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三步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020-03-30陈慧芳
陈慧芳
【摘 要】探究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学习进程,既遵循了知识的逻辑关联,又助于学生更系统地梳理知识脉络,更有深度地参与学习,是使学习有效与高效的途径。借助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阐述这三个维度的具体设计与教学,其思考角度对于教师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教学研究;知识逻辑;学习进程
“你认识平行四边形吗?”这个简单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生活经验了。到四年级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感觉学会了,老师没什么可教的了,是这样吗?课程的安排为何在此?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到底该怎样教,教学生学什么,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究知识,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一、学情了解做前测
前测题:你认为以下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将序号填写出来。(前测题)
本次的测试对象为四年级56名学生。其中,学生选择①③⑤有42人,占75%;选择①③⑤⑦有3人,占5.4%;选择①③④⑤⑦的有2人,占3.6%;其他选择方式的有9人,占16.1%。从以上前测结果来看,学生基本上能从经验判断已有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点并不清楚,原因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没有通过系统地提取与归纳。因此,本课的教学首先应当确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现有水平与较高的未来水平之间形成的区域),并在这个区域中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帮助学生作为主体去挑战和克服困难,使学生从现有水平主动积极地走向未来水平。
二、知识探究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为真正突显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笔者查阅了诸多资料并思考,本节课的教学逻辑,不该是看着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就说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而是通过必要的动手操作画图,要让“必须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能画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念头根植于学生头脑中,并确定平行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去判断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基于以上前测情况,特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一)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画平行四边形,说清特征“是什么”
给学生准备三组平行线,借助三角板和直尺在每组平行线上“添两条边”画平行四边形(画出三种)。预设学生所画(图1):
【设计意图】希尔伯特有一句名言:“算术符号是算出来的图形,而几何图形是画出来的公式。”要探究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性,通过动手画是合理的。学生在完成①②两种时,会从左、右倾斜考虑到两个很不一样的形状,到画第③种时,部分学生有可能觉得没有别的平行四边形,画不了,可题目要求必須有第三种,逼着学生思考,而只有真正去思考的学生,他才能够想到:我画窄一些,更倾斜一些会是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在动手画的真体验中,学生默许了“已有一组平行线了,另一组也要画出平行,才像平行四边形。”
2.判清“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1)生画,师观察画图情况,收集素材。(提醒:素材只收在老师的“脑袋”里,真正在屏幕出示的图片为教师特别设定的错例,图2)
(2)展示所画图片,判断是否为平行四边形,交流“为什么”不是
师:图③为什么不是?(预设)生1:它是梯形。生2:倾斜方向不一样,所以不是。
师:图③如何修改可以成为平行四边形呢?生答。
师:哦,原来已有一组平行线,现继续对后两条直线进行修改,目的就是想让它们也互相平行。(师做平行手势,一组平行,另一组也平行;重复两次。)
师:也就是说,只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会是平行四边形”是吗?生认同。
师:那么我们就把“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概念揭示。
追问:如果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两组对边就一定互相平行吗?(是的。)
【思考】师生达成共识,揭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只有通过矛盾冲突,才能使学生深切感悟“要画两组互相平等的对边,才会是平行四边形”。概念揭示后,挖掘并发现两者之间成为充分必要条件,可互相判断。
(3)平行四边形还有的特点“是什么”
a.动手操作要求: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动手量一量,测一测,你有什么新发现?b.学生动手操作,再在小组汇报:对边相等;对角相等。c.小结特点(教师适时板书)
(4)辩清长方形、正方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a.辩一辩,理一理:某同学说①②③都是平行四边形,对吗?为什么?(图3)
【思考】出示①②③三图及某同学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出示,意在通过辩驳与争论,巩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揭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①②也是平行四边形,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了。接着,再将知识系统化,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每一步特殊性一一叠加和罗列,清晰了然,且又直指三者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共性,进行整理。(图4)
b.圈一圈,摆一摆:用韦恩图表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前测中,仅两名同学选出所有属于平行四边形的序号,正确率低,原因并不是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不理解,而是对其基本属性无系统地归纳、整理与辨析,通过以上“说清”“判清”“辩清”活动,能很好地解决前测时出现的情况。
(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高
1.高“是什么”
观察刚才所画的三个平行四边形,寻找异同。(1)异:形状不同,大小不同。(2)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相同;这三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师:这处处相等的距离,在平行四边形中,就称它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设计意图】引出“上下”两平行线间距是恒定的,揭示平行四边形高的存在。
2.高“怎样做”
(1)生阅读课本,尝试画高,师巡视指导。
(2)学生上台展示画高。全班共同探究:“一条边上的一个点”可以指哪里,做垂线要注意复习三角板的使用方法,做到真垂直,演示过程应放慢速度,会边操作边口头描述作高过程,并准确指出对应的“高”和“底”。
(3)“为什么”有无数条高,无数条高是“怎么样”的
师:从“一条边上的一个点”入手,可以找无数个点,自然可引无数条垂线到对边,找到无数条高。那么从这一点出发怎么画高呢?(指出要做外高的其中一个点)学生思考、交流,产生困惑。(教师适时插播微视频,再介绍画高过程,包括外高怎么画,体现无数条高的动态效果,图5)
(4)再辩平行四边形的高,说“为什么”
a.独立完成另一组底与高的作图,进一步判断图中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高(图6);b.小结指出平行四边形中两组对应的底和高。
【设计意图】始终抓住高的难点来突破,从学生学习的困点出发,讲清“对边”,辨析“垂直”等难点进行深挖与思辨。
(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不稳定指的“是什么”
小组合作,每人准备两根10cm蓝色吸管,两根7cm红色吸管,动手摆一个平行四边形,从每人摆出的结果看,有什么发现?(图7)
【设计意图】每人用相同的吸管(即每个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条件一致)能摆出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是其不稳定特性造成的;引导发现“底同,高变”,再次突显其不稳定性。
2.不稳定性“怎么用”
介绍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的用处
(四)练习巩固,强化知识的“为什么”“怎么样”
过A点怎样做两条高,为什么可做两条高?(图8)
【设计意图】认识并作高是教学的重、难点,通过练习巩固,从特殊点A(两条邻边的交点,可找到两条对边)能作两条不同的高;图形中像这样的点还可找到三个(即平行四边形的顶点)。意在辩证地认清平行四边形的高,在操作巩固下强化作高的技法。
总之,这样通过探究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进程,既遵循了知识的逻辑关联,又助于学生更系统地梳理知识脉络,更有深度地参与学习,是使学习有效与高效的途径。因此,这样的教学三步曲在其他做课过程中仍适用,备课前从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考虑,能够使知识不再神秘,更有助于教師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40
[2]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本文系课题“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明理思辨意识的研究”(课题立项号:KTX18055)研究成果。)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福建 三明 3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