世道的纷乱。从这一点来说,“五四新文学的突起,则逢国内战争不断,南北未能统一的时期”。[1]更是体现了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文艺内容必须反映社会生活
文艺在内容上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直接表现为具体的社会生活。马克思在《济金根》中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描写时代要更加突出性格,反对把人物写的太抽象,从而脱离了具体的“生活”。毛泽东从文艺内容必须反映社会生活,以及文艺内容的现实政治需要出发,深刻地指出:“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2]由此不难看出,在毛泽东看来,文艺作品的内容必须要反映社会的形势需要。
文艺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问题,同时也间接体现为文艺内容与文艺形式的关系。对于文艺内容与文艺形式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早年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写道:“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3]由此可见,马克思强调文艺形式要多样性才能更好地展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不仅仅马克思强调文艺形式的重要性,毛泽东也尤其重要文艺形式多元化的重要性,他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艺术活动的真善美正是源于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二、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
1、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容决定了其阶级立场是无产阶级立场,以及“与生俱来”的无产阶级思想属性,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必然含有“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中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点。早在1842年,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的《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的文章《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中写道:“自由报刊应该具有人民性,代表人民,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格的唯一判断者。新闻出版的自由是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4]马克思在这里突出强调了精神生产中人民的存在性和主体性。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的“人民性”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列宁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作家要把人民置放在首位,写作不是作家个人的主张和想法,写作是要为劳动人民服务的。这一点是社会主义作家区别资本主义国家的作家的根本所在,他指出:“资产阶级忘记了微不足道的任务,忘记了人民……可这些工人和农民却用自己的劳动为资产阶级创造了全部的财富”。[5]所以说,社会主义国家中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需要认识到“艺术属于人民……我们必须学会为他们打算,为他们管理。即使在艺术和文化的范围内也是如此。”[6]
2、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原则与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立场出发,说明文艺工作要契合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民性”。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上做了出了关于艺术工作的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艺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理论中的“人民性”思想,创新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丰富和深化了毛泽东的文艺理论,凸显了社会主义文艺工作和文艺理论的时代性和人民性。
如果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凸显了“政治中心”,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则是突出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他在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要坚持“人民性”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中心和重心。社会主义文艺是属于人民的文艺,这就决定了文艺的方向和指向是为人民的精神需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則文艺就 没有生命力”。[7]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之根源在于人民,只有秉承这一点,我们的文艺工作才能具有久远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文艺的人民性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命脉和关键因素,只有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论断提出,鲜明地确立了新时期党对艺术工作的指导方针。换而言之,“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刚性要求。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才会有发展、有前途。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创作的工作中把人民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以各种丰富的艺术形式来满族人民对于文艺的各种现实需求。同时,要把人民对于文艺工作的评价作为重要的尺度衡量工作,这样,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才能不断地向前推进,取得巨大的艺术创作成就。
三、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论,充分地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鲜明地体现了“人民性”的理论特质,深刻而形象地阐释了文艺与人民的多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论对于艺术与人民的关系在做出了清晰的界定,具体而言其中包括:文艺要服务于人民、文艺要表达人民及其生活、艺术创作的成本取决于人民、人民的需求是文艺工作的内在动力与源泉、人民生活艺术作品价值的评判者等等,这些内容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是我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理论指南,必将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英.马克主义文艺理论在当前中国的实践:问题与解决路径[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4.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9-870.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0.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5-196.
[5] 列宁.列宁全集(第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149.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1.
[7]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
【作者简介】
代洪宝(1979—)男,汉族,吉林舒兰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文艺理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