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教师队伍共建崇高师德的重要性

2020-03-28李志华丁红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7期
关键词:崇高教书育人高校教师

李志华 丁红平

[摘           要]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旨在讨论何为“师德”及培养良好“师德”对高校教师成长、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从提高教师个人道德品质,坚守教书育人理想信念;加强教师个人职业修养,共建崇高“师德”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弘扬师德风尚。

[关    键   词]  高校教师;新时代;立德樹人;以身作则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200-02

自古以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书育人是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谨言慎行则是我们自身的要求。[1]“师德”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师风”是教师行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师德、师风建设是确保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师德”不应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表层,而应该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新时代对师德提出了新的定义和更高的要求。[2]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学生是新时代、新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国梦伟大工程的接班人,然而,打造“梦之队”的工程师正是我们广大的高校教师。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以“四有”好教师为精神引领,提高教师个人道德品质,坚守教书育人理想信念,加强教师个人职业修养,共建崇高“师德”。

一、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师德失范现状

高校教师在社会中享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但是,在师资队伍的发展进程中,由于社会转型,给教师师德带来了冲击与挑战。[4]有的高校教师自我修养意识薄弱,缺乏底线意识;部分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重视不够;社会层面出现“师德高标”意识,教师的主体需求没有得到重视等原因,导致出现了师德失范等现象。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有的教师缺乏个人职业素养,导致精神上“缺钙”;有的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没有为人师表的涵养,导致行为上“失范”、个人作风腐败等现象,让人不忍直视;有的教师为了追逐个人利益,出现贪污腐败;为了提升个人名誉,背离学术道德,导致出现学术腐败,从而在教研工作上“失真”。

二、新时代下共建崇高师德的思考

(一)提高教师个人道德品质,坚守教书育人理想信念

心怀理想,前行无所畏惧;坚定信念,自然未来可期。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坚守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是基本要求。新时代教书育人的任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材,所以教育教学工作不应只是停留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上,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科学育人。“重师德,正师风”,高校要完善监督机制,将端正师德师风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抓手,重视教师主体发展;社会层面要营造高尚师德和良好师风的教师形象;作为高校教师,要明确“十项准则”,提高政治站位,增强“高线”意识,育人先律己,只有以崇高的“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身,提高个人道德品质,才能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5]

“为人师表”是师德建设的标尺。纵观中国教育历史,伟大的教育家数不胜数,以在国际层面拥有崇高名誉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为典型代表;近现代又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民教师,例如教育部追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黄大年老师,没有眷恋国外高薪优待,毅然回国为教育科研事业贡献力量。[6]黄大年老师的淡泊名利,让我敬佩;长年不休、带病工作,为国家献出了余生,让我敬畏。这就是师德的最高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教师作为“摆渡人”,心怀大爱,引导广大学子阔步前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筑梦人”,光荣的使命一直指引着我们在教育的征途上昂首前行。[7]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当他们踏进大学的第一天起,他们期待着教师能在他们这张白纸上画出色彩缤纷的宏伟蓝图。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帆小船,当他们被放入大海的那一刻起,他们都渴望着要“乘风破浪”,他们渴望教师教会他如何变成不畏大风大浪的“诺亚方舟”,能够自由自在地畅游于大海;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只雏鸟,他们立志展翅高飞,而我们教师就应该教会他们如何丰富自身,才能不惧暴风雨,翱翔太空。

面对一块璞玉,要想让它发挥自身的价值,需要的就是工程师去细心雕琢。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独特的特点,只等我们用心去发现。本着一颗热忱的心,持着一双孜孜不悔、育人不倦的手,带着一张能说会道、语重心长的嘴,站在高等学府的平台,用应有的崇高师德去影响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大学生,让其在大学校园里成长成才。

(二)加强教师个人职业修养,共建崇高“师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是学生求学旅途的最高学府,作为大学教师要加强个人职业修养,修身修行,做到以下三点:(1)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推崇“真科学”。(2)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精神上补“钙”。

(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三尺讲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灵活的上课方法、幽默的讲话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一堂好课,就是应该用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而作为学校领导,如果他是一个演讲家,那他充满激情的讲话,主题清晰、慷慨激昂的演讲方式就能让学生刻骨铭心,并且会议或活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往往这种言传身教就能培养出表达能力强、有胆识、有表现能力的学生。

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培养大学生应该注重的是在教授高等专业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以及学院领导、任课教师在授课及日常的工作当中,应该重视思政教育,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以思想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全方位培养和影响大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成就优秀的大学生。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文化素质的责任。所谓为人师表,就是高校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身,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想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我们就要崇尚科学研究,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我们就得追求卓越品质;要求学生仪容仪表得当,教师自己就必须仪表堂堂,大方得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敬佩,才能树立一个教师的威信,才能“以德服人”。

“教育者先受教育”,“教书育人”是教師的天职,而“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归宿。高校教师,作为学生旅途最后一站的摆渡人,把每一个学生送往学成的彼岸,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们肩膀上扛着的不只是把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接物待人、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我曾经抱怨过当教师的清贫,抱怨当教师的劳累而无人问津,也曾抱怨过人世间的凄凉,但是我想到四大名家,想到李忠义、王思明等名师的光辉事迹,相比之下我是渺小的,曾经的想法是那么的狭隘。作为一名高教教师,在教育战线上,我们就应该立下弃燕雀之小志,慕鸿浩而高翔的大志向。[8]默默无闻、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

一棵成长的树苗,给一个正确的生长姿势固定了,它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学生的性格可以塑造,学生的思想可以引导,而这个指挥棒在我们手中。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这是师德的归宿。[9]做好本职工作,不辱高教教师的历史使命,勇于接受工作中的挑战和教育事业、学生对我们的考验。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者为师,德高者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10]既然选择了当一名教师,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忘初心,由衷去爱上这份职业,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用科学知识结合三尺讲坛诠释一个教师的真谛,体现一名优秀高教教师的智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教学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育人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书育人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不断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这将会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携手共建崇高师德,挑起教育的重担,弘扬师德风尚!

参考文献:

[1]曾萌.林文庆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6.

[2]荣宪举.小沙弥撞钟引起的师德思考[J].教育观察,2013.

[3]十九大手记:见证一个伟大的新时代[N].天津日报,2017.

[4]廖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车京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1.

[6]张祖武.用黄大年先进事迹教育高校师生[J].社会主义论坛,2017(7).

[7]孙丽华,刘思锋,王剑.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9(1).

[8]方艳.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9]王可凡.大学校园物质文化问题审视与建设路径[D].重庆:西南大学,2017.

[10]段宇娟.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高中诚信教育的启示[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崇高教书育人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
The “Crane and Celestial Boy” K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