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时受精卵丘消化程度对IVF结局的影响

2020-03-30曹尧南吴小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受精率颗粒细胞卵母细胞

蒋 彦 田 耕 曹尧南 吴小华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石家庄,050011)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精卵结合障碍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为20%~25%[1-2]。 本中心采用短时受精,早剥除颗粒细胞观察极体,及时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方法,以防止IVF受精失败[3]。IVF短时受精去除颗粒细胞时,部分患者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OCs)依然存在,未被精子消化完全;部分患者COCs结构消化完全,颗粒细胞容易去除,其对IVF受精情况的影响尚不明确,是否能预测IVF受精失败,本文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9年3月—2019年7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第1周期IVF助孕,年龄<40岁,原发不孕,男方精液检查提示正常,获卵数>5个。

1.2 方法

1.2.1促排卵方案采用标准黄体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即前一月经周期的黄体中期开始给予GnRH-a(达必佳,德国辉凌制药)0.1mg/d(年龄<35 岁)或 0.05mg/d(年龄≥35岁)共16~20d,至垂体完全降调节(子宫内膜厚度< 5mm,双侧卵巢卵泡直径<5mm,血清FSH<5U/L,血清促黄体生成素<5U/L,雌二醇<30pg/ml),开始予促性腺激(Gn)促排卵。同时B超监测卵泡数量、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激素水平。有>2个卵泡直径达≥18 mm 时,予10 000 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丽珠制药),36~38h后在阴道B超引导下行穿刺取卵术。

1.2.2受精、胚胎评价及分组采用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标本备用。hCG 注射后38~40h,在加有COCs的双井皿(Falcon,美国)中加入适量处理后的精子,使平均每个卵子周围精子数为(0.5~1)×105/ml,每个孔内所含COCs数不超过5枚。精卵共培养6h 后,采用机械吹打法去除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此时观察到2个极体的合子确定为受精,并转移至另一个无精子的新鲜培养基液滴中进行过夜培养。未观察到2个极体的卵子被确定为 IVF 受精失败。在IVF受精后6h,对低受精率(<30%)和IVF 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未出现第二极体的成熟卵子立即进行补救ICSI。IVF受精后20h(d1)进行受精评估,出现2个原核为正常受精。并于采卵后48h及72h进行胚胎形态学评价。d3细胞数7~9个,卵裂球大小均匀,碎片<20%为1~2级胚胎为优质胚胎。移植和冷冻的胚胎为可用胚胎。

1.2.3分组去除颗粒细胞时,观察COCs结构,根据卵丘消化程度分为完全消化和未完全消化两组。COCs结构消失,仅卵冠周围有数层颗粒细胞的放射冠,颗粒细胞容易剥除为完全消化组;COCs结构依然存在,卵丘未完全消化,剥除颗粒细胞较困难,有拉丝、结网现象,为未完全消化组。根据受精情况又分为IVF受精正常(IVF受精率≥30%)和补救ICSI(IVF受精率<30%)。补救ICSI组又分为部分补救ICSI(IVF受精率<30%)和全部补救ICSI(IVF完全受精失败)。

1.3 统计学分析

分析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各指标比较

共纳入 187个周期,完全消化组84例,未完全消化组10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完全消化组MII卵数、MII卵率高于未完全消化组(P<0.05)。其余指标均无差异(P>0.05)。见表1 。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比较

2.3 IVF 受精正常周期各指标比较

在所有获得成熟卵的周期中,IVF受精正常周期163 例,其中完全消化组74例,未完全消化组89例。完全消化组MII卵数、MII卵率高于未完全消化组(P<0.05),两组其余指标均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IVF 受精正常周期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精卵结合是一个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会导致受精失败[4]。 IVF助孕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受精失败的发生[5-6]。受精依赖于精子的穿透能力和卵冠丘的功能状态[7]。卵丘由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及其间质(黏多糖和透明质烷)组成;精子顶体含有一个复合酶系。受精时,精子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酶松解和破坏卵丘细胞及放射冠细胞连接,分解卵子外周的颗粒细胞外的间质和透明带,使之与卵子接触。其中精子顶体释放透明质酸酶分解颗粒细胞间质是精子穿透卵丘的主要机制[8]。受精率低除了精子的自身功能因素外,卵母细胞通过对颗粒细胞及其间质的影响,可以影响到精子穿透卵丘的能力。IVF-ET时观察到的卵丘颗粒细胞伸展或黏液化就是其间质的形成过程。异常卵母细胞使颗粒细胞发育不良,不适合精子的穿透,减弱了受精必需的精子处理过程(如顶体反应)[9]。有研究表明IVF-ET治疗有增加颗粒细胞凋亡和阻碍卵母细胞成熟的风险[10]。不成熟卵母细胞其颗粒细胞延展性差,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时有大量因子影响卵丘颗粒细胞伸展[11]。猜测其可能影响精子的穿透,进而导致卵丘消化不完全。

本研究证实完全消化组MII 卵数、MII卵率 高于未完全消化组,说明COCs成熟度好的卵子有利于消化颗粒细胞,但完全消化组和未完全消化组IVF受精正常周期和补救 ICSI 周期(部分Re-ICSI、全部Re-ICSI)比率均无差异,故可能不能预测IVF受精情况。

猜你喜欢

受精率颗粒细胞卵母细胞
体外诱导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种蛋受精率检查的重要性和结果解释
夏季雅士勇对蛋用种鸡受精率及孵化成绩的影响
外源褪黑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多精受精的影响
cAMP 调节剂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C 型钠钛对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的影响
人卵巢颗粒细胞随年龄增长衰老的相关研究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犬卵母细胞体内发育及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
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小鼠颗粒细胞TGF-β1TGF-βRⅡ、Smad2/3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