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小麦银春11号三茬旧膜穴播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2020-03-29俞华林杨继忠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粒数生育小麦

俞华林,杨继忠

(甘肃省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白银730900)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高产稳产做出了重大贡献[1,2]。国内关于春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及冬小麦应用地膜覆盖的研究报道较多[3-5],但是对旧膜覆盖下旱地春小麦穴播技术研究较少。旧膜穴播小麦较露地条播小麦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优势[6],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节本增效;二是改善土壤性状;三是抑制盐碱,确保全苗。为了探索旱地小麦银春11号在白银市干旱地区三茬旧膜种植的适宜密度,2018年在会宁县柴门乡对旱地小麦银春11号进行三茬旧膜穴播密度试验,旨在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设在会宁县柴门乡的旱川地,试验区海拔1790m,年降雨量300~400mm,无霜期155d左右,≥10℃的积温2660℃,年平均气温8.3℃。试验地前前茬和前茬均为地膜玉米,土壤为黄绵土,耕层含有机质23.30g/kg,全氮1.29g/kg,全磷1.94g/kg,全钾19.37g/kg,碱解氮77.6mg/kg,速效磷12.7 mg/kg,速效钾254.8mg/kg,pH值8.31,地势平坦,肥力均匀。

1.2 供试品种

供试春小麦品种为银春11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种植在第三茬旧膜上,即第一茬新膜种植玉米,第二茬旧膜继续种植玉米,第三茬旧膜穴播小麦。试验设6个密度处理,即处理A:2粒/穴;处理B:3粒/穴;处理C:4粒/穴;处理D:5粒/穴;处理E:6粒/穴;处理F:7粒/穴。试验处理详见表1。各处理的行距和穴距都相同,即每个小区小麦行距15cm、株距12.5cm,53.4万穴/hm2。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5m2(5m×3m)。人工点播,播种时要避开前茬作物根茬,在其间播种,播种后及时封膜,以利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防止土壤水分损失,提高出苗率。封膜方法:先沿小麦穴行洒上适量的细土,然后用柔软的扫把轻轻扫平。手工点播小麦时播种深度要掌握一致,每穴下籽均匀即可。播前施农家肥30000kg/hm2、尿素150kg/hm2、普通过磷酸钙300kg/hm2,其他管理同大田。

表1 试验处理

1.4 项目测定指标与方法

田间观察记载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在小麦收获期每个小区随机取20株进行室内考种,测定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每小区单打单收,晒干后测定实际产量。

1.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分析用Excel2003处理数据、图表,DPS6.5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2可以看出,6个不同密度处理的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基本一致,即下籽量的多少对银春11号小麦的生育时期总体影响不明显。田间观察表明: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6个处理间无差异,分别为4月8日、4月20日和5月29日;低密度的处理相对于高密度的处理拔节期略有推迟,即每穴2粒的处理A和每穴3粒的处理B,拔节期为5月10日;每穴4粒的、每穴5粒的、每穴6粒的、每穴7粒的处理C、处理D、处理E和处理F则略早一些,为5月9日。成熟期为处理A最迟,在7月15日,生育天数98d;下籽量居中的处理B、处理C、处理D成熟期为7月14日,生育天数为97d;处理E成熟期在7月13日,生育天数为96d;下籽量最大的处理F最先成熟,为7月12日,生育天数为95d。

2.2 主要经济性状

表2 不同密度处理的小麦生育期

从表3可以看出,小麦的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种植穴数的增加而减少,以处理A最优,穗长6.4cm,小穗数8.1个,穗粒数18.9粒,千粒重41.9g;其次是处理B,穗长6.1cm,小穗数7.9个,穗粒数18.4粒,千粒重41.4g。株高与种植穴数的多少关系不明显,6个处理的株高为94.3~95.1cm。

表3 不同处理小麦的主要经济性状

2.3 产量

从表4可以看出,小麦产量随着每穴株数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态势。每穴2粒的处理A小麦产量水平较低,为2197.5kg/hm2,每穴粒数增加到3粒时,小麦产量增加到2418.0kg/hm2,每穴粒数增加到4粒时,小麦产量最大,为2604.0kg/hm2,每穴粒数增加到5粒时,小麦产量下降到2524.5kg/hm2,每穴粒数增加到6粒时,小麦产量下降到2335.5kg/hm2,每穴粒数增加到7粒时,小麦产量最低,为1983.0kg/hm2。

表4 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

表5 不同处理小麦平均产量的方差分析

对不同处理的小区平均产量进行方差分析,求得F值=38.8165,大于F0.01=5.6363,说明处理间小区平均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性(见表5)。

对小区平均产量进行多重比较,每穴5粒的处理D与每穴4粒的处理C小区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每穴5粒的处理D与每穴3粒的处理B小区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每穴3粒的处理B与每穴6粒的处理E小区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每穴6粒的处理E与每穴2粒的处理A小区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每穴4粒的处理C与每穴3粒的处理B、每穴6粒的处理E、每穴2粒的处理A、每穴7粒的处理F,小区平均产量间差异极显著(见表6)。

表6 差异显著性测验(SSR法)

通过模拟分析,小麦产量以一元二次回归模型模拟相关性最好,其方程为y=-77.946x2+505.64x+1756.2(R2=0.9895),对回归方程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则得x=3.2435,即每穴下籽量为3.2435(下籽173.2万粒/hm2)有效粒时,旱地小麦新品种银春11号有最大产量2576.2kg/hm2(见图1)。

3 小结

在试验区当地自然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下,即在白银市南部旱作农业区,新膜玉米、二茬旧膜玉米、三茬旧膜穴播小麦这种栽培种植模式下,银春11号小麦每穴下籽4粒有效粒或下籽213.6万粒/hm2左右时,就能获得较高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的产量与叶面积系数成正相关关系,即叶面积系数较大,单位面积产量较高[7]。下籽量过多会因水、肥条件限制导致分蘖茎、叶、穗生长发育不良,或降低成穗率或无效小穗增多,浪费有限水肥资源的同时,增加无效合成,影响产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粒数生育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哭娃小麦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