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2020-03-28罗爽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双创专业

罗爽妍

[摘           要]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肩负着特殊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成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的方向和重要突破口。从专业课程教材内涵拓展、专业教学、第二课堂、解决痛点问题、专业实验教学项目五个方面浅谈“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途径和方法。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234-03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英雄,创业创新者就是今天这个时代的英雄。”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历经了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升级期”的今天,也显现出了一些突出问题:第一,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了两条道、“两张皮”、双脱节的局面;第二,专业教育课程教材内容基本不变;“双创”教育课程独立设置、脱离专业,无法形成内在融合、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的专创融合教育体系;第三,“双创”教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第四,“双创”教育的实践平台少,服务功能少,指导教师少,管理水平低;第五,部分高校领导对开展“双创”教育的思想认识尚未统一,理念落后,重视度不够。

诚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所提出的,要面对全体学生、面对学生成长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专业教育为主体依托,融入“双创”意识、精神和能力,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双创”教育,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的方向和突破口。“‘双创教育强调个性和‘双创能力,而专业教育强调双基和专长,结合专业教育的‘双创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企业家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和推手。”那么,如何推进这个突破口呢?现总结“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专业课程教材内涵拓展融入

“双创”教育核心在于培养人,而培养人的重要支点是课程[1],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最直接体现的就是课程教材的设计,因此,将专业课程教材内涵拓展作为融入的主要途径,模式如图1所示。

通过专业课程教材内涵拓展融入,不是专业知识点和创新创业知识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一方面,结合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与“双创”有关的案例,及时调整、修改、充实、完善专业课程教材,将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融入专业课程教材中,形成“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构成”和人才培养目标,譬如,可以在教材中插入“扩展阅读”模块,引导老师和学生思考案例中的主人翁是如何发挥优势资源,把握商机,又是如何运用思维方式创造商业机会的。另一方面,建设跨界开放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扩展,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真正融入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是一个跨学科、多层面的复杂现象,不同学科都从其特定的研究视角出发观察和研究,时代呼唤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跨界开放课程体系中,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双创前沿课程、跨界选修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新体系下的专业“双创”教育。

二、专业教学融入

教育不仅仅在于学科专业的培养,更在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力、创新的思维方式和素养,影响和提升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和考虑问题的周全度。专业教学融入是“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重要方式,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方法

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经历了讲授与考试、制定商业计划、案例分析与模拟、教育性游戏与实践等发展演变。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需要以原专业教学设计为基础和本源,寻找专业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更新教育方法。改變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体验式等新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对分课堂”“基于体验的五步教学法”等,借助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便利,巧妙、灵活、无缝地将创新创业内容深度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和原教案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学会探索、发现、创造和超越。

(二)提高教授技巧

教学时,老师不仅应该传授专业知识,还应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视角讲解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挖掘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提高教授技巧,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要积极采取专业培训、岗位实践、校企交流、主题训练、考核聘任等有力措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增强创业意识,从而提高教授技巧,更多地将学科发展和社会前沿的创新点、专业创业的成功案例教给学生,使之具备学习的前瞻性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激发专业学习热情和创新创业激情;从整体发展考虑,学校可以组建一个“跨界结合的多元化专家型师资库”,聘请创业人士、风险投资人、社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知名创业成功校友等优秀人才来担任创新创业课程兼职教师,传授搜索专业信息的新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三、第二课堂方式融入

第二课堂的方式与一般专业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专业知识为主要依托,不同之处表现为专业的实践操作性、系统性和成果转化性。第二课堂融入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不仅仅是依靠课堂实现专业成果转化率的提升,更是通过包括创业孵化、创业比赛、基于手机App的知识挑战等推动专业成果转化,实施方式可以有:

(一)专业创新创业实习基地

通过建设高校专业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在基地老师专业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专业性的创业实习,学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能够全方位提高创新创业素养,为大学生提供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契机。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2019年3月30日下午,广州工商学院新商科实践教学中心落成开课仪式在学院三水校区举行,新商科实践教学中心的落成,意味着学院管理系、物流系、经贸系、工商系、会计系等专业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推动学院专创融合。

(二)创新创业大赛

大学生作为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更多技能,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汇聚社会各方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比赛带动面积日益广泛,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吉林长春举行,大赛共有1800余所高校、57000多支团队、20万名大学生参赛,并带动了百万学生参与。除了“互联网+”大赛,其他如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文博会、创交会、“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技术、智慧、业务”上的支持。

(三)专业创新创业社团实践

专业创新创业社团与一般社团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专业性”及“创新性”,是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一项可行途径。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尝试建立“创新创业”社团的模式,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校正式注册学生创新社团207个,会员超过1300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0%以上;学生社团创业者协会现有会员600余人;每年为在校生举行创业讲座和沙龙40余场;组织近百个学生团队参加“深圳市自主创业项目推介会”等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打造专业创新创业社团,可有意识地吸纳具备各专业背景的学生,弥补单一专业知识的缺陷。

(四)基于手机App的知识挑战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App具有便携性、定制化、互动体验强等平台优势[2],基于手机App的知识挑战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以游戏化、娱乐化的方式,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的方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根据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合理设计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既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效果,也不增加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四、解决痛点问题融入

企业家约翰·加德纳曾经说过“每个问题都是一个绝佳的隐藏着的机会”,发现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问题。运用痛点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寻找到合适的商机。1987年,美国弗吉尼亚州两个邮递员无意中看到一个小朋友手中的荧光棒,便将棒棒糖放在了荧光棒顶端,做成了“发光棒棒糖”专利并卖给了美国开普糖果公司;随后,又运用痛点思维,思考棒棒糖舔起来很费劲,能否设计一个自动旋转的插架?于是,“旋转棒棒糖”大获成功;而更大的奇迹是,一个名叫约翰·奥舍的人偶然在超市看到价格昂贵的电动牙刷,便利用旋转棒棒糖的技术制造出了便宜且畅销的旋转牙刷,奥舍和其公司后被宝洁公司收购,当奥舍和他的两位创业小伙伴离开宝洁的时候,他们拿到了4.75亿美元的回报。可见,一个简单的小发明,运用痛点思维,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创造商业机会,便能收获奇迹。

因此,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痛点问题促使“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基于专业课程教学及相关产业融合过程中有待解决的痛点问题,设计并让学生挑战痛点,在考核评价时合理改变权重,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发现创业商机,开发创业项目,提高“双创”能力。

五、专业实验教学项目融入

通过专业实验教学项目,可以有效地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并对专业实验项目参与式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流程图做出如下构想:根据专业课程重点难点的实验实训要求,在关联部分设计实验项目,本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项目,邀请老师对实验项目进行指导;根据项目需求安排两位导师指导,专业导师负责科研方面,指导实验教学项目中遇到的专业性难题,创业导师则指导学生对项目市场需求、可行性进行分析。本构想将“双创”意识和能力融入实验实训项目,从而挖掘、改造专业课的产学研实践项目,设计出新的面向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多目标实验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实践,并且在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可以进行学分认定,实施流程如图2。

纵观历年来高校“双创”教育,借助专业实验教学项目取得创新创业成果的案例唾手可得。比如,荆楚理工学院2012级生物工程系学生朱勇,组织参与实验项目“葛根素的提取方法研究”,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便组建了一个六人的实验小组,立项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全心全意投入实验项目中,经过努力终于在葛根素提取的纯度和利用率方面达到了理想的目标,挖掘了荆门特产的优势,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下一步计划投入工厂大规模生产。又如利用中大校企资源的合作项目之“中大橘红”项目,利用中大惠州资源的校企合作项目之“中大芽米加”项目等,学生通过参与学校设计的专业教学实验项目,在提高专业科研能力的同时,充分锻炼自身团队建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树立远大目标,激发新时代创业精神。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是系统性工程,是一项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高校整体设计和专业具体融合[3]。“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如何将专创融合教育“燃”起来?这就需要高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思考,大胆创新,身体力行。就如同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陈斯毅老师所提到的,“专业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创业是行动”,不同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突破口或许略有差别,但总方向不变。今后,在推动专创融合上需要做到以下六点:第一,全面树立“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第二,着力开发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第三,切实加强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第四,抓紧构建统一协调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第五,加快建立教育教学成果激励和保障制度;第六,組建高校教育改革专家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改革试点。创新强国、创业兴邦,创新驱动呼唤更多人才,愿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打造“双创”人才培养新高地。

参考文献:

[1]刘丹丹,朱选功,闫明.高校“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与方法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114-116.

[2]潘学.基于手机app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16(3):139-140.

[3]朱思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9):46-48.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双创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