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水砂层区盾构下穿建(构)筑物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2020-03-30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交公司盾构区间

炊 鹏 飞

(北京安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7)

盾构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地铁区间施工工法,在地铁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和安全风险管理经验[1-2]。杨振伟等[3]、朱海军等[4]、白云飞[5]、周江等[6]和乔秀兵等[7]对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富水砂层中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在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掘进参数优化,可有效控制地层损失和周边环境变形。秦学波[8]、杨喜等[9]和吴文斌[10]从盾构下穿建(构)筑物风险控制方面,对安全影响性评估、盾构选型、加固措施方面,提出了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为山西省第一条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线路,如何快捷有效的积累施工及安全风险管理经验意义重大。太原市地下水位埋深浅,地层敏感性强[11],区间盾构施工主要穿越地层有黏质粉土层、粉细砂及中砂层,其中局部黏质粉土层和粉细砂层具有液化性,富水砂层受施工扰动易产生砂土液化,对周边环境影响强烈。

本文以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双塔西街站—大南门站区间为研究对象,从盾构掘进前的预加固措施,掘进过程中的盾构施工参数选择与优化、建(构)筑物跟踪注浆,后期的洞内补充注浆等风险控制措施,研究富水砂层区盾构近距离下穿施工对10个建(构)筑物Ⅱ级环境风险源的变形影响,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情况,在盾构选型、盾构施工参数制定,加固措施的适用性及施作时机、风险专项设计措施的可操性等方面作经验总结,可为后续类似盾构区间设计、施工、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及施工概况

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双塔西街站—大南门站区间,左线隧道长度1 098.933 m,右线隧道长度1 171.880 m,左右线间距14.2 m~18.2 m,线路为V型坡,最大坡度为25‰,区间覆土厚度11.7 m~24.3 m。左右线分别采用中铁装备Φ6440、日立Φ6350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2018年8月左线盾构机从双塔西街站北端头下井组装,于2019年5月双线贯通。

1.2 工程地质

区间线路地层由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1-1),结构松散,层厚2.90 m~13.00 m、素填土(1-2)、黏质粉土(2-3-1)、粉质黏土(2-2-1)、黏质粉土(2-3-3)、粉质黏土(2-2)、粉细砂(2-4),饱和,层厚0.80 m~11.00 m、中砂(2-5),饱和,层厚1.00 m~13.50 m、粗砂(2-6)、砾砂(2-7)、细圆砾土(2-8)。

区间盾构掘进地层主要为中砂(2-5)和粉细砂(2-4),详见图1。

1.3 水文地质

本区间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位于杂填土(1-1)层,埋深2.30 m~7.50 m,标高约为779.22 m~781.45 m,盾构隧道在水位线以下。场区范围内地层富水情况如下:2-2粉质黏土、2-3-1黏质粉土属弱透水层;2-4粉细砂属中等透水层;2-5中砂属强透水层。

图1 区间下穿建(构)筑物段地质纵剖图

1.4 地层特点

本区间掘进地层以中砂(2-5),粉细砂(2-4)为主。盾构在饱和砂层中掘进时,在往复剪切作用下,会发生瞬间滑移破坏,孔隙体积减小,趋于振密,而不可压缩的孔隙水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孔隙水压力上升,上升到等于上覆压力时,抗剪强度丧失,粉细砂转变为流体状态,产生振动液化流动现象。盾构掘进施工中对渣土改良、刀盘转速、开挖面土压力及盾尾回填注浆压力等参数控制要求较高,易出现开挖掌子面坍塌、盾尾和螺旋输送机后舱门涌水涌砂等风险事件,导致地层损失,地面沉陷甚至坍塌。

2 环境风险源情况

双大区间盾构施工下穿建(构)筑物风险源情况描述[12]见表1。

3 风险控制措施

3.1 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双大区间盾构下穿各建(构)筑物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表2所示。

3.2 鉴定、评估

双大区间掘进施工前,经专家咨询,建设单位委托专业鉴定、评估单位,对公交公司宿舍、迎泽苑7号楼开展了安全性鉴定和影响性评估,鉴定评估结果[13-15]见表3。

3.3 预控措施

区间左线侧下穿公交公司宿舍楼、晋城大厦、太原市电信局宿舍前,沿楼体邻近隧道一侧斜向打设双排150@300复合锚杆桩进行地层预加固,桩竖向斜角为30°,总长约22 m~23 m,进入45°滑移面破裂线以内5 m,见图2。

表1 双大区间建(构)筑物风险源描述

表2 双大区间下穿各建(构)筑物风险控制措施清单

表3 公交公司宿舍、迎泽苑7号楼鉴定评估结果

注:两栋建筑物施工安全影响性评估时均已考虑上述预加固措施,同时将洞内径向注浆按照预加固措施考虑。

图2 太原市公交公司宿舍复合锚杆桩预加固图

3.4 过程中控制措施

3.4.1 盾构施工参数控制

(1) 盾构掘进参数。掘进过程中,根据监测成果,对推力、刀盘扭矩、上部土压力等施工参数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最终掘进参数见表4。

表4 盾构掘进参数表

下穿建(构)筑物时严格控制土舱压力波动幅度,减少对掘进地层的扰动。正常掘进过程中,根据上覆土厚度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盾构上部土舱压力控制值。

(2) 姿态控制。下穿前将姿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保证推进速度的稳定、恒定,严格控制盾构推进方向,减少纠偏,特别是严禁大量值纠偏。下穿过程中将轴线高程和平面偏差控制在30 mm内,并及时进行人工复核,出现偏差,遵循“勤测勤纠”原则,杜绝大量的纠偏,关闭超挖刀。

(3) 出渣量控制。每环出土量的控制是盾构掘进过程中周边环境变形控制的关键,保证控制地层损失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出土量控制以渣土体积控制为主,重量复核为辅。盾构施工中,做到出土量量测的精细化管理,对掘进所排出的渣土样本进行分析,判断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合理的出土量。

(4) 同步注浆。盾构机左线的刀盘开挖直径为6 460 mm,右线的开挖直径为6 380 mm。管片外径为6 200 mm,当管片在盾尾处安装完成后盾构机向前推进,管片与土层之间形成的建筑间隙时,及时采用浆液材料通过4组管路填充此环形间隙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地层变形,提高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采用水泥砂浆(可硬性浆液)作为同步注浆材料,具有凝结时间短、强度高、耐久性好和抗腐蚀性好等特点,同步注浆配比见表5。

表5 同步注浆材料配比

同步注浆参数如下:

① 注浆压力:控制在0.2 MPa~0.3 MPa。

② 注浆量: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经验取环形间隙理论体积的1.4倍~1.6倍,左线每环壁后注浆量4.3 m3~5.0 m3,采用4.5 m3/环。右线每环3.0 m3~3.4 m3,采取3.2 m3/环。

③ 注浆速度:同步注浆速度应与掘进速度相匹配,按盾构完成一环1.2 m掘进的时间内完成当环注浆量来确定其平均注浆速度。

(5) 渣土改良。渣土改良效果好,可方便螺旋机的出渣,减少刀具、刀盘的磨损,稳定土舱压力等参数,同时可减少螺旋机喷涌现象,双大区间下穿建(构)筑物区段采用泡沫进行土体改良。

3.4.2 地表跟踪注浆

为有效控制下穿施工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变形,对侧下穿的公交公司宿舍、公交公司新建住宅楼、晋城大厦、太原市电信局宿舍,正下穿的迎泽公园内单拱桥和八角亭采用地表深孔跟踪注浆。注浆采用1∶1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压力控制在0.2 MPa~0.4 MPa。

3.5 后处理措施

3.5.1 二次注浆

为提高充填密实性,更好地控制地层沉降,掘进施工中在盾尾后3~5环处利用管片吊装孔进行二次补注浆。二次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注浆压力不超过0.4 bar。二次注浆可以快速阻断地层涌水,削弱其对同步灌浆的冲刷,提高同步灌浆效果,强化管片环与围岩的固结,改善接缝防水,提高结构防渗效果,保持盾构通过后的地表稳定。

3.5.2 洞内径向注浆

盾构区间侧穿(下穿)多栋房屋,采用多孔管片,对管片周边3 m、拱顶135°范围采取钢花管进行主动填充式注浆,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见图3。

3.6 信息化管理

太原地铁自2016年2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建设以来,采用安全风险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见图4)、盾构实时监控系统(见图5),实现了安全风险的信息化管理,盾构实时监控系统能实时显示盾构施工参数并自行进行预警,结合风险系统的安全监测数据模块,实现盾构下穿施工对周边环境风险源变形情况的综合判断。

图3 盾构下穿房屋径向注浆加固横断面图

图4 安全风险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

图5 盾构掘进参数实时监控

4 实施效果分析

4.1 监测数据分析

4.1.1 侧下穿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区间侧下穿建(构)筑沉降变形及异常情况统计表见表6。

表6 侧下穿建(构)筑物沉降变形及异常情况统计表

监测结果分析:

(1) 上述侧下穿建(构)筑物中除公交公司宿舍外,沉降变形控制指标为累计沉降≤30 mm,不均匀沉降≤2‰。其中,晋城大厦、电信局宿舍楼采取复合锚杆桩隔离+地表跟踪注浆,公交公司新住宅楼采取地表跟踪注浆措施后,建筑物整体未超控制指标,且未出现预警状况。

(2) 公交公司宿舍监测点布置平面图及累计沉降时程曲线见图6和图7。该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27.7 mm,不均匀沉降2.2‰,超评估给出的累计沉降12 mm,不均匀沉降1‰的控制值,现场巡视过程中除个别住户门窗洞口有新的细微裂缝外,结构整体和构件变形情况无明显异常。

该建筑沉降变形超标原因分析如下:①建筑物老旧,鉴定结果显示个别构件严重开裂,结构整体性相对较差;②基础为条形基础,抗变形能力弱;③较其他侧下穿建筑,距离区间最近;④公交公司宿舍位于左线始发段,盾构掘进参数尚需摸索总结。

图6 公交公司宿舍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图7 公交公司宿舍累计沉降时程曲线

4.1.2 正下穿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区间正下穿建(构)筑下穿建构筑物沉降变形及异常情况统计表见表7。

监测结果分析:

(1) 上述正下穿建(构)筑物中迎泽苑7号楼沉降变形控制指标为累计沉降≤15 mm,不均匀沉降≤1.2‰,其余建(构)筑物沉降变形控制指标为累计沉降≤30 mm,不均匀沉降≤2‰。由表7可以看出,所有建(构)筑物的最大累计沉降值及不均匀沉降值均超控制值。迎泽苑7号楼监测点布置平面图及累计沉降时程区间见图8和图9。

表7 正下穿建(构)筑物沉降变形及异常情况统计表

图8 迎泽苑7号楼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图9 迎泽苑7号楼累计沉降时程曲线

(2) 由表7还可以看出,除南沙河快速路南、北箱涵外,隧道内巡视无异常情况,需结合盾构施工参数进行分析,正下穿施工时盾构施工参数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超标原因分析见表8。

(3) 正下穿施工前,上述建(构)筑物均未采取预加固处理措施。

表8 正下穿盾构施工参数异常对应沉降变形超标原因分析

4.2 效果评价

盾构区间侧下穿建(构)筑物施工,在采取上述预控制、过程中控制、后处理措施后,对建(构)筑物安全性影响较小,下穿施工风险可控,措施有效。正下穿施工时,采取目前的过程中控制措施和后加固处理措施,下穿施工风险较大,措施欠佳。后续类似工程施工可通过盾构机选型优化,对建(构)筑物地基预加固、地层超前预加固,施工中严控盾构同步注浆量,保证填充效果,同时加强渣土改良和掘进姿态等方面的措施,保证下穿施工的安全顺利。

5 结 论

(1) 渣土改良效果、掘进参数合理性、同步注浆的及时和有效性是富水砂层中盾构掘进防周边环境变形超标的主要控制要素,施工中应不断摸索和优化。

(2) 采用隔离桩、地表跟踪注浆对盾构侧下穿建(构)筑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可在后续类似工程施工中采用。

(3) 对于长距离穿越富水砂层,且近距离下穿重要建(构)筑物或水体等对沉降控制要求较高的区间,盾构机选型时应考虑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机,以降低工程施工风险。

猜你喜欢

公交公司盾构区间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小直径双模式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的施工应用与实践
水泥回填土技术在盾构出洞加固中的应用及改善方法
盾构穿越既有建筑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为一人设一站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新型盾构机刀圈用6Cr5Mo2V钢力学性能研究
浅谈加强企业基层政工工作的新思路
考虑满意度的公交财政补贴绩效评价
针对公交公司的钱币分类整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