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实现教育扶贫的路径探析

2020-03-28左思意

青年生活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实现路径乡村振兴

左思意

摘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表明,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迄今为止,农村任然存在大量的贫困村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就是为彻底解决此问题。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关键的就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教育扶贫如同一种人体造血一般,从长远角度看,它能有效提高贫困者的自身资本,使贫困者通过自身摆脱贫困。因此,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来深入探讨教育扶贫的某部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教育扶贫;实现路径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之上提出鄉村振兴战略。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改善民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而教育扶贫作为一种可持续性扶贫,是通过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相关技术教育等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以及学会相关技能,实现可持续性脱贫。但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较为隐蔽、尖锐的贫困问题凸现出来。面对这些问题,仅依靠救济式扶贫是完全不够的,必须采用输血式扶贫。而输血式扶贫最关键的就是实现教育扶贫。教育扶贫的持续性、基础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智力支撑。因此,针对以上教育扶贫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虽然国家以颁布了许多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例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促使教育扶贫的顺利进行,这些政策为教育扶贫提供了一定的方向,给予教育扶贫一定的参考性意见。但是,仅仅是政策上的支持不足以改变农村教育上的问题,还应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我国对教育的投入资金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大多资金倾向于城市学校,扶贫关键所在的困难地区的教育资金却比较少。面对以上情况,政府应将教育资金向贫困地区的教育倾斜,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推断,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保证资金落实到真正所需的地方。与此同时,落实好对奖学金、助学经的分配,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不会因没钱上学而无法受到教育。

对于办学,首先应对学校进行规划布局,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搞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基础性教育落实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我国的教育经费应着重投入农村教育。而要想学校在农村中开起来,就必须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教育提供物质条件和基本要求。同时,也应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着重发展初等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以及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二、培养贫困人口正确的教育观念

大多贫困地区处于较为偏远的山区,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外的交流较少。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使得落后的观念代代相传。要想改变这种观念,就要培养一种新观念,让新观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新观念的培养能够为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提供精神支持。而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以此,要想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就要推翻陈旧的教育思想,改善贫困地区的教学体系。但农村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不能将城市的教育体系照搬照抄放在农村来。需因地制宜,根据村民自己的特点来完善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这既促进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向有利面发展,也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使村民潜移默化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引导毕业生进入乡村任教

目前,我国就业呈现这样一种趋势:城市就业竞争压力大,无法就业或专业不对口的情况甚多,而乡村人才紧缺,少有人选择乡村就业,毕业生甚至宁愿在城市选择失业,等待下次就业高峰也不愿迈入乡村搞基层建设。这样的一种趋势既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为城乡差距悬殊添砖加瓦。因此,面对这类社会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迈入乡村,在农村搞建设,缓解乡村教育教师不足、人才短缺的困难之境。同时,要提高贫困地区在校教师入城进修的机会,让乡村教师多与城市教师沟通交流,丰富乡村教师的眼界,进一步促进教育扶贫的有效开展。

四、完善扶贫机制和监察机制

面对当下教育扶贫所出现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的考核机制,健全监察机制。完善教育扶贫的考核机制就是要建立精准的考核方式。一是政府可以联系第三方的专家进行专业评估,对扶贫的效果进行考核。如对农村发展深有研究的高校教师等。并且在对此评估后进行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如果有为自己谋私利,优亲厚友,形式主义等行为,一定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做到严惩不贷。二是完善监督体系建设。针对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问题,制定教育扶贫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扶贫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同时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此外,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对教育扶贫的资金流动和使用状况进行细分并向人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使资金运行透明,保障每笔资金都落在实处。

五、引导社会各个主体参与教育扶贫工作

引导社会各个主体参与到教育扶贫工作中来,首先,政府应做好本职的教育扶贫工作,起到带头作用。教育扶贫是工作量非常大,涉及的不仅仅是教育,还有其他方面。这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必须相互支持、共同协作,才能使教育扶贫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政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体,必须发挥领导作用,应当在教育扶贫模式、教育扶贫过程、出台的相关政策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对影响教育扶贫的重要问题要及时给予支持,提出解决思路和对策。其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工作中来。自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越来越越多的社会组织关注扶贫这一问题,参与扶贫工作中的非政府组织不断壮大。面对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可适当的给予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和动员贫困人口主动参与扶贫工作。贫困人口了解当地情况,对自身贫困原因也有不一样的认识,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可通过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激发贫困对象主动参与扶贫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诗颖.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J].文学教育(下),2019(12):176.

[2]白强  铜仁学院教育学院教授. 增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效性研究[N]. 铜仁日报,2019-11-25(003).

[3]李俊衡,颜汉军.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机理、目标逻辑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0):12-18.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实现路径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