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2020-03-29钱玲妮
钱玲妮
(南平市第二医院急诊科,福建南平354200)
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过程中,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具有血流量高、通畅率高、生物相溶性优良、重复穿刺等优势,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时间,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但在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一些患者会因为诸多影响因素(如年龄、血管弹性、疾病严重程度等)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血液透析疗效〔3-5〕。因此,及时辅以高效合理的干预措施,显得至关重要。但既往临床使用的常规护理服务过于笼统,缺乏个性化和系统化,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6〕。随着现代护理事业改革创新的发展,查阅最新科研成果,发现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有效规避并发症,改善预后〔7〕。不同于常规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护理,与现代护理学发展观念更加相符,弥补了常规护理不足,特别重视每位患者个体特异性,并满足其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8-9〕。因此,本研究以8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主,对其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尝试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血液透析82例患者。入组标准:行人工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持续6个月以上,每周2~3次透析且每次4 h;征得当事人同意下签署研究知情书;病历资料完整齐全。排除标准:意识、认知或视听功能严重障碍而不能正常沟通;精神系统疾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结合数字随机表法,将观察主体分成两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男性22例和女性19例,年龄35~74岁,均龄(46.7±13.3)岁;20例股动脉内瘘术、21例股静脉内瘘术;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0例尿毒症、4例其他。常规组,男性23例和女性18例,年龄35~75岁,均龄(46.9±13.5)岁;21例股动脉内瘘术、20例股静脉内瘘术;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1例尿毒症、4例其他。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P>0.05。本研究已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41例血液透析患者在使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过程中,辅以常规护理,无针对性护理措施,仅进行体征监测,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变化,以利于早发现、早处理;常规指导患者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合理用药。研究组41例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过程中加入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1)穿刺之前:①评估。收集患者既往病史,了解其病情,仔细认真检查动静脉的粗细、走行方向以及充盈情况。②健康宣教。使患者、患者家属深入了解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构建的目的、作用,赢得患者支持、配合。通过多样化宣教形式,将有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与应对措施、注意要点等内容告知患者,引起患者重视。③心理干预。为患者介绍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构建过程、应用优势,讲解成功造瘘的案例,以此来加强患者自信心。④准备。保证局部穿刺皮肤组织干净卫生,不得在造瘘一侧的肢体进行采血操作、补液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处理,嘱咐患者注意血管保护。(2)穿刺时:需做好全面消毒灭菌工作,动脉间隔静脉10 cm,相同位置禁止反复穿刺,距离吻合口2~3 cm处,作为穿刺点,向心方向进行穿刺,确保血液良好循环,使其应用时间延长;与此同时,帮助患者保持正确舒适体位,介绍手术麻醉过程,亲切温柔的面对患者,以娴熟的操作赢得患者信赖,减轻其不良心理。穿刺过程中贯彻落实无菌原则,以免感染。(3)穿刺之后:①注意保护穿刺一侧的肢体,嘱咐患者穿着宽松、柔软舒适的衣服,穿刺一侧肢体适当抬高45°,造瘘48 h后,指导患者活动腕关节、握拳,促使静脉血液良好回流,以免穿刺一侧肿胀。②血栓预防。注意观察患者穿刺一侧皮肤是否苍白、有无麻木感,测量皮温,警惕缺血;禁止穿刺侧卧,以免影响穿刺一侧血循环。③预防并发症。动态观察患者穿刺侧肢体血管变化,检查血管有无杂音;遵医嘱抗凝,预防控制低血压,若血容量减少、血压水平偏低,需警惕血栓形成。观察敷料,若是发现敷料渗液或渗血,重新更换;观察患者皮肤清洁情况,是否干燥,若明显肿胀,则给予酒精进行湿敷。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警惕牙龈出血、切口出血、穿刺点出血,遵医嘱及时做好止血护理。④宣教指导。穿刺之后,一些患者会感到皮肤瘙痒,若是忍不住抓挠,有可能会导致造瘘管发生严重感染。因此,指导患者做好穿刺一侧肢体清洁卫生工作;日常过程中,传授患者瘘管保护技巧,穿刺一侧肢体禁止重体力劳动,衣物穿着不宜过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以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度,100分满分,85~100分非常满意、60~84分基本满意、0~59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工具为SF-36量表,包括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健康状况、精神健康,各维度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数据统计处理
将本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导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及%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检验水准α设置为0.05,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以P<0.05为主。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
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对比
2.2 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满意度
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满意度对比
2.3 研究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
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护理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躯体疼痛 生理职能 生理机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精力 精神健康 健康状况研究组(41例) 护理前 62.6±5.8 60.3±2.8 63.3±3.1 60.5±5.9 58.9±7.2 63.3±2.5 67.8±5.9 68.8±6.1护理后 85.9±6.3*# 82.2±9.6*# 81.8±7.7*# 88.7±5.6*# 80.6±9.1*# 88.9±9.3*# 90.3±6.2*# 86.8±5.6*#常规组(41例) 护理前 62.8±5.9 60.6±2.9 63.5±3.3 60.9±6.3 59.1±7.3 63.5±2.4 67.9±5.5 68.7±5.6护理后 75.4±6.6* 70.2±9.5* 70.2±7.5* 73.8±7.5* 70.3±9.5* 75.7±9.2* 80.3±6.6* 72.5±5.6*
3 讨论
血液透析疗法在现代临床中普遍可见,是目前挽救肾病患者的主要手段〔10-12〕,它可以减缓疾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症状,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血管通路功能便会逐渐减弱,因此必须通过人工构造的方式创建动静脉内瘘,帮助患者持续治疗〔13〕。但由于多种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过程中容易产生诸多问题,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12-15〕。因此,及时辅以更加高效科学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预后的恢复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本研究对照观察,发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常规组26.83%(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究其原因:穿刺实施前评估观察患者的血管通路,有助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保持较高的血流量以及较高的通畅率,减少血栓发生率;叮嘱患者穿着柔软、宽松、舒适衣服,可规避感染;密切留意穿刺一侧肢体皮肤温度、颜色的变化,并叮嘱患者禁止穿刺一侧肢体受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血风险。本研究对照观察,发现研究组满意度(97.56%)高于常规组(75.61%)(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备受患者青睐。究其原因:作为现代临床中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措施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落实相关护理操作,这样一来,便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其护理需要,赢得患者信赖,使其放心的、安心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针对性护理着重强调了每位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让患者倍感重视,获得了特殊照顾;穿刺之前心理纾解、健康教育措施,可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以良好状态面对治疗。最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着积极的影响。究其原因:精心细致照顾患者,有助于患者治疗顺利,生活质量便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相关并发症的减少,规避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舒适程度;动静脉内瘘应用时间延长,可避免重复穿刺操作,从而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针对性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将其大范围应用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