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矿地质勘查及工程布置方法分析

2020-03-29李丽丽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控制点间距勘查

李 彪 李丽丽

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 河北 唐山063000

1 工程概况

工作区位于迁西县城北西方向约16k m,行政隶属迁西县三屯营镇管辖,交通较方便。工作区及外围被高家店杂岩体占据,区内除岩体外,长城系大洪峪组石英砂岩、白云岩和高于庄组白云岩,均成捕虏体形态零星出露。本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区域上主要有1:20万、1:1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航磁测量。

本次工作在分析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测量、化探、钻探、槽探、取样、化验等工作,大致了解工作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了解工作区内金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矿石物质成分、矿石质量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条件。

2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2.1 勘查工作方法 本次工作主要进行了1:10000地质测量、1:10000土壤测量、槽探、钻探、激电测井、取样化验等工作手段,对工作区内金矿(化)体进行控制,以上工作手段能够满足工作要求。

2.2 工程布置原则 ①勘探线垂直矿(化)体走向布设。②钻探工程布设在勘探线上,局部矿(化)体倾向按160 m 间距控制其延伸。③探槽按40-70 m 间距垂直矿(化)体走向布设。

2.3 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本次测量工作使用仪器:天宝(R8)GPS接收机,利用单基站RTK方法测量。

E级GPS点测量:在测区内布设E级GPS控制点3个。控制点选在视野开阔、土质坚实、稳定可靠的地方,使用三脚架精确对中,并量取仪器高,在RTK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6颗;PDOP值<4的状态下,依次观测测区内布设E级GPS控制点。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小于4c m,各次测量的大地高较差小于4c m。其精度按《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要求执行。使用的仪器经国家测绘仪器检测中心鉴定合格,测绘工作结束后,各作业组对其测图纸进行自查和外业巡视检查,在自检的基础上,各组进行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①经对工作区布设的GPS控制点检查,平面控制点相对起算点点位误差均小于±0.1 m,测量精度能满足工作要求。②工作区内全部工程施工完毕后,地质组联合测量组再次对工程点进行重新定位检查,经与原工程点成果对比,二次测量成果相对误差均在±5c m 范围之内,原定测成果真实可靠。综上所述,认为本次工作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方法正确,质量和精度均符合现行相关规范要求。

2.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本次填图工作以正规的1:10000地形图作为底图,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进行,确定填图单元界线、断层、侵入体界线、并将产状等地质元素标定在底图上。本次地质填图,综合采用了穿越法及追索法。对主要地质界线及构造采用了追索法结合穿越法;对区内大面积的第四系覆盖主要采用了穿越法,点线密度略有放稀;宽度大于2m 的地质体均于图中圈定;宽度不足2 m 的重要标志层、矿化蚀变带均已夸大表示。在工作区内矿山排土场及第四系覆盖地方,地质点稍稀;在基岩出露较好地方,对所观察基岩进行了详细描述,线间距200 m,点距50~100 m。地质界线、矿化现象均有地质观测点控制,野外地质记录内容全面、准确、客观、清楚。利用手持GPS进行定点,手持GPS利用测绘单位布设的GPS E级控制点进行校对,精度较高。均在野外实地连图,室内及时将其内容转绘到清图上。本次地质填图共定测地质界线点及控制点873个,平均每平方千米42个地质点。经三级质量检查,野外记录格式正确,重要地质现象描述详细,各种产状数据较齐全,界线点控制准确,手图、实际材料图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文图对应程度较好。

2.5 土壤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在1:1万地质测量的基础上,对工作区范围内进行1:1万土壤测量,提供地球化学找矿信息,为工程布置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测线布设的方向基本垂直异常区的地层及矿化带走向,各条剖面线均正东西向布设,采用手持GPS布设,坐标系统与格式设置均为本地区标准参数,手持GPS利用测绘单位布设的GPS E级控制点进行校对,精度较高。线距100 m,点距40 m,起始点、终点用木桩立标,其间以大布条做标示并编写了点、线号。各项限差及精度均满足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2.6 槽探工程及其质量评述 槽探工程主要对地表矿(化)体的揭露和控制,探槽方位原则上垂直矿(化)体走向,工程间距原则上为80m,部分地段受地形影响而无法严格按工程间距施工,实际工程间距为40-70 m。探槽规格:开口为1.0 ~1.5 m,槽底宽0.8 ~1.5 m,深入基岩0.2 ~0.8 m,每个探槽均做了一壁一底素描,比例尺1:100。取样为刻槽取样,取样规格为10c m×5c m。质量符合《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要求。

2.7 钻探工程及其质量评述 本次工作共施工4个钻孔,钻探总进尺1500 m,均为地质孔,其中ZK1为直孔,其余钻孔均为斜孔。钻机类型为XY-4、XY-44 型钻机,钻孔开孔孔径采用108 mm(套管),终孔孔径均为75 mm。取心均为绳索取心,除个别破碎地段外,岩矿心采取率多为100%。每进尺50 m 左右进行孔深校正,其进尺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本次施工的4个钻孔,均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由机台负责),准确记录孔内水位情况,详细记录钻进中涌(漏)水、掉块、塌孔、缩径、掉钻等现象发生的层位和深度,其测定结果均载入钻孔班报记录中,并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中登记以备查阅。终孔后实测终孔稳定水位,稳定时间不少于24小时,观测频率为1小时,对其中3个钻孔进行了终孔稳定水位的观测(ZK2钻孔涌水未进行稳定水文观测),终孔稳定水位符合规范要求。准确反应了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特征,反应了矿床含水层的含水性及渗透特征,工作成果满足本次要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的勘查手段,运用科学的找矿方法更好的推动我国的金矿事业发展。在可持续性矿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技术来更好的满足线下的生产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有效方法来勘查,满足先进勘查技术要求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找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相关人员应当在野外调查和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以此更好的为我国的金矿事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猜你喜欢

控制点间距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顾及控制点均匀性的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精度分析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算距离
某垃圾中转站职业病危害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基于离差的被动电磁装甲板间距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