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守正创新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与批判相统一
2020-03-28黄凯黄乘顺
黄凯 黄乘顺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青少年阶段的育人铸魂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思修课面临考核体系单一、过于重视知而忽略了信与行、只有正面教育缺乏批判教育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八个相统一”,思修课的守正创新亟须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教材、轻解惑等问题,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促进思政课“三性一力”的建设,做到守正创新、铸魂育人。
[关 键 词] 思修课;守正创新;实践性;批判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036-03
一、思修课守正创新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为、六要、八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即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然而针对思修课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与课程特点,在传统思修课面临多方不重视、学生兴趣不浓、课堂反响不强、抬头率不高、互动性较低等现象,在思政课不仅要“活”还要“火”的新要求下守正创新,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教材、轻解惑等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与批判相统一的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对思修课的反馈与期待
在学校思政课反馈座谈会上,从3万名学生中选出的各年级学生代表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强,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希望课上多听到些红色文化、中共党史方面的精彩历史故事,在革命老区开展“三下乡活动”等调研,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景区,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不少学生反映思修课堂往往只注重正面教育宣传,带领学生了解时政、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课堂上个别老师沉浸于自身的教学设计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缺乏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回应与解释。另外,学生纷纷表示对传统“满堂灌”的课堂兴趣不高,特别是对缺乏深度与趣味性的重复知识点感觉乏味,而对情景教学、探讨辩论、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与走访博物馆、敬老院、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实践课程兴致勃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肩负着党和国家的特殊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目前面临着国内国际复杂的形势,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度非常高,日常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深深地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而互联网传播具有规模化、即时化、聚焦化、无界化的四化特征,复杂而海量的信息、多元化的思潮、良莠不齐的观点隐藏其中,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冲击。
三、对思政课的实践性与批判性的研究
很多学者在研究探讨思修课守正创新时,都认为教学中增进实践性必不可少,重视批判性是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的一剂良方。崔延强发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各个方面,思政课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勇于直面复杂而多元的社会思潮乃至错误观点,正面回应并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只有在解决学生面临的“真问题”过程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增强思政课的阐释力。[1]张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表现为对现实问题的观照和对学生主体行动力的重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协同统一,有助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因此,思政课要抵达人心、使人信服,面对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宽广的新时代青年学生,不仅要配方科学,更要包装时尚,以鲜活、生动的实践教学形式推动学生参与课堂、体验课堂、实践课堂。[2]李庆霞也认为,当代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生活阅历较浅,对思政课讲授的理论内容理解不深,需要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以辅助理论教学。除了校內实践教学之外,校外实践教学同样重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创新思政课第二课堂,把课堂内的理论讲解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可以切实改善教育效果。[3]
江家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内在要求体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相互渗透,在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把握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动态平衡,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理论性。[4]教学名师郑银凤表示,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种“基础”课要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基础”课教学应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基础”课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如果在课堂上对错误思潮不抵制,不把这些思想上的危害作深刻剖析,用大学生听得懂、易理解的话告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的道路上就会遇到很多困惑,甚至还有可能迷失方向。[5]著名学者吴潜涛提出了激发思政课改革的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内生动力的三个具体环节着力,既要明确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守住红色地带,又要敢于同黑色地带进行斗争,争取灰色地带,还要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对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还要思政课教师有信仰、有底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