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院校“00后”预科学生的管理对策

2020-03-28艾布都西克尔·阿布来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7期
关键词:预科生预科少数民族

艾布都西克尔·阿布来提

[摘           要]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能够更多地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专门人才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预科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已成为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00后”逐渐进入大学,预科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结合实际情况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谈几点看法。

[關    键   词]  民族院;预科生;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232-02

党和国家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水平,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多地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成立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接受预科教育的学生通过一年过渡期,以预中有补、补中有预、预补结合、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培养原则,最终顺利进入本科各专业的学习。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是普通高校中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既有与高校农村地区学生、贫困边远地区学生相同的人格特点,又有着独立于他人自身特殊的人格表现,做好“00后”预科生的学生管理工作,对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00后”预科生的主要特点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欠缺,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学习的深究性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预习、复习、记笔记等常规习惯。其次,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例如晚自习需在学院的集中管理下进行,课外主动自习的学生较少。再者,学困生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学困生心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知识基础薄弱,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学业没有规划,失去学习的动力。二是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高考成绩较普通学生低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实,加之国家政策的倾斜,外界普遍认为预科生是“被照顾一族”,甚至认为预科学生就是“后进生”。这些来自外界的别样看法,使预科生自信心降低,总觉得低人一等,对自己学习能力表示质疑。

(二)远离父母,自控能力差

“00后”预科生进入大学以后,接受的是管理较为严格的预科教育,早自习,晚自习,以及相对于本科更加紧密的日常管理措施。一部分预科学生看到本科新生较为自由的自我管理方式,对预科管理存在一定抵触情绪,同时本身又很缺乏自我管控,出现对预科管理的不适应性,甚至出现情绪困扰或心理问题。

(三)沉迷手机,缺乏人际沟通能力

随着社会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大学生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和手机功能的简便化,手机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业学习的负面影响也愈来愈显著。很多大学生开始在课堂上、晚自习上不认真学习,选择玩手机游戏、聊天,或者浏览网页、看视频等。因为比起错综复杂的专业知识,手机提供的快餐文化更加简单、趣味,容易接受,大学生沉迷于这些浅层知识无法自拔。加之信息的多元化使很多人不再刻苦钻研知识,而是直接上网搜索。手机并不仅仅影响着学业,它让丰富多彩的大学社团生活变得暗淡,比起生活中的社交,“低头族”更倾向于虚拟网络的社交,久而久之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喜欢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内。

二、“00后”预科学生的管理对策

(一)规范日常管理,建立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但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累。预科教育阶段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接受大学教育的起点,是人生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一个由高中向大学的过渡阶段,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日常管理方面大有不同。

1.树立学风,摒弃“手机”诱惑

首抓学习,搞好学风和班风建设。为了让学生好好利用晚自习这个宝贵的时间,对一天的知识温故知新,查缺补漏,学院实行了晚自习上交手机的方法。不做晚自习时间的“低头族”,静下心来好好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巩固研究。对于基础较好、自制力好的学生,对一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会更加锦上添花,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这一举措的实施会让他们投入学习中,很有必要。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自习前主动上交手机的习惯。能够在两小时的自习中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和其他同学的差距。

2.勤抓出勤,完善学生请假制度

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逃课不会被老师发现,但是实际上每节课班委都会点名,或是老师随机点名提问,如果没有请假就不去上课,结果很严重,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班风学风,再严重会影响到学院的学习氛围。所以当学生过来向辅导员请假或是补假条时,都要一一询问并核实。同时,辅导员会不定期去抽查上课情况,与任课教师核对出勤率,重点看一下有没有漏网之鱼,绝不能让学生一直存在侥幸心理。假期的前后是缺课缺勤的高发期,辅导员会加强对这一时段的监控,对学生的请假情况逐一与学生家长核实,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将请假问题落到实处,杜绝出现欺骗现象。

(二)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协同教育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校联系沟通是这一工程的重要的一环节。大学与初高中不同,学生大多远离父母,导致教师与家长沟通少之又少,也无法详细交流学生情况。家长也常常因为无法得知孩子情况而一个学期都处在云里雾里的状态,因此帮助孩子成长的重担自然落在学校与老师的肩上。所以家校联系是家长与老师共同负担起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

1.积极开展预科生的家访工作

在学生开学前,通过家访工作,将家长与教师紧密连接在一起。做到对特殊学生要经常联系;重点学生要加强联系;普通学生要保持联系。为更好地了解预科生的家庭教育及经济条件,学校专项拨款,由辅导员、班导师、思政教师、党员干部组建精干力量进行家访。2018年家访团队一行37人分为8个家访小组,前往12个地州市,60个县市区的222个家庭中。带着暖暖的问候在9个地州市召开了10场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家长就学生上学费用、学习等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团队认真地回答并及时联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不仅如此,学校的家访活动还秉持着“家访回头看”的原则,2019年学校对新疆地区同学开展了进一步家访,走访了14个地州市,203名学生家庭,覆盖了在校维吾尔族学生家庭的80%,对其中34名特殊关心关爱学生亲属全部培训结束。真正做到深入学生家乡,走进学生家庭,温暖学生、家长的心灵。

2.开展线上家长会

学生远离家乡求学,家长担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对于家长担心的、忧虑的,学校积极展开“云家长会”与家长线上面对面交流,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家校合力就预科学生如何选择专业等问题进行研讨,同时,教师通过线上家长会能准确把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意见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线上教学水平。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负担起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形成育人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学校与家长对孩子共同的担当。

(三)及时发现困难,携手互帮互助,培育积极心理

“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显成效。为了解决一些困难学生因基础不同而造成的学业问题,为提高各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我校多年来开展“一帮一”互助学习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以学习互助、互相监督为理念,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能够有效帮助成绩暂时落后、学业有暂时困难的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特别是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共有22组128人参加“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活动。“一帮一”活动为少数民族预科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借鉴融合的良好平台,为“预升本”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帮一”活动让优秀传播优秀,让人才激励人才。让“学在民大”真正成为民大口碑,而“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也促成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从而在互帮互助、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各民族学子交往、交流、交融的效果,增进了各民族学子之间的友谊,推动了民族融合的学业互助建设,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社会集体的能力。

三、工作措施得当,“00后”预科学生管理见成效

应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发展的现状及相关问题采取措施,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学生学习能力增强,自控能力加强

负责预科生教育的教师队伍政治意识强烈,勇于担当重任,积极探索“一帮一”学习方法,自主培养管理模式,保障我校每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全部顺利结业,升学率为100%。学生不仅思想稳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学习气氛浓厚,考风、考纪好,而且在思想上愈加成熟稳定,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

(二)学生心理逐渐沉稳,对于学业压力有沉稳的心理素质,不焦躁、不浮躁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课程建设工作有机結合的表现,使预科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强大的内心素质,对于未来四年本科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主流文化,认同主流的价值观,塑造健康人格。

(三)为民族地区成功地培养了大量人才

认真做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从大局出发,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工作投入,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出发,加强对预科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分析。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质量,将预科教育工作夯实基础,做扎实。

参考文献:

[1]戴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演进逻辑与未来走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5):90-97.

[2]刘利.我国少数民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2):72-76.

[3]张伯成.对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新时代”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4-7.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预科生预科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少数民族的服装
大作家
跟踪导练(二)(6)
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预科生导读服务初探
新疆高校加强预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