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03-28殷秀丽黄天冯思远
殷秀丽 黄天 冯思远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了传统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局限性,进而说明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应用于国际贸易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国际贸易课程 教学改革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机制和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以国际贸易的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将有关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贸易政策工具应用于国际贸易问题和现象的分析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基于本课程的特点,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基于此,有必要在国际贸易的课程教学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并凸显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核心位置。
一、传统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1.课程的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当前的国际贸易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侧重于理论讲授为主,整个课堂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和PPT演示占绝大部分的内容,而学生作为主体来参与的环节则十分有限。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理论内容,而对于与职业素养、经济管理等方面能力相关的实践环节的内容却涉及较少。久而久之,就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育,不利于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2.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多数国际贸易课程的任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仅停留在对理论内容的把握上,认为只要把有关的国际贸易原理讲熟讲透,并能结合一定的案例加以分析就可以完成授课任务了。殊不知国际市场的形势瞬息万变,这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能够及时根据外贸业务要求的变化调整授课内容。然而,大多数授课教师缺乏外贸从业经历和对国际贸易行业的深入了解,因此专业能力和水平受到制约,从而弱化了课程实践环节的内容。
3.考核评价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前的国际贸易课程考评方式比较简单,通常是以期末考试为主,辅以一定的出勤和作业完成表现,这种考评方式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这种考评制度中,学生平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只要在期末突击复习,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等考试结束后,能夠记得住的知识十分有限。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并且平时上课不注意听讲,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课堂参与性不高,最终导致学生日后很难将理论知识较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创新创业教育应用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往往更具备竞争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国际贸易的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切实参与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环节,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涵,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发现的学习习惯,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并为学生日后的创业和就业打下基础。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课程教学后,可以采用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专题辩论以及国际贸易业务模拟实践等。这些手段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轻松有趣的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包括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等,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增加一定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外经外贸操作技能,以此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积极开拓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国际贸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针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和前沿问题的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理论的内容,并能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时,可以导入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通过角色演绎来进行情景再现,或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另外,在配套的实践课环节还可以就某些开放性的问题举行专题辩论会或模拟谈判,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自我展示,教师可以在最后归纳总结,并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将有关创新创业理念、未来职业规划以及创业技能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以后从事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最主要的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这对国际贸易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大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积极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从外贸行业引进同时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和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或者定期从外贸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给学生授课。另一方面,夯实现有教师的培训制度,积极搭建任课教师的实践平台。高校应与外贸企业、海关、商检、银行、保险、运输、货代等行业部门密切合作,有计划地选派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进行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3.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力保障。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后,国际贸易课程的考评要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考核制度,建立和实施多元化的考评,要在期末试题考核的基础上,增加过程考核的内容。具体包括出勤、随机测试、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中考试成绩等。尤其是有必要引入期中考试的环节,可以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随时了解和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后续的授课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表现进行考核,彻底改变以前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思想,切实提升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