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部结核性屈肌腱鞘炎超声表现1例

2020-03-30袁安娜方海燕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腱鞘腱鞘炎弥漫性

袁安娜 方海燕 容 蓉 钟 兴

患者男,63 岁,右手腕部、拇指及中指近端肿块7 年余,无红肿、热痛、麻木,因近日肿块逐渐增大,偶有疼痛入院。既往有陈旧性肺结核病史。体格检查:于右手腕部、拇指、中指近端分别见大小约5 cm×4 cm、2 cm×3 cm、2 cm×3 cm 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握拳困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2×109/L、嗜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14、红细胞沉降率104 mm/h、C 反应蛋白82.32 mg/L、降钙素原0.069 ng/ml。超声检查:右侧腕关节拇长、指浅、指深、右侧拇指、中指、小指屈肌腱周边被弥漫性低回声包绕,最厚约19 mm;低回声内见条状无回声区(图1);CDFI 示低回声内可探及少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腕关节拇长、指浅、指深、右手拇指、中指、小指屈肌腱腱鞘弥漫性改变,考虑为炎症并局限性积液。术中于右腕部、拇指、中指腱鞘可见大小分别为4.0 cm×3.0 cm×3.5 cm、2.0 cm×3.0 cm×3.5 cm、1.0 cm×2.0 cm×1.0 cm 黄白色病灶,腱鞘明显增厚,内可见清亮积液,部分肌腱受侵蚀发生断裂,脆性增加,但肌腱、腱鞘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紧密(图2)。术后病理检查:镜下见广泛病变由类上皮细胞构成的结节病灶,伴干酪样坏死,可见多核朗格汉斯巨细胞,PAS/抗酸染色(-),符合结核肉芽肿病变诊断(图3),确诊为结核性腱鞘炎。

讨论:手部结核性腱鞘炎可以是原发性肺外结核病,也可由肺结核血行转移所致,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手部腱鞘炎非常罕见,常累及手部掌侧屈肌腱鞘[1]。疼痛、肿胀及运动受限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有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增高,但结核菌素试验、抗酸杆菌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阳性率很低。文献[2]提示超声常表现为弥漫性屈肌腱及腱鞘增厚、腱鞘积液及低回声的米粒体。由于缺乏特异性,结核性腱鞘炎较易误诊为腕管综合征、慢性腱鞘炎、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导致确诊延误。本例患者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根据其实验室检查及屈肌腱鞘弥漫性增厚、腱鞘积液的超声表现,予以诊断。随着病情发展,结核性腱鞘炎会导致骨和肌腱断裂,严重影响运动功能。因此,可考虑早期在超声引导下对增厚的腱鞘进行活检、抽吸并化验腱鞘积液等处理[2],以协助早期确诊结核性腱鞘炎。本病最终确诊仍需依赖术后病理诊断。

图1 手部结核性屈肌腱鞘炎二维超声图像(黑三角示拇长屈肌腱;白三角示拇长屈肌腱周围明显增厚的腱鞘,表现为包绕肌腱的弥漫性低回声;*示无回声腱鞘积液)

图2 右腕部明显增厚的黄白色腱鞘,包绕拇长屈肌腱,但肌腱、腱鞘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紧密

图3 右腕部拇长屈肌腱腱鞘病理图(HE染色,×100)

猜你喜欢

腱鞘腱鞘炎弥漫性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右足底腱鞘巨细胞瘤1例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常玩手机小心“手机手”
握拳就能测出腱鞘炎?
腱鞘囊肿多半自消
腱鞘炎防治小常识
醋熏治好了腱鞘炎
指节“小黄豆”,原来是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