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oneer Time

2020-03-30李音丽

诗歌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互文感受力语义

大头鸭鸭的诗歌写得很干净。如果要解释“干净”这个词,那需要一篇长文。简单说,他对语言有一种一眼望去即知的敏感:他的词语干净透明,几乎每一首诗,每一个句子,他都已经把语义中可能会产生分叉的因素清理出去,所以他的语言是那种还原到具体事物的语言。“风吹鸭蛋壳”就是“风吹”,就是“鸭蛋壳”,他在这种干净的语义基础上建筑他的方向性很强的语义指向。所以,“大雪”和“乌鸦”,就成了大头鸭鸭的“大雪”和“乌鸦”,这其中有一种非常敏捷的東西,被他呈现,被他捕捉,被他展示。他的不少诗歌似乎有一种现代“乡愁”,这“乡愁”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乡愁,像《中秋节》一诗,“中秋节”成了德勒兹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的逃逸线。

白鹤林的诗歌写得有些书卷气。显而易见,在不少诗中,构成了其意义指向的张力来自互文和思辨。像《老人与狗,或一张乡村的照片》,将中国乡村的景象与海明威小说并置,制造了一种奇妙的语境,而诗歌便是在这种语境中展开。互文在他这里体现出了一种虚构的能力,他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他的诗歌的迷人的语境。在此意义上,互文性于他而言,颇有些本体意义。他的诗歌的书卷气还体现在诗歌的思辨气质上。读者不难发现,他的诗歌或隐或显地存在一个“思”的主体,这个主体即便不体现在纸面上,但也有一种很强地存在,它意味着一种“思”的动力。在这种动力下,白鹤林作为诗人的形象得以显现。正如他的一首诗歌的标题那样,他的诗歌多少都有个“哲学问题”。

刘泽球的诗歌最显眼的特点就是他的诗行很长,句子繁复。我读他的诗歌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他的诗歌在整体上隐隐散发着苏俄文学的气息。当然,如果细致探究,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词语、句子等形式方面找到这种气息得以产生的原因。这个探究的工作,我想最好还是交给读者好了。我要说的是如下的话:刘泽球有着非常不错的“赋”的能力和耐心。他那种铺展事物的诗风,看似繁复,但实际上,他所写的事物却并不复杂。比如《鸟巢》,就写鸟巢,比如《海鸥》,就写海鸥。他像是一个有着明确目的的考古者,围绕一个事物,从不同方向朝他想要探查的事物踅去。在这个细心和漫长的过程中,他展示了一种诗人应该有的、现象学意义上的感受力。在不少的诗歌中他都有这个特点。这种对事物的感受力,使得他的诗歌又有了一种类似“兴”的品质——就是“赋比兴”的“兴”。

——李音丽

投稿邮箱:lisychengdu@163.com

猜你喜欢

互文感受力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互文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说说“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