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辽宁精细化工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2020-03-28王伟
王伟
〔内容提要〕 石化工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但长期存在产业结构失衡、行业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本文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论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对于辽宁省石化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宁 精细化工 结构调整
石化工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长期存在油化比例失调、产能结构性过剩等突出矛盾。近年来,作为石化工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对于辽宁省石化行业优化产业结构,化解中低端过剩产能,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辽宁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优势和条件
1.原料资源优势突出,行业门类齐全。精细化工产品主要依托上游的基础化工原料进行深加工,而辽宁省的原料资源优势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1月,辽宁省原油加工量为8936.8亿吨,居全国第二位,PX产能690万吨、PTA产能达134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乙烯产量17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利用辽宁省充足的基础化工原料供给,可以生产出大量不同的精细化工产品所需要的中间体,充分契合精细化工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行业特点,产业链延伸潜力巨大。辽宁省精细化工行业门类齐全,农药、涂料、染料等多个领域行业基础雄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发展比较迅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全省化工精细化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超过了50%。
2.形成了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和核心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辽宁省已形成了一批精细化工领域的重点产业集群和核心企业。大连长兴岛石化基地被列入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盘锦市石化及精细化工集群是辽宁省第一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石油化工新型产业示范基地;抚顺高新区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已初步形成。近年来,行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小巨人”企业。如辽宁奥克是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专用化学品生产企业,主导产品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用聚醚在国内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辽宁向阳科化是中国最大的聚烯烃催化剂生产企业,占据全国60%的聚烯烃催化剂市场;沈阳张明化工是国内异辛酸生产领域“单项冠军”,市场份额达到国内的60%等。
3.科技研发力量雄厚。辽宁省从事精细化工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众多,研发力量雄厚。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是我国精细化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化所拥有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催化基础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化工研究院拥有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染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建设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石油大学等院校均设有精细化工相关专业,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二、发展精细化工对辽宁省石化行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虽然辽宁省是石化大省,但长期存在的“油头大、化身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结构性矛盾,并已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拓展行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产业是破解这一桎梏的重要途径。
1.调整行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辽宁省石化产品大多数为成品油或大宗初级原料,这造成行业企业抵抗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弱,持续盈利能力不强,丰富的原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业链较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精细化工产业一个突出特点是产品投资较少,附加价值高、利润高,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可以延长辽宁省石化行业的产业链,实现对原料的“吃干榨净”,提升整体盈利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2.促进行业产学研用结合的有效路径。尽管辽宁省石化行业整体科研实力较强,但是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长期徘徊在10%左右。由于省内需求不充分,许多好的科研成果只能在省外转化,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企业创新投入动力不足,规模以上石化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1%,人才外流情况比较突出。精细化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研发投入较大,技术保密性和垄断性强,市场竞争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有利于发挥辽宁省行业科技优势,促进企业需求和研发资源充分对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发展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的建议
1.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市现有的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产业和园区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大连和盘锦应围绕建设两个世界级石化基地的战略布局,拓展精细化工产业链。大连重点发展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高端精细化学品;盘锦重点发展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改性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精细化工产业。其他地区应注重特色发展,如沈阳重点建设高性能催化剂、绿色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等产品项目;抚顺形成高性能纤维、石油树脂、炼油催化剂等新材料产业基地;辽阳重点发展特种聚酯和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本溪围绕“药都”建设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等。推进各地精细化工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差异化、专业化、高端化格局,实现错位式、互补式、协同式发展。
2.推动行业协同创新体系建立。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产学研用有效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发挥好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利用好国家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产业政策,不断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到2020年,规模以上精细化工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突破2%的目标。建设辽宁省精细化工行业协同创新平台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平台,整合行业科技资源,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集中力量进行重大项目攻关,推进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电子材料、精细陶瓷、生物化学品等精细化工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利用。
3.大力发展镁硼氟等特色精细化工产品。辽宁省特种资源储量丰富,菱镁矿保有储量25.77亿吨,占全国的85.8%,主要分布在鞍山和营口;硼矿保有储量0.3亿吨,占全国的56.4%,主要分布在丹东;阜新地区萤石资源丰富,资源储量约150万吨。要扭转辽宁省特种资源领域长期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优质电工级、硅钢级氧化镁,阻燃级氢氧化镁及复合材料和镁质纳米材料等镁质化工材料;氟硼酸、氧化硼、碳化硼、氮化硼等精细硼化工和含硼新材料;打造萤石—氢氟酸—无机氟化物、氟单体、有机氟化、氟聚合物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好辽宁省的资源禀赋,开发特色精细化工产品,形成特殊竞争优势。
4.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之路。一是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充分利用辽宁省既沿海又沿边的独特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加强项目、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为承接国内外高端精细化工项目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要鼓励省内企业积极走出去,扩展产业布局,如辽宁奥克化学在全国布局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产业,已搭建了辽宁、江苏、四川等多个精深加工平台,有效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引导鼓励更多省内有实力的企业采用“奥克模式”,策划好企业的战略布局,拓展發展空间,积极参与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竞争。
(作者单位:辽宁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责任编辑: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