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功能探讨

2020-03-28刘艺李玲王赛倩薛超

青年生活 2020年6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

刘艺 李玲 王赛倩 薛超

摘要:党建文化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组织行为、制度建设、活动形式等一系列内容的反映。

关键词:党建文化;育人功能;党建文化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高校党建工作本身就是重要的育人过程。推进高校党建创新,努力发挥党建育人功能,着重发挥党建文化育人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

一、党建文化

党建文化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组织行为、制度建设、活动形式等一系列内容的反映。加强党建文化建设能够保持党建文化育人的先进性、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各行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和精神支柱,对于高校来说则更是如此,文化建设积极推动着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党建文化对于高校文化建设来说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它通过高校党组织向高校学生提供党组织正确的价值观并向其渗透和内化,以一种适应性文化引导着高校学生的行为活动。

二、高校党建中文化育人功能的措施

高校作为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高校校报更加应该在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党建文化为引领,加强高校党建育人工作刻不容缓。

(一)开设校园校报

校报是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作为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联系各界的纽带、展示形式的窗口,是发布信息的途径、宣传政策的渠道、研讨工作的园地,长期在校园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报的宣传内容是明确的,是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时全面地报道党建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新成就、新变化,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规定每个学生每月订购一次校园校报,认真阅读校报中的党建文化内容,从而拓展其自身党建文化知识领域和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大力宣传先进的党建文化化解校园建设中出现的不良思想情绪苗头,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团。[2]

(二)开设党建育人论坛

开设党建育人论坛,能够加强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引领,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坚持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调动一切育人因素,挖掘校内外资源,打造一体化三全育人大格局,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建特色,大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的高水平人才。进一步开展圆桌论坛环节,对高校院系党组织如何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及怎样做到五个到位展开研讨和交流。[3]

(三)开展书记谈心系列活动

开展书记谈心系列活动,真正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师生的心坎上。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是新时代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破解高校党建难题的重要途径。[4]学校可设计开展以下活动:“书记下午茶”面向积极分子,以轻松愉快的漫谈形式进行,主要内容为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等的情况,活动强调用心倾听、积极互动、汇聚众智,目的在于加强党委对积极分子对入党的积极性,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与书记面对面”面向预备党员,学校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与预备党员的沟通交流,目的在于体察校情、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凝聚共识。“书记讲习所”推动各级党組织负责同志带头讲党课,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时代特征和根本任务,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思想上引领高校党员增强党性、提高素质。

三、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功能上的问题

(一)对党建文化认识不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部分人对党建文化认识不够、一部分人接受党建文化教育不够广泛,只停留在课堂上,一部分人认为所在学校缺乏党建文化氛围,少部分人认为优秀党建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意义不大。由此可得,党建文化在高校认同度不够,党建文化学习氛围不浓厚,党建文化的教育不广泛。要提高党建文化的认同感,就要高度重视党建文化的时代意义,提高党建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学习意识、培养兴趣和共鸣。

(二)顶层设计策略不强

目前,党建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策略性不强。一是顶层设计不系统,党建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党办、教学团委、分院各方面达成共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二是顶层设计前瞻性不够,缺乏大局观。新时期高校形式变幻莫测,顶层设计要结合高校发展变化进行针对性变化。党建文化也要创新性发展,不能一成不变。三是顶层设计停留在表面。党的教育培训方案只针对党的理论知识,过于单一,没有把文化的精髓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5]。

四、发挥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工作的具体实践

高校要加强校园建设,并依托各级党组织,推动文化育入工作,培养出有为上进的好青年。从高校角度来说要建立以党建为依托的工作方式着力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文化把党的管理方针和政策融入到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第一课堂是传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一环。第二课堂则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也是近年来高校党建文化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组成了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机整体[6]。在党建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建的主导地位,充分把握党建在实现文化育人目标中的作用,让党建文化在育人功能中传承又创新。第一课堂从教育方面来看,在党建文化育人功能中的教育影响最直接,从而更好的发挥党建文化的育人作用。而第二课堂,则是采用跨度知识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是育人功能目标实现的重要补充。把党建文化育人的理念深入贯彻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去,能够形成良好的高校党建文化氛围,最终实现党建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党建文化育人下的高理想信念

众所周知,理想信念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生逢窘境、面对困难时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克服困难的不竭动力,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形成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保证。党以正确方针政策引领大学文化育人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推进信念入心入脑,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党要把文化育人的目标融入到理想信念的教学活动中来,培养有内涵有理想的党员干部,传承与发展优秀品质。把党建和文化育人与理想信念相结台,走文化校园之路、走文化强国之路,培养党建文化育人下高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五、展望未来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辐射面不断扩大,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稳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同时,在工作方法与方式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成效较为显著。新时期,高校加强党建工作的文化引领作用,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随着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外来文化与思想也在国内高校传播开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人才流动,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在价值观方面的冲突,这在-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高校中知识分子思想活跃意识形态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若是单纯依赖传统党建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其效果不够显著。鉴于此,应当在党建工作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始终坚持文化育人的目标,把握文化建设方向,从根本上增强文化自信,以期巩固党建工作在完善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

参考文献:

[1] 叶昊,赵君,切实发挥高校党建文化育人中的引领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3(11).

[2] 陈冬梅,史志兵,田桂香.新形势下高校校报加强党建育人功能探析——以《潍坊医学院报》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7):239-240.

[3] 新浪财经,经济日报.

[4] 许涛,书记谈心工作机制对促进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5] 包江胜,卢朝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1):38-39.

[6] 王晗.高校黨建引领大学文化育人建设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04):50-52.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
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研究
以宿舍为阵地的“第三课堂”建设研究
浅析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育人作用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