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对策研究
2020-03-28黄超媚
【摘要】在我国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下,幼儿教育工作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当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强化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对幼儿心理健康,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渗透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心理健康教育在育儿园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学;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改革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幼儿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当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承担着带领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当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强化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幼儿正处于启蒙教育时期,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对于幼儿健康、茁壮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大部分幼儿园教学工作来看,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更加注重“智育”,对“德育、美育”教育内容相对忽视,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进步。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幼儿很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出现潜在心理健康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们很容易出现叛逆、过度依赖他人、不合群、胆小自卑、自私自利等诸多不良性格特点,给孩子们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阻碍。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幼儿们情感态度、深入钻研幼儿们心理特点、心理动向,巧妙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潜移默化增强幼儿教育工作水平,为幼儿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将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对策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1、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意义
1.1、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当中明确提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幼儿必须要具备的基础,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一个人的心理存在严重问题,使其内心总是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那么则会造成身体每况愈下【1】。乐观、开心、积极向上的心理状况是确保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关键,心态好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身体疾病发生。为此,幼儿教师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健全幼儿人格,在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之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2、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性格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性格与行为特点,不仅可以获取周围人的喜爱,而且还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中创造出更多价值【2】。若幼儿们心理出现了问题,若家长长时间不重视,任由其发展,则会对幼儿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在正确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之下,能够端正幼儿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幼儿养成健康性格,塑造良好品质,让幼儿的性格更加的稳定、心理更加健全,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樂观善良等性格特点。
2、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策略
2.1、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幼儿园教育工作承担着启迪幼儿智力的责任,所以幼儿园教学工作会涉及到诸多学科课堂教学,在融合教育的引导之下,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入到日常知识教学课堂当中。系统性的教学课堂是幼儿们知识的主要来源途径,在日常知识课堂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效率事半功倍。在幼儿园教材当中也会涉及到诸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幼儿园课堂教学内容当中隐藏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拓展,促进幼儿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吸收。
2.2、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想要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孩子们日常交往环节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乐于助人等健康人际交往行为,强化孩子们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借助硬性约束和柔性引导,让孩子们掌握与师生和谐相处的技巧,并且引导幼儿们积极帮助他人,遵守幼儿园秩序,具备规范意识。
例如,针对师生交流时,教师在和孩子们日常交往时,可以用鼓励的语言鼓励孩子,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认识能力有限,在学习知识、参与活动时,往往会面临一些智力与生理层次的困难,这时候教师为了保护孩子们学习、运动的积极性,那么便可以有意无意的用“你真棒!加油!你可以的!”等词汇,强化幼儿自尊心、自信心。本班有一名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是,总是无法掌握“跳绳”的诀窍,学习能力较为一般,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则号召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去主动和该生一起跳绳,当这名学生跳绳有了些许进步,教师则第一时间对他进行鼓励和赞美,慢慢的这个孩子便找到了跳绳技巧,切实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积极性的同时,强化了孩子自信心与自尊心。此外,教师还应该以身作则,将文明用语、文明礼仪在日常教学和生活当中传递给孩子,多说“你好、谢谢、辛苦啦”等日常礼貌用语,真正展现出教师的文化素养,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针对生生交流来说,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集体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在《幼儿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下,规范幼儿在社交当中的行为,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将社交知识、社交规范传递给孩子。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课堂下,多为孩子们提供合作交流机会,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并且借助一些引导性的手段增强孩子们合作观念,引导孩子们与同伴一同玩耍,让孩子们可以共同游戏。在实施体验类游戏《宝宝小餐馆》时,教师发现孩子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并没有良好的分工,很多学生一会扮演厨师、一会扮演客人,互相之间合作不紧密,大部分孩子无法融入到游戏当中。那么教师便可以充分对孩子进行自主引导,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让孩子自己发现游戏当中存在的问题。“小朋友们经常会去餐厅吃饭,餐厅里面都有什么样的人呢?”在孩子们七嘴八舌中,孩子说出“厨师、服务人员、客人”等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次对孩子进行引导“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餐厅里有厨师、服务人员、客人,那么大家自己安排表演餐厅当中的角色好嘛?”在正确的引导下,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实现每个小组之间合作分工。厨师需要合作下厨;服务人员之间应该有分工;客人需要结伴而行。教师应该充分充当起教学工作引导者、教学工作观察者的形象,第一时间发现幼儿之间合作、交流、相处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正确指导方案,帮助幼儿之间形成健康、正确交流氛围。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孩子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相处,帮助孩子们树立起自信、乐于合作、乐于帮助他人的性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工作当中渗透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对幼儿心理健康,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幼儿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在幼儿园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客观发育认知特点,在满足幼儿兴趣需求前提上,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潜移默化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并且还应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树立起是非美丑观念,引导孩子们构建良好的德育素养,真正实现幼儿教育工作目标,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林秀娟.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10):1-1.
【2】常新平.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1):10.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黄超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