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式群体训练的探究
2020-03-28于雨琴
于雨琴
摘 要: 舞动式群体训练是借助舞动治疗的原理,為了维护身心健康建立起来的舞动式群体训练体系,是利用群体的“传染”及从众原则让受训者打破内心的限制并在群体的压力下,与群体一致舞动,达到训练身心的目的。本文将群体分为四类,选择不同速度的音乐,对舞动式群体训练方式进行探究。通过训练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对受训者的不良情绪做好预防和缓解。
关键词: 舞动 群体 身心健康
舞动治疗的实践开始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内才接触到舞动治疗这个词。舞动治疗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群,我们希望借助舞动治疗的一些原理进行合适的训练,让没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训练做好心理预防,让内心有不良情绪堆积但还没有发展到心理障碍的人通过训练干预得到缓解。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逐渐加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都存在焦虑、烦躁、悲伤、抑郁等负面情绪,谁都不知道自己能承受的压力的极限究竟在哪里?舞动式群体训练希望构建一个共同训练的群体,在指导师的引导下,通过舞动促进大家身心健康发展。
一、舞动式群体训练的源起
(一)群体的界定
群体在社会心理学范畴中的解释是成员间相互依赖、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在本文中,我们的群体是舞动训练发展必须构造的环境,是受训者相互依靠、主动舞动的环境。他们在精神上相互支持,在舞动中相互学习,在指导者的引导下,与引导者互动、交流,为实现“身心健康”这一共同目标一起努力。
(二)舞动式群体训练
这个训练的总目标是“身心健康”。是希望通过舞蹈与动作表达内心的认知与情绪,帮助受训者在群体中舞蹈与动作的表达中缓解内心的紧张、浮躁、悲伤、愤怒等,达到控制不良情绪的目的,同时通过舞动训练的全身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舞动式群体训练的设想得益于舞动治疗,笔者于2015年开始接触舞动治疗,希望将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舞动治疗扩展为集体性的舞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推行,因此,建立了“舞动教学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课题研究团队;在完成了舞动教学的研究后,希望将局限于音乐课堂的舞动教学扩展为各种课上及课后的舞动训练在校园中推广,2018年建立了“‘校园式舞动训练对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干预研究”的课题研究团队;舞动式群体训练的想法是将舞动训练从校园推向社会,能推动身心健康发展。
二、舞动式群体训练的原则
(一)“传染”原则
在舞动群体中,我们首先对多数受训者进行行为传染。指导者进行示范,并在群体中安排一两个隐蔽助手,助手跟随指导者完成基础舞动,受训者通过观察指导者的行为,会在内心形成“舞动和不舞动”的两种情感冲突:(1)文明、文雅的人不乱动;(2)内心总有些情绪无法对人言说,或者言语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情绪。由于手舞足蹈是比言语更能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因此,多数受训者很容易打破内心限制,受到指导者与助手的舞动传染,并沉浸其中。
(二)从众原则
从众,社会心理学上称之为遵从。个体受到环境或者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改变原有的思想及行为,并努力配合群体改变。
在多数人受“传染行为”影响的时候,还是会有一小部分个体因为性格的因素无法打破约束。个体在群体中容易受到群体环境的影响,当群体舞动一定的时间与次数时,个体受群体压力达到一定的量时,会克服自我约束,作出与群体一致的舞动。
三、舞动式群体训练方法的运用
(一)分类
我们首先将参与舞动式群体训练的人进行分类。
根据当事人一天、一周或近一段时间的情绪进行分类,一般有无感群体、紧张群体、悲伤群体、愤怒群体四种。我们把近段时间没有大喜大悲等过度情绪的,或者情绪不易堆积的人群称为无感的类别,这是我们最希望的心理健康人群,内心没有不良情绪,或者很少量的情绪但是很易被转移;我们把焦虑、烦躁、不安、矛盾、恐惧、烦恼、犹豫、彷徨、嫉妒等情绪归类到紧张的类别(有焦虑症倾向);将痛苦、忧郁、失落、伤心、失望、悲哀、惆怅等情绪归类到悲伤的类别(有心境障碍中的三低倾向);将悲愤、气愤、绝望、悲痛、躁狂等情绪归类到愤怒的类别(有心境障碍中的三高症状倾向)。
(二)分类训练的音乐选择
1.常速音乐
这是正常心率速度的音乐。我们选择正常心率速度的音乐首先将当事人引入平稳的情境。成年人的正常心率一般为60次/分钟—100次/分钟,我们选择小广板到中板之间速度的音乐,音乐速度一般为每分钟60拍—104拍,5分钟—10分钟。
由于性别和年龄不同,心率不同,比如男性一般情况会比同龄女性心率略慢一点;再如年龄越大,心率就越慢,而年龄越小则心率就越快一点。同样的,不同的身体差异,心率也会有不同。选择在小广板到中板速度之间的音乐,已经基本涵盖心率在正常值之间的所有人。
比如:肖邦《摇篮曲》,全曲是行板的速度,让你不敢打破的宁静气氛,充满着母亲的爱抚味道,你若沉浸在音乐中,会如大仲马所说的:“……总是趋向蓝色的梦境。”
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第一主题的悠长沉郁之后,第二主题略微加快的速度,然后又回到第一主题,趋向静静的哀伤……倾听马友友大提琴演奏版的这个行板的音乐,痛苦与忧伤更多了些。
2.慢速音乐
这是一种比正常心率速度缓慢的音乐。音乐速度选择一般为每分钟40拍—66拍。
比如,贝多芬的降E大调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而不沉重,抒情而美好,华丽而盛大。闪耀着圣洁的光芒。
比如,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正如肖邦所言:“……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
3.快速音乐
这是一种快于正常心率速度的音乐。音乐速度選择一般为每分钟108拍—220拍。这类速度乐曲一般以欢快的舞曲或者狂想曲为主。
比如,波尔卡舞曲中,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闲聊波尔卡》,也是他最有名的快速波尔卡舞曲之一,经常以接近急板的速度来演奏,是一首欢快中感受到幽默与诙谐的乐曲。这也是一首基本保持着快板速度的乐曲,休止、顿音、装饰音等的运用,跳音呈现出的快速的颗粒感,让你感受到轻快与活泼;管乐与弦乐的巧妙演奏,让风趣与幽默跃然而出。
比如,《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五首》又名《拉科齐进行曲》,这是一首快速中感受到力量的乐曲。这首钢琴曲基本保持着快板的进行曲的速度,表现了勇敢、无畏的气势。整首音乐没有不同速度的对比,音乐一起,犹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昂扬的斗志、所向无敌的气概贯穿了全曲。
4.与慢速结合的快速音乐
这是在一首乐曲中包含两种以上的速度,速度变化的对比较大。比较适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对于音乐有一定感知的受训者,他们有可能在音乐进行中跟随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
比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乐曲前半部是速度缓慢的“拉索”(Lassau)部分,这是一段民间独舞的音乐;乐曲的后半部是急速的“弗里斯”(Friss),这是一段民间热烈的双人舞的音乐。由缓慢自由的引子进入庄严的拉索再到情绪高涨的狂热的弗里斯,最后在热烈与辉煌中结束,郎朗演奏的8分钟多一点的版本非常适合调节略带忧伤的心绪。
比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这是一首由四个部分构成的狂想曲。第一部分明亮的快板,有着进行曲的风格;第二部分是舞蹈性的急板;第三部分是自由的慢板,有即兴的散板的感觉;第四部分是热情的快板,似经历一场狂欢的舞会。这首乐曲适合选用为训练过程的中途音乐。
(三)各类别群体舞动式群体训练的方法
根据当事人一天、一周或近一段时间的情绪,我们将群体分成了四类,在舞动式群体训练时,都需要经历基础舞动——情感认同——个性舞动(情绪释放)——情绪舒缓四个阶段,其中,基础舞动最大的目的是锻炼体质,良好的身体体质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这一阶段不可忽视。不同类别的群体在四个阶段中需要的舞动音乐不同,舞动的时长也不尽相同。四类群体中的受训者受外因影响会从一种群体成员转化为另一群体成员,因此,群体成员存在不固定性。
1.无感群体
音乐选择为常速→快速→常速→慢速→常速,结合使用,根据体能确定时长,以锻炼身体为主。这一群体一段时期内没有特别的外因影响他们,情绪平缓,少量的情绪很容易被转移,训练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他们参与舞动式群体训练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因此,基础舞动音乐的选择没有过多要求,只需要快速、慢速、常速的音乐相结合,不分先后,慢速的时间不要太长就好。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有足够的速度变化接受能力,只要让受训者感受到音乐的动律,更好地完成舞动就行。这一群体很容易从基础舞动进入情感认同阶段,因此基础舞动达到30分钟即可,他们的个性舞动不是很明显,个性舞动呈现为舞姿的表演,无须激发,欢乐情绪在舞动中很快释放,最后以略快的常速结束训练,带着好心情回家。
2.紧张群体
音乐选择为常速→慢板,常速跨越三个阶段,最后转为慢速。这一群体的心始终是绷着的,像一张皱了的纸,需要不停地抚平,才能尽可能让它趋于平整。基础舞动、情绪认同、个性舞动三个阶段不太容易区分,音乐的选择应该以常速音乐为主,需要有一些变化,但变化尽量选择常速音乐范围内,比如:中板→小行板→中板→小行板→中板……无限循环,即每分钟88拍—104拍的音乐与69拍—84拍的音乐不停互转,互转中完成三个阶段的舞动。这样的速度与变化是首先让音乐接近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知到,然后稍做抚慰,再让他们进入个性舞动,把情绪释放表达出来,个性舞动的阶段中他们一般融进了情绪认同阶段,直到他们在中板的速度的舞动不再具有力量,舞动流畅平缓。这时,在小行板的速度后选择逐步趋向慢板的音乐,直至最后选择慢板的音乐,对他们的情绪进行舒缓抚慰。
3.悲伤群体
音乐选择为常速→慢速→常速→快速(→常速)。这一群体在基础舞动中选择常速音乐,其后转向轻缓的慢速音乐寻找他们的情绪认同,再转向略有沉重感的慢速音乐,让他们逐步释放悲伤进行个性舞动,接着选择常速音乐,这个过程是疗愈悲伤的过程,很重要。常速的音乐可以和慢速的音乐结合使用,但是以常速为主,最后过渡到小快板的速度并结束,也可以再进行到常速,完成训练过程。
4.愤怒群体
音乐选择为常速→快速→急速→快速→常速→慢速→常速。这一群体在基础舞动中与其他群体相同,选择常速音乐,转向快速,寻找情绪认同,接着选择快速中的急速音乐,让他们进入个性舞动阶段,释放情绪,然后速度逐渐下降,由急速转向快速再到常速,让受训者在不知不觉中跟随音乐慢慢舒缓,趋向于慢速,最后以常速音乐完成训练过程。
四、结语
舞动式群体训练的目标是维护身心健康,我们不能等到内心的不良情绪发展成心理障碍后再找心理医生和舞动治疗师。全国各地广场舞的井喷式发展正说明了现代人对于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但是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的心理健康刚刚开始被关注。如何在健康身体的同时,维护好心理健康,是舞动式群体训练的目的,目前只是处在探索阶段,怎么分类别,怎么建立音乐资料库,怎么推行,怎么评判,怎么建立行业规范,是今后必须在不断实践中探究的问题,也是为了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大家都该关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微笑.舞动治疗的源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5,188.
[2]郑全全.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85-186,195-196,220.
[3]钱仁康.外国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2-32.
[4]周世斌.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9-223,217-218.
[5]陈艳.音乐简史与欣赏[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246-247.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研究论文,项目编号:2018SJA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