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迪亚诺小说《暗店街》中的心智空间
2020-03-30王雪
王雪
[摘要]一直以来,小说的推进主要靠“时间”这一元素,但最近学界对“空间”这一元素重视起来。主要采用语言学手法分析文学作品,语料为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的小说《暗店街》。“心智空间”从空间引导词、虚拟子空间和现实母空间之间的空间辨认以及时间流静止下的并置意象等方面来分析其写作特点。
[关 键 词]空间叙事;心智空间;空间引导词;虚拟空间;意象并置
一、莫迪亚诺作品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莫迪亚诺的前期作品大都类似于侦探小说的结构,却没有一个最后揭示谜底的反侦探小说的结局;不断转换叙述视角,却故意始终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身份的追寻和记忆的重构过程中,却在碎片藤蔓式的结构中讲述了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故事。
空间并置是弗兰克(Frank,1945)在《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首先针对传统时间艺术的变化而言,强调打破叙述的时间流,并置地放置那些大大小小的意义单位,使文本的统一性存在于空间关系中。空间并置可以在情节上表现出并列结构,这是一种橘瓣式的结构,多种场景同时上演,多个时空交错,产生了一种蒙太奇的效果。
在《暗店街》中的物理空间从法国巴黎的大街小巷到法国外省,然后是欧洲各个国家。 某些章节经常以地名开头,非常具体的街道名称、旅馆名字,在真实世界都是有迹可循的,这些是真实的。传统小说,即使是倒叙或者插叙,也有正常的时间线。接下来我们要采用语言学的方法来进行对于《暗店街》這一小说的文本分析,主要讨论的是该作品中的心智空间。
二、《暗店街》中的心智空间分析
法国的语言学家福康涅(Fauconnier,1984)认为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大脑会激活关于人、事物和事件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知识框架,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他把这些储存在思维中的暂时的、在线的话语信息的集合称为心智空间。
语言结构不是心智结构,也就是说语言结构不是认知结构,但是两者之间有相互映衬的构建过程。还应该指出的是,在话语的范围内谈论认知构建更为合适,因为话语渐进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建构“心智空间”的过程。话语链条中最常见的空间有:时间空间、地点空间、领域空间和虚拟空间。
心智空间就是语法与语用性标记并存的语篇,通过“角色”“策略”“联系”,语篇能被结构化。“我们需要将空间还原成其本来面目: 空间反映了说话的方式,当然是基本形式而非世界的表象。”他将心智空间分为时间空间、地点空间、领域空间和虚拟空间等。
1.空间构造语
在1984年的书中,福康涅认为:语言在认知层面的操作基本是由“心智空间”完成的。“心智空间” 就是由语言结构表达出来的思维或心智构造物,它有其独特的操作方式,跟语言结构是有区别的,但有时又是由话语链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福康涅把这称为“引导词”。空间连接语是心智空间获得要素的认知操作,连接真实世界。所有空间都存在于母空间,如果没有详细说明,都属于说话人的现实空间。
那么我们来看看《暗店街》一书中的常用“引导词”有哪些,最常出现的就是“se souvenir de”和“rappeler”,都有想起、回忆之意。可以说,这是一本回忆之书。当然souvenir也可能是名词,但也有回忆、纪念品之意,除去名词属性的“souvenir”,数量仍非常可观。
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回忆类、幻想类、预设类。
第一类回忆空间追忆了很多过去的人,这些回忆也是亦幻亦真,有的非常痛苦。主人公居伊·罗朗在找寻自己身份的过程中,遇到一连串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个独特的空间,向读者展示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景象。
幻想这部分的内容非常耐人寻味,照片上的人走了出来:“他慢慢地走下照片,活动起来;我望着他沿着大道的树荫,步履蹒跚地走去”;还有在女裁缝家里的黑暗中:“我幻见自己走在巴黎黑暗的街道上,推开康巴塞雷街这栋楼房的楼门,眼睛突然被晃花,在几秒钟内什么也看不见……”甚至在电话空号后也有一个幻想的虚拟空间:“尽管铃声阵阵,一些声音还在相呼。这些只有声音不露面的人,力图进行接触,交换一个电话号码或一句暗语。最后,我还听见一个更加遥远的声音反复地说……”
第三类预设的空间在文学上产生的效果非常惊人,心中所想和现实世界并不相同,这种反差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庆幸或失落让读者感同身受,如在其中。以下一点通过“空间辨认原则”来详细解释。
2.空间辨认原则
心智空间可以有预设,甚至经常可以与事实相反,称为违实,比如:很幸运,大火没有穿过马路;否则我家早已被烧毁。
有一些空间是错误的认知空间,福康涅提出了空间辨认原则公式:假定两个心理空间M和M′由一个连接语F和一个名词短语连接,引入或指向心理空间M中的某个要素x。A.如果x在M'空间有个对应的要素x',即x= F(x'),名词短语NP 能辨认出x。B.如果x在M'空间没有一个既定的对应要素x',名词短语能建立并辨认出M'空间的一个新要素x',即x'=F(x)。
这个公式包括了两种情形,即:名词短语向心理空间M引入了一个新的要素x'和名词短语仅仅只是回指新要素x 的情形。举例说明:
亨利的女朋友阿奈特是瑞典人,但是朗认为她是他的妻子,而且认为她的名字叫丽莎,是西班牙人。
空间构造语“朗认为”依据母空间M建立了空间M',名词短语“亨利的女朋友”表明要素a。M空间的要素a有几个特征(亨利h的女朋友、 名字叫阿奈特、瑞典人)。代名词短语她和她的指向要素a。通过辨认原则,a建立了一个对应标体a',也建立了h的对应要素h'。a'不同于a的特征(h'的妻子,名字叫丽莎,西班牙人)。
在《暗店街》第十一、十二章中,主角认为自己是弗雷迪,他甚至推测自己的父母早年去世,自己跟着祖父母生活。在看到花园的秋千时,他甚至有了如下的虚假“回忆”:
“我不敢向他暗示,我就是弗雷迪……”
“此刻,我真以为他是直呼我的名字……”
“我想,很久以前,我也在这里玩耍过。”
“我小时候,一定和我祖父,和我年纪相仿的小朋友,在这里玩过捉迷藏游戏……也许正是在这座‘迷宫里,我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他当时的心理空间M'里,主角居伊认为自己是弗雷迪,孩提时代自己曾在这里玩耍过,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但现实空间M里,他不是弗雷迪,也并没有这样的过往。在文中好几次居伊都在内心觉得自己就是弗雷迪,故人可能就要认出他来,马上就能跟亲人相认。真相揭露的一刹那,落差巨大,真实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强烈对比给人一种忧伤失落的感觉。比如,当人们欣赏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松时,不自觉地也会挺起胸膛。而如今人们跟着故事主人公的预设,并再一次被推翻,文学的遗憾美也就随之而来了。
3.空间和述体连续
从篇章分析的角度来说,连贯和衔接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沙龙特(Charolles,1995)认为:“篇章并不只是单纯地由一系列话语拼湊而成的,哪怕是非常小的一段篇章,也需要用这样那样的方式将这样那样的信息片段联系起来,这些关系标记的出现毫无疑问作用于使话语有一定程度的衔接和连续性。话语分析就以描写这些关系标记为基本任务。”反观现当代小说,“反抗时间”这种描写方法比比皆是,而在《暗店街》中叙事主体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都没能做到,叙事的主体从一个人物跳到另一个人物,空间也从一个地点跳到另一个地点,那么小说又是如何做到连贯和衔接的呢?
我们可以观察到小说中有很多的“断裂”和“扭曲”。仔细观察还有很多的“重复”和“互文”。读莫迪亚诺的作品不会让人想不起普鲁斯特。如果说《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小玛德莱纳”蛋糕是开启过去尘封记忆的钥匙,那么在《暗店街》中有很多这样的钥匙。四十三章中德尼思好友在街角听到“Pedro”这个名字想起往事;第二十六章和三十七章彼此对应,二十六章书店橱窗里“Castille”这个词就是一个“钥匙”,让倒卖首饰的男人回想起旅馆中卖首饰的人,两章文章中对应的词汇两者对应;同样的互文还出现在三十二章中的受伤的舞蹈演员也失忆了,她的过去都是模糊的。但是她也有一个开启过往时光的“钥匙”,就是走到某条街道上回想起她只记得“prénom”的教母德尼思和一个棕发男人来接她,一起去凡尔赛的公园划船、吃冰淇淋。而二十一章早已提起了这个小姑娘,互文词汇有“Versailles”“faire du capot”。失忆的主角和过去模糊的小姑娘在篇末都发出了提问:“他和她是谁?”
三、总结
勒内·夏尔在《家谱》开头说:“活着,就是固执地完成一次回忆。”所以有人说,莫迪亚诺的小说也可称之为“回忆之书”。其实莫迪亚诺本人也从未经历过占领时期,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是,且一直是“战争的孩子”。这种挥之不去的萌芽与战争的感觉充斥其作品中,可以说,莫迪亚诺全部的创作总会回到德国占领时期巴黎那种阴鸷、幽暗、模糊却挥之不去的记忆中。为什么小说中的心智空间中有如此多的惶惶不安,电话中能听到对“蓝色骑士”的召唤、黑暗中的思索和恐惧、杀人凶手还在逃等等。而这种黑暗和阴霾正是这本小说中的心智空间。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 Cambridge:Cambrige Uiversity Presse,1994.
[2]Patrick Modiano,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M].Editions Gallimards,1978.
[3][法]莫迪阿诺.暗店街[M].李玉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4]王芳.莫迪亚诺的个人经历与作品中的二战情结[J].安徽文学,2012(2).
[5]陈紫玥.心智空间理论译介[J].咸宁学院学报,2011(8).
[6]周玲.莫迪亚诺小说的空间叙事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7]黄荭,莫迪亚诺.我们是,且一直是“战争的孩子”[N].社会科学报,2017.
[8]王秀丽.当代法国语言学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9]高文婧.空间批评的建构与反思[J].当代外国文学,2017(3).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