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2020-03-28徐旭郑福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7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徐旭 郑福云

[摘           要]  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对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以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文件的出台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指出了具体方向。但是,在社会、学校和高校辅导员自身层面,仍旧存在制约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重点分析了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的建议。

[关    键   词]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150-02

自教育部24号令、43号令颁布以来,高校对加快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逐步形成共识。专业化建设、职业化发展成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方向。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而言,只有真正认清职业角色、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专业成长之路。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发展的背景

1953年,我国的辅导员制度最早在清华大学出现。历经60余年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国家各项文件政策的保障支持下,高校輔导员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广,提出了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等在内的新型人才观。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2006年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推动一批优秀辅导员向职业化发展。2007年,教育部依托高校公布了首批21个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辅导员基地除承担培训任务外,还承担专题研究的任务,推动了辅导员队伍教学实践和科研的专业化发展。2014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分为基础层(初级)、发展层(中级)、专家层(高级)三个等级,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严格辅导员队伍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2015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文件的出台明确定位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促使各高校更加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社会、学校和高校辅导员自身层面依旧存在制约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

(一)社会层面因素

就辅导员这一职业而言,社会对其的认同度普遍不高,一提到高校辅导员这份工作,很多人会觉得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认为其从事的只不过是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且这份工作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换成其他任何人,也可以做得很好。即使是在高校内部,提起辅导员,大家也会觉得和专业技术岗的教师存在很大差距,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高校教师”。较低的职业认同度致使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学校层面因素

1.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尚没有形成一个“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出路畅”的良性运行机制。当前,各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在顶层设计上,高校对辅导员的定位仍不是很清晰,有一些高校将辅导员纳入专任教师系列,有一部分高校将其纳入行政管理人员系列,但是社会呼声最高的是给予辅导员在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上“双线”晋升的机会。总体来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未统一。在管理体制上,辅导员需要同时接受学院、学工部(处)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存在工作责任膨胀和泛化的现象。正如辅导员队伍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是学校多个职能部门工作任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直接落实者,辅导员的职能边界和工作权限有待进一步厘清。

2.辅导员队伍晋升出现扁平化现象

在评价与激励体系上,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呈现出中、初级职称比例偏高、高级职称比例偏低的特点。以教师身份来看,高校辅导员比不上专业的教学岗;以管理者身份来看,辅导员与专门的管理岗也存在一定的距离。辅导员处于“教师线”与“管理线”双线都很难“走上去”的尴尬境地,所谓的“双线”晋升出现了扁平化现象。仍需不断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辅导员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走向。

(三)高校辅导员自身层面因素

1.角色定位不清晰,工作定位边缘化

一些辅导员戏称,如果把学校比作家,自己就是学生的“保姆”,事无巨细,样样包办;如果把学校比作运动场,自己就是集“教练员”“裁判员”“救生员”于一身的全能型“选手”,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会。在有些大学生看来,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这一固定身份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特定专业课教师等多重角色的融合。频繁的角色转换使辅导员无法对自身的工作职责产生清晰明朗的认识,在有限的精力条件下难以有效把握面面俱到的角色定位。工作效率低,工作热情难以充分发挥,无法从思想深处产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更难以从内心深处获得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致有些高校辅导员并未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项崇高伟大的事业,而仅仅是一种自我谋生、养家糊口的手段。

2.自我学习管理滞后,工作技能非专业化

当前高校招聘辅导员普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对辅导员的准入有了更高的学历要求,同时放宽了专业限制,对音、体、美等专业毕业生也抛出了橄榄枝。虽然丰富了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但辅导员工作技能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仍有欠缺。不少非科班出身的辅导员,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即使是科班出身,缺乏足够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与实践经验成为一些年轻辅导员的软肋。还有一部分辅导员认为进入高校工作就万事大吉,完成了人生择业就业的任务,并没有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于心,付诸行动,多习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经验性常识去处理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自我学习管理和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3.职业发展规划不完善,辅导员队伍动态化

通过对辅导员队伍的调查了解,迫于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寄希望于高校继续深造的“跳板”是一部分辅导员选择从事辅导员职业的深层原因。“转岗”成为一些辅导员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中的核心关键词。如果没有科学而准确地把握职业发展方向,缺乏职业理想与信念,丧失职业选择主动权,高校辅导员将难以具备职业化发展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低职业忠诚度造成高校辅导员去留随意性较大,辅导员队伍呈现动态化的特点。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建议

国家赋予了高校辅导员崇高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化,采取何种举措引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在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仍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加以探索。

(一)加强社会保障,完善规章制度

营造良好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要强化优秀辅导员工作正面导向,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在社会环境中的职业地位及职业公信力,增强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帮助高校辅导员树立职业自信,找到自身职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不断完善辅导员工作职责制度、培训培养制度、岗位聘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奖惩薪酬制度,打通高校辅导员个人发展和晋升通道,让辅导员在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伤身”但不“伤心”,在学校制度层面,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二)提升辅导员自身水平

首先,辅导员要做“顶天立地”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顶天”,指的是要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心系家国未来,以“爱心”“信心”“恒心”“耐心”“细心”这“五颗心”的力量撑起学生未来发展的天空。“立地”指的是要脚踏实地,辅导员要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炼,逐渐形成独特的工作风格,沉淀出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其次,辅导员要做“三高”人士,即“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水平高”“科学研究水平高”。辅导员要开阔视野,扩大自身知识容量,做到知识水平高;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与交往能力、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等技能水平,做到专业技能水平高;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和研究兴趣,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学生工作中鲜活的案例,开展特色科学研究工作,做到科学研究水平高。

参考文献:

[1]杨亚庚.辅导员双线晋升的机遇与突破[J].社会科学家,2014(5).

[2]杨益,李大鹏.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

[3]董秀娜,宋月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综述[J].成功(教育),2013(5).

[4]泮凱.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影响因素及能力提升方法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6).

[5]李营,赵星晨.多学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7).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加速职业化
还剩多少人?
“有为”也应“有位”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