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校地企合作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有效路径

2020-03-28吴自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7期
关键词:校地校企毕业生

吴自强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所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重要。通过探析校地企三方合作有效路径,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帮助学生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关    键   词]  校地企合作;应届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142-03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范围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多。2010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1万,2019年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34万,以平均每年以3.14%的增长率不断增加,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普及,很多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工就业岗位数量不断下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重,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全稳定,更关乎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校地企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职业适配度,在有效提高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二次选择职业的困难。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高校的教育质量关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1.第一课堂教学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第一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课程设计理念与授课质量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获取程度。我们选取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2017和2018届毕业生为样本,进行覆盖式问卷调研,回收有效问卷566份,具体数据如表1、表2所示。

数据显示,57.6%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仍有2.8%的学生表示在校期间获取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可见,高校课程设计专家组在获取社会企业需求上存在一定难度,导致课程设计理念与社会企业所需人才有一定差异。并且,高校中仍存在教师授课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所以能否保证第一课堂质量,决定了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

2.就业教育与引导工作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目前,国内各高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就业教育与引导工作。(1)开设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通过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等相关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2)举办第二课堂求职技巧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等能力;(3)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就业咨询,借助具有经验的辅导员的力量,解决个性化问题。以天津大学为例,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角度分析,近五年毕业生对在校接受就业教育的满意度评价如表3和图2所示。

可见,就业指导与教育工作亦能较为明显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全国高校中仍然存在就业指导等课程授课质量不高、主題教育活动覆盖面不广、辅导员等就业指导团队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1]所以,如何做好高校就业教育与引导工作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关乎大学生就业城市的选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情结。所以,大部分中国高校毕业生都希望在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回到家乡,建设养育自己的城市。但是,由于各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良莠不齐,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城市选择存在两难情况。据2018年社会调查统计,如果不考虑城市发展机会以及对口专业企业在全国各城市的分布情况,有92.6%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希望回到家乡工作。高校毕业生一方面希望建设家乡,另一方面也希望获得相对较好的发展平台,所以地方政府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亦尤为重要。

(三)企业的雇主品牌建立关乎大学生就业的职业适配度

当今社会,高中生仍然大面积存在应试心理,部分学生在大学专业选择上没有明确的想法,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对社会岗位需求不了解,对就业政策不关心。以天津大学为例,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情况如表4所示。

数据显示,每年有20%~30%的学生就业所选行业与在校所学专业无关。很多大学生临近毕业,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一时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匆匆盲目就业,导致第一职业与自身情况不匹配、不适合,在忍耐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得不二次就业。目前,各大企业均将招聘精力主要投入在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以及高水平人才社会招聘上。短时间二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并不具备上述条件,导致二次就业难度大、成功率低。所以,企业文化宣传以及雇主品牌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行业选择,且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职业适配度。

二、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以及校地企合作的相关阐述

(一)校企合作的优势及不足

时至今日,校企合作已经发展为相对成熟的模式。高校为企业提供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企业派遣专家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学校拥有了更多的就业教育资源,企业获得了更为合适的人才资源,学生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从而实现校、企、学生三方的优势互补。

但是,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从学校方面来看,缺乏第三方的监管与督促,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框架协议上,具体要求与预期目标没有落地。从企业方面来看,缺少政府的主导,校企双方沟通缺乏方向性,不利于长期发展合作。校企合作模式仍需进一步创新,当前的校企合作仍以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主,模式较为单一。[2]

(二)校地合作的优势及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如何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校地合作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高校而言,开展校地合作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借助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整合优势资源,高校能够在明确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的同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地方政府而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更优质的人才为其注入创新活力。校地合作能够为政府搭建招聘人才的有利平台,使其更好地选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质人才。[3]

经过多年的摸索尝试,校地合作模式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目前校地合作的主要方式还是围绕科研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与输送等关键点,而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具体工作措施主要体现为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大批地方企业赴高校招聘。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通过地方政府获取企业资源,相比于校企合作,增加了一个环节,沟通效率降低。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地方人社部门组织的集体招聘活动频次较低,且同一批次企业会产生人才竞争。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校地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校地合作,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那么,能否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之上,探索一条校地企合作的新路呢?

(三)新时代校地企合作的主要优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新时代校地企合作新模式的提出,为改善教育现状、提升就业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4]

校地企合作,通过深化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搭建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创新创造以及生产应用进行有机结合的互动平台,真正实现“三方联动、五位一体”。下面将从校地企合作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和有效途径来阐述校地企合作的优势。

三、新时代校地企合作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有效路径

(一)新时代校地企合作对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通过开展校地企合作的新模式,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能够形成有效合力,主要在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1)全面提高学生求职竞争力,将学生锻造成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卓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2)提高大学生返乡就业率,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奠定良好基础。(3)大幅度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配度,让学生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去奋斗,将工作转变为事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新时代校地企合作助力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1.地方政府制定校地企合作相关政策,明确相关工作要求。(1)找好校地企合作方向与目标,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2)出台大力推动人才引进政策等相关文件,为高校毕业生前往相关地方城市工作做好保障。(3)定期督查工作开展进度,将相关文件办法做实、做小、做细。(4)制定相关奖励机制,对工作开展速度快、质量高的单位或个人予以适当的表彰。

2.高校和企业结合各自特点,选择适当方式,落实相关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1)将地方企业请进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就業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充实高校就业教育与指导团队力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咨询资源,将广泛开展一对一指导变成可能;另一方面宣传企业文化、建立雇主品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与格局,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应用现状及前景,从而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业定位、规划职业生涯。(2)高校利用暑假或其他可行时间,选派优秀的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打破信息壁垒。(3)以辅导员为抓手,组建社会实践团队,以企业开放日活动等资源为载体,带领学生实地参访地方企业,让学生在企业一线感受科技发展,激发其自主求职动力。(4)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高校毕业生实习环节关键问题是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5、6]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丰富了高校大学生锻炼自身求职能力的平台,更提醒督促了学生珍惜时间,努力用课堂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增长自身才干,以便争取实习机会。(5)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定期举办洽谈交流会,加强三方交流,总结工作经验,解决现实问题,探讨进一步合作内容。

四、结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未来。新时代校地企合作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所以,各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应该结合各自特点,大力推动三方合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高校以及企业正在尝试研究生联合培养、研发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探索出更为成熟的校地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璨.校企合作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2):142-143.

[2]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90-93.

[3]何根海,张勇.校地合作共建视野中政府与高校的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9):62-64.

[4]陈森.探索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型人才[J].人才资源开发,2018(8):42-44.

[5]冯江华.建设毕业实习基地的实践及其引发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1):61.

[6]邝小磊.高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1,8(12):70.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校地校企毕业生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
校地战略合作新模式,校企人才培养促共赢
广东高校“校地结对 实践育人”计划正式启动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