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乡村 服务基层

2020-03-28老兵

曲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曲艺

老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他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中央公布了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接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这支队伍就包括我们文艺工作者,而曲艺又是队伍里的“快枪手”,是更接地气、根植于百姓大众的一支“轻骑兵”,始终在最直接、最前沿的地方贯彻落实、宣传鼓动“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年,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将从全国各地的中国曲艺之乡和名城中找出几个实例,由点及面,从几个方面就中国曲协曲艺之乡(名城)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具体工作,谈谈心得。

一是强基础建机制,做深做细曲艺之乡阵地建设。

广东是中国曲协曲艺之乡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14个。近年来,在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措施等方面持续下大气力,做深做细做实,由此基本形成了“曲艺有传唱、传承有梯队、活动有阵地、经费有保障、落实有制度”的良好局面。

首先是曲艺传承有基地。广东省14个中国曲艺之乡通过建立曲艺进校园、进课堂,开设曲艺培训班、唱腔班、表演基本功训练班,探索出一套从编写教材到授课,再到选拔人才建团重点培养的长效机制。如道滘成立11人的专职粤剧曲艺教师队伍,每天下午3点到5点进学校教授曲艺课,容桂、均安、道滘分别成立青少年曲艺团(实验曲艺团),荔湾、南海组织专家编写粤剧曲艺进校园教材等。所以近年来,广东省各曲艺之乡培养的学生在各级赛事展演中纷纷亮相并取得良好成绩,同时为粤剧曲艺学校、专业演出团体输送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也为宣传乡村振兴的创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曲艺活动有阵地。广东省各地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地方文化资源,确保基层曲艺活动有阵地,开“局”在家门口、唱曲不出社区,充分夯实曲艺之乡阵地建设。比如中堂镇将打造曲艺重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提出规划于2022年前建成符合曲艺标准的“粤韵满中堂”大舞台和拥有600个座位的粤韵馆。斗门、新会等地结合村居特点,充分盘活基层公共资源,配置配齐灯光音响乐器等基础设施,推动行政村(社区)的五有文化室、村居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广场、祠堂改造为曲艺室(曲艺活动基地)。部分地区通过采取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形式,将曲艺社团(私伙局)自有的演出场所串联成线,纳入曲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天天能开局、人人能参与”,做大做强老百姓家门口的曲艺阵地。近年来,通过“新、改、补”等方式,各曲艺之乡持续打造基层曲艺活动场所超600处,为建好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极大丰富了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缓解了基层治理压力,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拓展“多样式”曲艺效应,创设“多类别”曲艺基地,开展“多品种”曲艺活动。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是中国曲协授牌的第49个中国曲艺之乡。近年来,该地区在中国曲协的正确指导和支持帮助下,紧紧围绕文艺扶贫和振兴乡村战略,上下一心、抢抓机遇,取得了良好的实绩。

第一,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抓骨干带一般”工作方式,搭建表演交流、成果展示、传承保护、人才培养“四个平台”,成功推进了曲艺之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深度结合乡村文化振兴、文化脱贫战略,将地方曲艺有效融入到全区的文化交流、招商引资、旅游事业等全方位的工作布局中来,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巴州曲艺的文化影响力。

第二,坚持由“送曲艺”向“种曲艺”转变,加强曲艺传承培训基地建设,创设“多类别”曲艺基地,先后挂牌三江、化成等10个乡镇传承基地,命名巴师附小、区一小等 11所曲艺学校,扶持甜蜜艺术学校、北京神墨等8个少儿曲艺培训机构,组建150余支群众曲艺队伍,充分发挥巴州曲艺传承人的带动效应,让曲艺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村社、走进培训机构,让更多的曲艺爱好者走出家门、走上舞台,培养了一大批乡土曲艺的表演人才。当地还全力打造了300多平方米的“巴州曲艺体验基地”,被四川省文旅厅命名为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并在《曲苑》小舞台以“巴人巴风巴俗”为题组织了曲艺传习基地的专题展演。

第三,通过开展“多品种”曲艺活动,推动巴州区曲艺事业的前进步伐。比如举办全区曲艺大赛、个人曲艺专场,示范引领,保護传承;举办“四川曲艺流动讲堂”,定期培训、辅导、现场指导;编发96期《巴州曲艺》专刊,及时反映全区曲艺动态;开辟刊物《巴州文化》的“曲艺专栏”,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创新曲艺传承模式,其中“曲艺进校园”被四川省文旅厅列为文化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巴州区曲协还被《曲艺》杂志社评为2019年度全国通联工作先进单位等。

三是如何在“抗疫防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时机,山西省曲协总结出的“借船出海”的经验值得借鉴。

新春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国倾举国之力全面打响了抗击疫情的阻击战。我们曲艺人当仁不让,以“艺”战疫,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其中山西省曲协“借船出海”的经验总结,颇有启示作用。

首先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传统的电视媒体在移动优先、人需优先的现代社交传播语境下强势回归,同时诸如抖音APP等新媒体生产的内在潜力得到较为充分释放。

其次是在这次阻击战面前,曲艺人持续用矩阵化的新媒体,持续与观众保持高频率互动,把演出搬到线上,让名家名团坐镇“云端”,不仅锻炼了自身的生存本能,也推出了一批符合观众需求的作品。

再次是疫情期间的特殊生存方式,就像一次行业问卷,倒逼曲艺工作者思考疫情之前业已式微的曲艺艺术,其出路与生机是要走向田园,走向户外,走向云上线下更为广阔也更为自由的存在与发展空间。

最后是曲艺的演出场地,以前是剧场,现在是云直播。以前可能是几百观众,现在可以说上万人,这就要求曲艺作品质量必须提高,同时对自身的要求也必须更为严格。

以上几点同样也适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今后文艺宣传工作的大趋势。

四是打造创新地方曲艺特色品牌,着力培养曲艺后备人才。

2018年11月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的宿城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精塑文化品牌,突出曲艺特色,为传承、保护、发展曲艺艺术营造了优越的文化环境,为人民群众呈现了更丰富更精彩的曲艺艺术。

其一是打造创新地方曲艺特色品牌。苏北大鼓、苏北琴书一直以来是宿城区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国曲艺之乡”的创建成功,为这两个曲种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2019年,中国曲协专家先后两次对宿城区非遗传统曲目进行了专业指导,为宿城曲艺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目前,苏北大鼓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通过省级验收。

其二是着力培养曲艺后备人才。宿城区以苏北琴书张银侠、苏北大鼓牛崇祥等一批代表性传承人为引领,汇集了许多优秀的曲艺演员和创作人才。通过区文广旅局联合区教育局组织开展的非遗进校园和传统曲艺进校园活动,把有较大影响的非遗保护项目,包括苏北大鼓、苏北琴书、快板、柳琴说唱、淮红说唱等曲种在青少年学生中推广、传承,为宿城区曲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当完成扶贫攻坚任务之后,乡村振兴工作还要延续下去,而且不仅仅是脱贫地区,相对富庶的地方还要更进一步,这是基本国策,也是大略方针。曲艺人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使命神圣而光荣。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把今后的工作做实、做精、做火。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南安召开
“互联网+”和高校曲艺专业教育对曲艺传承的影响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不同传播方式对于曲艺发展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曲艺教学实践分析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