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2020-03-28王静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50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摘要:作為一门基础学科,初中信息技术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去更有效地选择信息,搜集信息,鉴别信息,创造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在初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基础操作技巧,使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拥有搜集信息、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帮助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础。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教材内容难度加大,有些内容需要学生开展适当的反复锻炼,有些内容显得越来越乏味,而有些内容稍显复杂,于是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减弱了。就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具有的全新意义而言,教师此时应将自身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转变,由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并让学生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学会自己去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究信息技术知识。如可以利用扫雷、空挡接龙等游戏来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在游戏中也能学到知识,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使他们拥有强烈的探索欲,从而提升学习的实际效果。

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就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是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极具个性的特色人才。所以,教师应该能够找出学生知识上的差距,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成功发展。例如在开展处理图片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可以让学生们先讲一讲自己平时用到的软件,然后教师再讲解信息技术课中所用到的软件,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有效地突显,让他们能够将所学软件和自己所用的软件相结合。

二、提出具体问题来帮助学生操作

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大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学中设置相关的任务,通过独立操作,集体探讨、处理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较常用的方法,与其他学科比较,信息技术操作多种多样,若教师通过具体的现实问题来串联这些操作开展解读,学生容易接受并熟练掌握,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可以自己去具体分析处理。比如,教师提出要打印一篇文章,并设置相应的问题,比如标题排版、文字修改、段落的连贯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字间距和行距调整、打印页的设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由学生自己解决,集体探讨处理。教师还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比如把已经排版过的比较复杂的文章或表格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处理,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更多的信息技术技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快乐,能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爱好,更能使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信息技术,切实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开展分层次教学

学生作为接受主体,始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有的教育教学策略都应该是围绕着学生们的特点和要求来制定的,而衡量教学策略是否理想,也应该以其是否真正符合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和长期发展为标准。教师制定教育教学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学习层次等综合指标,总之,要以学生为主开展分层次教学,有差异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策略,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有利于制定出科学、效果显著的方案。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让他们能够轻松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要把大量时间用在讲解上,而是用来向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把精力用在简化使用资源的现实步骤上。通过发现已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在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容易熟练掌握教学重点。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学、探讨、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处理问题的独立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学习思想意识。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才能达到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实际效果。班级活动主要通过小组竞赛,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只要合作努力,便会赢。例如:在网络学习应用中,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功能搜索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探讨,共同处理问题,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教师的引导中,要渗透合作思想意识,通过教师的自觉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合作能使任务完成得更快、更好,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产生合作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合作。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教师应给予必不可少的引导,使合作真正产生实际效果。

简言之,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不仅要结合课程内容和现实情况,选择或加进综合运用,更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归纳,而且信息技术本身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技术。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秀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8(36):89-89.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古泉中心初级中学 王静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