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现状述评

2020-03-28董岩

文教资料 2020年35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董岩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理念,伴随着国家层面多轮呼吁,逐渐进入学术研究视野。近年来,学者们从概念内涵、实施意义、实施路径等视角对“课程思政”相关问题展开研究。目前,“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語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尚未体系化,缺乏宏观理论视野和微观剖析论证。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研究现状

自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多次出现在领导人讲话和党和国家的政策里,成为教育界的前沿热点问题,相关文件和政策出台,说明教育逐渐由工具性器的层面转向人的层面,人的价值受到进一步重视。在此过程中,“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一、外语“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背景

近年来,“课程思政”一词频繁出现在国家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中。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面育人;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推手,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一词第一次见诸报端。随后教育部党组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课程思政成为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必不可少的一环。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第一次在国家部委文件中正式提出“课程思政”概念,并将课程育人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首。2018年创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真正建立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被列为“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2019年国家主要会议和文件进一步明确和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实施建议。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了迄今为止最明确最详细的纲领性指导,具有里程碑意义。

可见,“课程思政”自上而下,逐步明确,成为教育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其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拉开序幕,相关著作从无到有,相关学术研究逐渐增多。从2013年开始,上海各高校率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陆续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系列”品牌课程,构建“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开启了“课程思政”建设和探索的序幕。随后国内其他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始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呼吁、实践和研究。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真正炽热化是2020年上半年的事。江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着手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12月,首届湖南省普通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在长沙成功举办。2020年6月湖南省普通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启动,同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外语》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开赛。2020年上半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携手各地教育机构和高校不间断举办了数场线上外语课程思政学术研讨和教学交流。外研社适时推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思政智慧版)》教材及《大学英语思政导学教程》,即将在全国广泛使用。外教社承担了课程思政“三进”教材的出版,《中国外语》首开思政专栏。

二、“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分析

“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理念,伴随着国家层面多轮呼吁,逐渐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目前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起始阶段,故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

学术界对于“课程思政”相关研究的开展,基本是以国家层面的呼吁和引领为风向标的。中国知网检索发现,2017年之前,没有“课程思政”相关文献,2017年到2020年6月,相关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对文献全面梳理发现,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课程思政”概念内涵的研究

学者们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虽在表述上各有差异,但都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课程观,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如邱伟光(2017),田鸿芬(2018)等。

(二)关于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界的学者如邱伟光、王飞、裴晨晨等都对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做了充分的阐述。邱伟光(2017)指出实施课程思政是坚持育人工作贯穿教育始终、立德树人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结果。王飞(2018)从新时代高等教育、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角度阐述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三)关于“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研究

课程思政自提出以来,学者们就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上,即如何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把握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辩证关系。石书臣等学者(2018)的研究表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整体;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强化与拓展,二者就如高校教育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相互作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其次,要转变高校教师思想观念和提高高校教师能力。刘清生(2018)论述了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最后,要加强高校对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胡洪彬(2019)较全面地论述了在推进课程思政作用发挥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包括理念引导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协同配合制度、自愿整合制度和动态评估制度。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相对于宏观“课程思政”研究,具体到区分不同课程,相关研究数量少之又少。中国知网检索,具体到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相关研究,2018年之前空白,近两年共128篇。研究内容集中在:建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具体实施路径等方面。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大学英语是高校受众面最广、教学周期最长的课程之一,是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因而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崔戈(2019)认为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等交互空前频繁,外语是大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因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不可低估。郭爱平(2019)认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将语言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有机结合;高校英语教育肩负着培养国际化综合人才的重任,将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另外,“课程思政”教学可加强英语学科与政治学科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科的发展,实现人类文明整体水平的升华。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须直面如下两个主要现实问题:学生学习动机倾向功利性;西方文化浸入有余而母语文化失语。谭苏燕(2020)指出: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呈现较强的功力化色彩,为将来求职顺利而学习英语的占约54%,三分之一多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这种只关注大学英语教育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的现象有碍于“全人”教育目标的实现。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必要的;因了解而明晰、因比较而坚定的家国情怀培养是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和可行性理据。张丹(2019)认为英语课程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的功利化的问题尚未完全破除,思政教育较为薄弱。高校外语类课程在教育内容和教学对象上存在特殊性,大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广泛接触外文文献,暴露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尤其是西方国家所谓“民主、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及对个人价值的无限放大等,在当代大学生中仍有一定“市场”。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路径研究

既往研究中,关于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具体路径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多,学者们从教材、教法、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方法、保障举措等多个角度对此展开了研究。崔戈(2019)针对目前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大连理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为例,认为应该建设外语“课程思政”体系,包括外语“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示范课建设、教学指南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各门类外语课程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化素材和教学指导。周帆(2019)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体实施的三个路径:整合凝练现有教材的德育资源和语言知识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设计中嵌入思政元素,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比较分析等形式融入德育教育;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融入“课程思政”。

从以上对文献的梳理来看,既往研究存在如下局限:(1)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成果数量较少,质量不高,罕见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献。(2)对于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尚未体系化,绝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零散的经验性总结,缺乏宏观理论视野、微观剖析论证和系统理论的可证性。“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仍有较大研究空间和价值。

四、结语

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经启动,但整体来说还处于起始阶段,课程思政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大学英语是普通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受众面最广,是大学生接触西方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但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母语文化认同淡薄、思政教育缺位现象比较明显;教学目标主要在于传统的语言目标和能力目标,价值目标尚未引起重视;教学评价体系中“育人”相关指标仍然缺失。故此研究有助于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思政教育缺位的现状,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

[2]郭爱平.“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05).

[3]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1).

[4]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2).

[5]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6]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

[7]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04).

[8]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

[9]张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厘定与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9).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教改项目《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编号:HNJG-2020-0528)。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