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际交流模式探究
2020-03-28林银花
林银花
摘 要: 国际交流项目是推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在国际化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促进课程国际化、引进国际原版教材、互派留学生和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落实海外实习和就业等国际化双边活动,全方位多维度加速高职院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让高职学生站在国际化的高度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推动国内高职国际交流进程。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国际交流 国际化
一、引言
老子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是同一个“地球村”成员,经济全球化倒逼教育国际化。“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协同互动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了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国际化和跨文化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进程。大学作为文化学习的场所和知识的生产地,集教学和科研、社会服务的功能于一体。大学生是引领文化发展的领衔人。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简·奈特(Jane Knight)给国际化下的第一个定义是:国际化就是高校三大职能的国际化,即把跨文化的、国际的、全球的观念融入高校教学、科研与服务之中的过程。2004年,她又给出了国际化的第二个定义,在活动国际化之外,进一步增加了在高等教育目的和功能中融入国际观点的思想。在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引领下,通过促进课程国际化、引进国际原版教材、互派留学生和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落实海外实习和就业等国际化双边活动,全方位多维度度加速高职院校的教育国际化进程,让高职学生站在国际化的高度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推动国内高职国际交流的进程,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动态化发展愿景。
二、国际交流的现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由欧美、日本等国家提出,国际交流项目加快了高校的国际化进程。1960年巴兹提出高校的国际化需要囊括教师和学生跨国流动,即为国际交流。1970年日本认识到学校领导对外交流的重要性后。1980年英国开始将交际交流转向大众市场。1990年国际化进程日益紧密,兴起了国际交流项目,主要以海外校区、课程设置、远程教师模式,进行对学生的国际化课程教育。国外的国际交流开始较早,各国相互借鉴交流,宏观上从课程设置、教材引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合作,但是还没有深入细化任务和组建创新团队进行国际交流的研究。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成为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查阅国内文献资料,国内学者从总体上阐述了高校国际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其中大量学者研究了我国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现状和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形式可以分为学历提升任务的留学和非学历提升任务的短期游学、交换留学、海外短期实习、国际学术交流、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化等。但是除外语语言教师以外,学校对国际化发展的普及程并不高,更多的项目流于形式,停留于事务性工作和迎来送往的层面[1](1-4)。无论采取何种模式进行国际交流,任务都是进行交流与合作,明确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的载体,明确任务引领带动项目实施,在有限的交流时间里达到培养和修行国际化素养的效果。
三、以日语专业活动为例,探索和创新国际交流模式
李盛兵在《高职院校国际化框架》一文中写道:国际化就是将国际的视野和观点融入教学當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对文化有多样性理解的人[2](80-83)。这是从国际化育人的角度下的定义。如何提高国际化程度是职业院校的课题。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日语专业为例,将现有国际交流模式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国内中日交流活动模式
以南京中日交流之窗为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于2006年4月设立日中交流中心,目的是奠定面向未来的日中关系基础,通过日中间青少年交流、市民交流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的交流能够跨越语言的屏障,以心传心。自2009年心连心交流之窗在金陵图书馆设窗以来,积极参加大大小小交流活动。除此之外,我校学生还积极参加各项与日本文化有关的活动。如参加江苏省动漫配音大赛,参加全国J.TEST日语技能大赛等,积极与其他学校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
(二)与日本高校的交换、留学、教师进修合作模式
日本文部省与其他省厅联合制订“留学生30万人计划”,预计到2020年完成接收计划。扩大留学生的招收和派出是实现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本专业长期与日本多所大学友好交流合作,学生可以赴日本交换研修或留学,获得更高学历和学位或在日本直接就业。就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来看,每年参加交换生项目和留学深造项目的学生达在籍学生的20%以上。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设立了中日传统茶文化调研团队,以学习中日传统茶道学习为典型任务,传承、传播传统文化。通过实地调研和体验,耳濡目染异国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掌舵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全球化的日新月异,教师的国际化素养需要与时俱进。本专业教师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以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为目标,作为带队导师赴日本高校、企业进修。进修结束后返校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实训教材等。
(三)赴日实践模式
开辟日本国内企业合作项目,通过夏令营或冬令营的形式到日本当地参加企业实习实践。就本校合进行企业流程来看,学生首先参加企业视频面试和语言沟通的测试,通过企业面试考核后,被派遣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与研修。赴日学生在日体验和学习日本的礼仪、茶道、插花及和服等传统文化,并参与日本环境保护、危机处理、品质管理、营销策略、客户接待等岗位实践。将国内的理论学习转移到日本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和实践,效果良好。
(四)国际学术交流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把握国际学术界的发展趋势和动向是提高教师国际化层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只有结合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案例、经验、对策等问题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才能够实现国际化的落地建设。为了有规划、系统地推进项目,可以成为国际学会会员定期参加学会会议并进行交流、论文宣读和发表。高职学生虽然欠缺研究能力,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点滴,和导师一起参加国际会议,在旁听学习到交流发表过程中鼓励高职学生学习纵横向比较和提升。在国际化的理念指引下,可以多元推进国际化建设。
(五)教材与课程的国际交流模式
教材是引领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有效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抓手。教材与课程国际化称为内部实施国际化。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并运用到具体课程中,实现内外驱动,使学生在国内就能接受良好的国际化教育。教材必须考虑如何以教学过程的科学组织为主线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开设国际经济、跨国企业管理、跨境电商概论等课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跨文化語言应用能力并开阔国际化视野。在校际交流项目中,对接课程设置和学分认定方案,便于学生交换留学期间的学分互任,真正开放课程,灵活对应和推进教育的国际化。
四、多维度强化国际交流,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
有效推行和不断创新多维度国际交流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国际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一,学校要具备国际化的建设理念,明确规划建设目标和方向,层层落实和明确考核。第二,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对多元的国际交流要有互动,相互协调和支持,全面投入建设。第三,立足国内的国际化模式,对接国际院校成功做法,各个专业需要创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化。国际化的推行要摒弃、割舍保守模式,加强国与国、校与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络,达到接轨与转乘层面。第四,乘互联网飞速发展之势,建立和完善信息交互,扩大国际影响力。学校及专业的公众号、网站等信息可以切换成不同语言的阅览页面,并提供公益性学习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汉字、历史等,引流与曝光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度,意识理念需要上升到国际接轨的高度。第五,坚持国际引进与升华,原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在引进的基础上,要创新升华更加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不能是愚公移山模式。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程度,现已量化考核到学校国际化水平。《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的考核指标有高职院校全日制国(境)外留学生人数、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时间、专任教师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指导时间、在国(境)外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人数、开发国(境)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注数、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等七项。考核指标已经宏观上将国际化开展模式的框架明确出来,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要围绕量化标准,从微观角度出发,多维度多元化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盛兵.高职院校国际化框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2]裴然.基于育人为本的校际交流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
[3]周峰.AIESEC国际交流项目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4]边超.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校际交流项目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6(03):53-55.
[5]李克安,张存群.弘扬东亚文化加强校际交流[J].高等理科教育,2002(01):22-23.
[6]李伟.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4(36):165-167.
[7]曾满超,王美欣,蔺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02):75-103.
[8]汪霞,钱小龙.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经验及我国的对策[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57-64.
[9]臧佩红.试论当代日本的教育国际化[J].日本学刊,2012(01):90-103.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以典型任务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国际交流”(GJ18-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