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摄影在新闻采编专业教学互动中的应用

2020-03-28郑奕凤

文教资料 2020年35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互动教学

摘   要: 手机摄影具有记录快速、创作方便、传递快捷、隐蔽拍摄操作性强、分享便捷的特点,将手机摄影与新闻采编相融合搭建手机摄影新闻采编课程平台进行课程教学,使教、学、做合一,不仅能够取得很好的课程教学效果,而且能够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思维,为进一步深化本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手机摄影   新闻采编   互动教学   摄影教学

摄影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手机摄影在新闻采编中具有客观、真实、静态与动态记录和佐证的目标,是新闻采编工作服务人民大众、服务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

1.手机摄影的特点

摄影技术从1839年出现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手机摄影是以手机为载体的一种影像拍摄方式。自1997年夏普公司生产销售全球第一款可摄影手机J-SH04以来,手机不再局限于作为一种通信工具,摄影也不再是只能通过相机完成的影像记录和艺术表现形式。伴随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手机凭借体小轻便和成像快的特点,逐步为新闻采编工作者普遍应用,也因机身小巧便携的特征,被越来越多群众甚至摄影受害者所接受,逐渐成为当前拍照摄影中一种重要的器材。

1.1手机摄影是新闻采编摄影教学利器。

新闻采编工作者根据采编工作任务需要随时用手机拍摄,准确地记录、把握人或事务的鲜活场景与空间,可以帮助新闻采编工作者更加精准地反映或说明事情的真实情景。在新闻采编摄影教学中手机更是学生方便的摄影利器,使用者可以随时掏出手机进行记录与创作,是当前最方便的影像记录设备之一。手机摄影题材丰富,内容随意,拍摄的题材几乎无所不包。

1.2手机摄影让传播速度更加迅速。

手机因为体积小、便于隐蔽和成像迅速的特殊性及设备投入成本低的特点,近来已为新闻采编工作者普遍选用。

拍摄是智能手机的重要功能之一,当前各大手机生产商在手机摄影功能和摄像头技术上大做文章,竞相角逐。智能手机的即时通信功能为手机摄影影像实时传播提供了便利。很多人习惯用手机随时掌握信息并记录传播,因此可以将手机摄影应用于新闻采编摄影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迅速拍下现场画面并通过各网络平台第一时间进行教学互动和传播。这是一种教师教学和学生掌握实践检验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其他摄影器材相比,智能手机日益便捷的传输通信方式与功能赋予其在图像传播上更迅捷的优势。以往摄影图片的传输,需要用数据线或者读卡器将相机中的影像导入电脑中,再通过电脑将影像上传至网络或再导入手机进而上传至网络社交平台。手机除了通过蓝牙进行点对点的无线传输之外,还可以用4G甚至5G网络传输,因此用手机摄影后,我们能够省去前述的烦琐操作,使教师的摄影示范和学生的摄影实践作业更快分享和传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影像创作,以天马行空的编排和文字备注,实时提交摄影作品。

1.3手机摄影让抓拍与暗访更加顺利。

手机机身小巧轻薄且成像迅速,因此是隐蔽拍摄的最佳工具。隐蔽拍摄常被用于自然纪实、社会真相揭露等题材中,目的是摄取原始、原生的素材,展现最真实的场景记录。这种摄影方式不易暴露摄影器材,易于隐秘地摄取纪实影像,对于特殊场景的拍摄记录,如果采用专业相机容易被拍摄对象发现,拍摄所得往往并不真实日常,使用手机隐蔽拍摄的镜头,往往是没有外界刺激的自然状态,有助于表现特定的人和事,尤其在以揭露社会问题为主题的记录上,手机隐蔽拍摄能够捕捉最真实的现象,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1.4手机摄影让作业提交方便快捷。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学生对手机使用的日益频繁,手机摄影不仅让学生作业提交更加快捷,而且教师批改更加方便,并且通过网络分享方式,有利于学生拍摄学习交流并提高学生欣赏摄影作品的积极性,方便教师进行作业点评、技术指导和精神交流。学生在获取教师或者同学的认同、点赞或建议时,不仅能激发对摄影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摄影美学的研究,丰富社会多元的审美观,一定程度上能让社会更美好。

2.手机摄影在新闻采编教学中的应用

新闻采编课程是关于对自然和社会的特殊、重要现象如何搜集材料、如何进行整理编辑及如何向大众传播的教学活动。教学中涉及大量照片的拍摄和讲解,为强化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必须注意保持与学生的互动,将手机摄影引入该课程教学中,以手机摄影为教学载体,把教学讲习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有利于推动教师与学生交互活动,达到教与学交互影响、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目的。

学生刚接触学习新闻采编课程时,时常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自己是否需要购买单反或者无反相机上课?这里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有些专业的课程学习时间短(仅为一个学期);二是市场上专业相机价格昂贵,摄影器材更新淘汰快。这样是否会造成资源浪费?是否会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基本普及,结合手机摄影的特点,用好学生现有的手机装备,大大降低了这门课程的准入门槛,更好地調动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手机摄影在新闻采编教学互动中的主要优势体现为:

2.1当前学生个人手机的拍摄功能已较全面。现在主流智能手机的照相软件中有测光模式、光圈、白平衡(WB)、感光度(ISO)、自动对焦(AF)等专业级拍摄功能,可以满足新闻采编课程中摄影内容的基本要求。智能手机摄影功能并非都是自动的,当前最新的国产智能手机的各项专业摄影功能与参数均为效仿单反和全画幅相机的结果,还原度高,需要使用者根据拍摄对象和拍摄想法手动调节参数,尝试不同的拍摄效果。

2.2学生可即时掌握摄影画面,便于练习基本的拍摄技能,为新闻摄影和采编、审核打下坚实基础。摄影基本技能包括“认识摄影画面包含画面的主次结构、画面的艺术语言(虚实、留白、对比等)、画面的光影、画面的构图方法等”①(117-118)。要拍出主体突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入的新闻纪实照片,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画面艺术语言和基本的拍摄技巧。

2.3手机便于携带。运用手机摄影的摄影者常常自内而外地处于轻松的状态,纵观当下,大街上、人群中、公交车上,每个人都在看自己的手机,他们随时可以用手机记录生活中的每个瞬间。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鼓励他们从学习和生活出发,深入思考,进行独立创作,在寝室、校园及外出游玩观光时的拍摄等,都是很好的摄影纪实素材。这时候手机要比单反相机便利很多,且现在手机像素高,完全无须担心画质问题。

2.4手机摄影有后期处理功能。在手机摄影中,如果巧用手机App软件,即便是较普通的照片,也能通过重新裁剪构图、增减曝光、编辑处理等,呈现出更好的影像,这是手机摄影的优势所在①(117-118)。要完成一幅完整的摄影作品,不仅需要前期的拍摄,还需要后期处理。很多未曾接触过摄影的学生往往认为好的摄影作品只需要依靠功能完备的摄影器材和超强的摄影技能,后期处理反而会让摄影作品失真或失去拍摄的初衷。当然,也有学生认为摄影的作品好坏取决于后期处理的水平高低,与前期拍摄没有关系。无论是哪种看法,都有失偏颇。事实上,前期充分的拍摄准备工作及后期对原片的处理对于完成摄影作品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综合拍摄器材、摄影技能和后期处理能力,才能使作品近于完美,好的影像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课程教学讲求教学实效和成果,手机恰好能够实现前后期结合处理,将手机摄影引入新闻采编教学中,利用手机摄影并对图像进行艺术加工和二次创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当然,纪实、新闻摄影讲求照片真实度,还原性要高,后期处理应以二次构图、光效调整为主,不宜发挥创造性的艺术加工。

3.互动实例分析

3.1实例情况。

笔者选择了本人授课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2017级和2018级、2019级的学生,从三个年级学生的“新闻摄影”课教学实验和摄影实践、教学效果和完成作业来看,随着手机摄影设备和功能日益强大,效果越来越好。

笔者以“景深”“摄影用光”“摄影构图”“动体摄影”“摄影日记”为课程主题,引入手机摄影进行课堂教学互动,采用手机摄影互动教学模式。以下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详细进展情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师生课堂互动等。首先,笔者借助多媒体教学系统地为学生展示有关“景深”效果的作品,与学生共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景深的要素,归纳其与景深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相关概念、影响要素及其与景深的关系等内容。其次,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拍摄任务,带领学生运用个人手机进行了20分钟的实践拍摄并且现场用QQ在线提交,使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最后,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微信发朋友圈,分享个人作品,通过朋友圈截图点赞、评论及教师点评等检验作业,并对实践中出现的拍摄问题进行知识点补充。此外,学生还可以用微信随时与笔者及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和交互学习。

3.2效果分析。

经过三个年级新闻采编专业教学实践,“新闻摄影”课程留下了大量学生通过手机摄影与互动完成的图片、视频、文本等材料。通过整理收集上述材料和学生的学期末作品并进行课后评教,笔者发现,学生普遍给了将手机摄影引入新闻采编教程中的互动教学模式较高的评价。

参与实验的学生普遍认为,利用手机进行摄影教学对个人在该门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论,构建知识体系,还能调动他们的实践积极性。通过大量随手便捷的手机摄影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摄影能力;通过及时便利的交流活动,教师能适当补充拓展知识讲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疑问,进一步创作。在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建议和灵感,拍摄出更创新优秀的作品,体会到交互式手机摄影教学模式的乐趣。

4.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中手机摄影互动应用的思考

4.1改革教学重心。

由于数码时代摄影器材飞速发展,传统的摄影教学模式,既不符合时代趋势,又不适应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5G智能手机摄影成像质量已达到新闻采编的目的要求,现在我国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选用智能手机摄影作为新闻采编课程的教学互动手段改革课程已条件成熟,且能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手机摄影在新闻采编教学互动中应用势在必行。新闻采编课堂教学互动应该利用黑科技,利用手机摄影作为新闻采编专业教学的强大补充,发挥手机摄影优势让手机摄影服务教学,用于教师教学互动,利于学生记录学习与积累收获。学生从身边开始记录自己,锻炼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利用手机摄影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

4.2建立互联网思维的手机摄影教学实践。

网络时代,新闻采编课程中手机摄影教学的互动教学思维必须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下工作生活的需要。具体而言,在教学全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变化时间和场景调整教学内容,提出新课题,讨论和研究新事物,用新事物感染学生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用手机拍摄和记录这些新事物,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除了在教材上下功夫外,还要保证教学内容、方法、设计等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4.3革新教学方法,拓展互动形式。

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互动交流形式包括:在教学中注重课堂上的讲解、师生互动、教学互动和课后的手机摄影与新闻采编,除根据课程性质要求理论能够用实践技能教学之外,还要走出课室,面向社会实施现场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利用学生摄影作品展示平台让更多人观赏并提高对作品的认知度,增强作者的存在感,提高作者对手机摄影技巧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微信进行作品互动,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在作品比较中受到启迪,相互促进提高,为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注重学生优秀作品的推优,与新闻媒体行业保持密切联系。教师还可以运用App、社交软件、个人网页等。

5.结语

新闻采编教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职业化的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对手机摄影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和技术的深层次融合,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新闻摄影作品讲解时数量不足、交互不足且形式单一等问题,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师生交互呈现泛在化、立体化、个性化的特点,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教师的组织、监督和指导下,学生与他人交互建构摄影知识,不仅能提高对新闻摄影作品的审美和实践能力,还能培养美学素养、创意思维、合作精神及分享意识②(77-80)。引入手机摄影的新闻采编课程教学模式是对传統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能有效提高新闻采编课程教学效率。

注释:

①陈泽泉.“手机摄影”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海,2017(08).

②周世菊,赵慧勤.基于微信的移动摄影教学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0).

参考文献:

[1]吴汝钰.网络教学互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2]雷云妮,谢庆刚,张玉珍.职业学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互动式教学法[J].大陆桥视野,2016(22):197.

[3]陈泽泉.“手机摄影”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海,2017(08):117-118.

[4]冯冰.互联网时代下摄影教学路径及实践经验探析[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7):235.

[5]周世菊,赵慧勤.基于微信的移动摄影教学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0):77-80.

[6]郑奕凤.关于高职院校摄影教育改革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3(3):84-86.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互动教学
刍议新形势下提升新闻采编技巧的途径
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