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对学龄前儿童成长的作用
2020-03-28李晓琴
[摘要]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和儿童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特色的艺术教育,与其他综合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责任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发展。有效得发挥音乐教育艺术审美的特有功能,把音乐教育当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三大音乐教学法;学龄前儿童;影响
一、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在我国,一般是指2-6岁的儿童。
对于早期的学龄前儿童而言,学习文字并非是他们最好的选择,3岁之前都不应该强迫孩子去识字,而是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利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是最好的选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施音乐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特征和阶段特征。
早期教育要获得预想的结果,教育计划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其身心发展也存在个体差不同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教育的不同都影响着他们的发展。不过在儿童身心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遗传而是后天的教育,教育才是儿童成长中起主导作用的。
二、音乐教育对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影响
其一,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其中包括利用音乐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创造能力、以及增强儿童理解能力。
其二,能培养儿童优秀品质,同时协调身心健康发展。
三、音乐教育实施途径
(一)儿童自发性:幼儿园小班的丽丽,3岁。每次她都会在玩耍时自发自编歌曲,虽然总是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但却听起来很有意思,而且还不时配以摇晃的动作,但从没有人告诉过她该如何创作歌曲。在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中,像这样自发性的创作并不罕见,在绝大多数孩子们身上都可以观察得到。
(二)来自学校:幼儿音乐教育不仅是提供音乐设备和场景给孩子们自己创造活动,更需要有人指导和施教。他们最早接受系统化的音乐教育是在幼儿园,那里是孩子们的欢乐王国,在那里,孩子们是集体跟着教师有计划地进行音乐的学习以及参与音乐活动。
(三)来自家庭:家庭教育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形态,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早模式。
小提琴家朱丹说过:音乐教育是整个家庭的事,家长有责任参与学习。在朱丹2岁路都走不稳的时候,听到“四小天鹅”的音乐会手舞足蹈,朱父就坚定了培养他的音乐天赋。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道路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孩子学习音乐将来不一定要当音乐家、歌唱家,但是在素质教育这条路上,音乐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四、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应用: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1865-1950)创立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他着重培养人的感知和反应音乐的能力,发展耳、眼、身体和大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进入到音乐当中,把音乐的感情转化成具体的动作和声音。
比如在音乐课堂上让音乐变成游戏,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是说,“动起来”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以《音乐的唤醒》为题,先播放一遍音频并进行解说。让孩子们想象自己身在大森林中,这是一个早晨,孩子们就是精灵、蝴蝶、小鸟。当音乐还没有响起来的时候,一切都还在沉睡,随着音乐的播放,一位扮演小精灵的小朋友慢慢醒来,跟着音乐作出相应“起床”的一系列动作并去唤醒她身边的小伙伴,被唤醒的小朋友也要用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表现音乐。当音乐从悠扬转为欢快、跳跃时,孩子们要根据音乐的旋律特点来改变自己的动作和舞蹈,或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手拉手、围成圈等。在体验和感知作品后可以大胆进行创造和表现。
(二)柯达伊教学法的应用:柯达伊(1882-1967)是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他认为“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而且音乐教育的起点必须始于幼儿园。
例如《小雨沙沙》这首儿歌,整首歌曲都是八分和四分音符,孩子可以在每一拍拍一下手,然后用脚和头来表示节奏型。运用节奏读法来学习节奏,在八分节奏和四分节奏的基础上,可将十六分节奏联系起来,只用一个词来唱。比如:Ti-ri-ti-ri和ti ti ti ti。
结合歌谣和语言让儿童体验、感受节拍和律动,发展节奏聽觉记忆,感受声调的高低和强弱。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应用:卡尔·奥尔发(1895-1982)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原本性音乐”的教育观念。
如增强孩子节奏感的教学方式: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坐下,老师手拿奥尔夫乐器并有节奏地拍打乐器,学生则根据老师的拍点节奏拍出指定的节奏型,比如二八、前八后十六节奏。当全部同学都能顺利完成后,变换拍打规则,采用节奏接龙的形式逐个击拍,前面一个同学拍打二八节奏,则下一个同学就要拍打前八后十六,依次类推。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地调节难度、变换节奏型和游戏规则,也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演奏家”和“指挥家”。
综上来看,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和整体框架来看,幼儿音乐教育还是不够被人们所重视,部分学校和家长不愿意过多的给予支持,有些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和教学体制都不够完善,导致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不容乐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不会一年十年就成才,教育是长久之计,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实践探索,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和家长们对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缪裴言. 中小学音乐教育词典[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2.
[2] 乔克西. 柯达伊教学法[M].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3] 王振宇, 心理学.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天益小学 李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