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要点研究

2020-03-30黄玉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数量关系实施要点

黄玉芳

摘 要: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态,在这两项内容当中对人类认识、理解和改变世界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将重心放在照搬教材来进行知识教授上,应该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展开教学实践工作。在此次研究当中,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作为切入点,对教学指导价值进行了明确,从上述三个方面来对核心素养理念的大背景下如何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要点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初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综合成长十分有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实施要点 数量关系 空间形态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理念是近年来在教学活动中兴起的一种理念,核心素养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的能力,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则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需要对学生培养形成的数学的专业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提高,具体细化而来,指的是接收、处理和输出信息的素养。

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在自己的脑海当中构建起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数学体系,让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种种问题,将之熟練地应用到数学当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提高数学应用素养。

二、核心素养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指导价值

首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将数学的学科教育价值体现出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将数学知识细化为许多小知识点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学习的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而实际上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该将重心放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变为一种数学的思维。

其次,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数学观的形成。数学观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只有学生在树立了正确的数学观之后,才能找到学习数学的技巧,学会根据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想象与归纳;只有在形成了正确的数学观之后,学生才能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地区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都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微课堂融入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内容。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实施的要点

1.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数学的学习特点也比较明显,就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中都有数学的影子,在将这些事件的物理属性剥离之后,可以对该事件的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进行清楚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对事物的普遍规律进行总结,这些都与生活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善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待问题。

例(2018江苏连云港东海期中)如图,草地边缘OM与小河河岸ON在点O处形成30°的夹角,牧马人从A地出发,先让马到草地吃草,然后再去河边饮水,最后回到A地,已知OA=2km,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路线,使所走的路径最短,并求出整个过程所行的路程。

该例子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中的线段的和最小问题,再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如下:(1)将实际问题中的“地点”(A点)和“草地边缘”“小河河岸”抽象为数学中的“点”“线”,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中的线段和最小问题,作出点关于线的对称点;(2)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将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条直线上,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事实求出答案即可。这道例题将生活中的情境带入到知识点的学习,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视角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成熟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都比较系统,虽然每个知识点都是独立的,但是又体现出了极大的关联性,比如说数与代数之间、概率与统计之间、几何与运算之间都是这种关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要对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并深入探索其中的规律,既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整体的掌握,又要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学习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形成数学思维。举个课堂教学中比较成功的例子来说,在学习三元一次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编号,并且设置得分条件为:一组学生答对问题得一分、二组学生答对问题得两分、三组同学答对问题的三分,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三个小组所得的分数相加为39分,且前两组学生的分数加起来要比第三组的学生多9分,第二组学生答对问题的次数即为第一组的一半,根据以上三个条件来对各组答对问题的人数进行求解。这个题目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复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题干中涉及的未知量个数,并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在经过交流讨论之后,学生们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案:第一种,将第二组答对问题的学生人数设为x,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知第一组的人数为2x,最终可得出方程式:2x+2x-(39-2x-2x)=9。第二种,将第二组答对问题的学生人数设为y,将第一组答对问题的学生人数设为x,最终可以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y=2x,y+2x-(39-2x-y)=9。第三种,如果将第一组答对问题的学生人数设为x,将第二组答对问题的学生人数设为y,将第三组答对问题的学生人数设为z,则可以得到一个三元一次方程:x+2y+3z=39。这个题目的难度比较低,但是却有着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这三种解题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正确计算得出的结果也是准确的,一题多解可以提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对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并将其熟练地应用到实践当中。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数量关系实施要点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浅析实验室内部审核的实施要点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隧道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及实施要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