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实验研究

2020-03-28黄碧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实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黄碧霞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承受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很多中学学校也开展较多的课程或者实践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旨在探究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的课程设计,寻找有效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161

现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不被人才洪流淹没,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外,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学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不仅需要重视文化课程教育,也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正向的引导。学生在中学这个阶段又恰好处于心智不是很成熟、比较好动的时期,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能够很好地契合他们的特点,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是一个兼具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如今的学生往往比较早熟,但是这种早熟可能给他们带去的是一些错误的认知。在中学时期,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早恋、自负、自卑、叛逆、厭学、人际关系紧张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去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或者是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直面挫折,健康成长,成为新时代培养可堪时代大任的青年人才。

从目前的调查研究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中学校中不仅在实践操作层面有所欠缺,而且发展也不尽平衡,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实践方面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理念有偏差、教育方式不恰当、教育内容窄、心理测试泛滥、医学化倾向等。

二、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

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是指在团体情景下,个体在团体人际互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习心得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调整和改善与他人关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更完善的发展与成长。团体辅导一般具有发展性、训练性、治疗性、心理教育性等特点,能够达到教育、发展、预防、治疗的目的。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是将团体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相融合,更多地鼓励学生去参与、融入,很大程度上契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对于较为活泼好动的初中生而言是十分适合的。发挥团体的力量,在团体中互动、倾听、学习、感悟,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教学实验研究

1. 教学实验步骤

第一步:确立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比如增强班级凝聚力、增加自信心等。并且可以将目标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设立小目标。

第二步:设计教学内容。在确定好团体教学的目标和主题后,需要设定教学具体环节,对学生以及学校的情况详细了解后,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撰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准备相关的工具物品,安排好时间地点,罗列出相应注意事项。

第三步:效果评估。根据课程的目标、对象,设定效果评估的内容以及效果评估的方法。评价的标准不能以要求学生是否相关心理学理论或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更重要的是需要倾听学生的反馈,可以匿名调查满意度,也可观察学生在参加完课程后对生活,学习遇到的难题,是否更能积极应对。

2. 教学环节设计

(1)热身活动。在课程开始之前,可进行活动主题的预热,开展一些小的热身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破冰”活动,与主题切合的小游戏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可以采用“萝卜蹲”“手指操”“抓乌鸦”“解开千千结”等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乐于融入到课堂中来。另外,从教者也可以采用比较有仪式感的步骤,让学生做好情绪的调整,快速地进入状态,比如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教师在教室门口与之一一击掌。

(2)情景体验。大多数初中生尚且缺乏理解深奥理论知识的能力,所以情景式体检教学更能深入人心。在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可以设立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活动情景,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在课程主题为团队协作时,可以创设一种竞技的情景,让学生分成两组,以某种形式进行比拼,感受团队中的合作交流;在课程主题为增加学生自信心时,可以设计优点大轰炸、优势大转盘等;在课程主题为时间管理时,可以创设时间剪纸环节。

(3)交流分享。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以体验和参与为主,但也需要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相互交流。从教者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其思维,让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并进行探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需要给学生营造安全、温馨的课堂氛围,以鼓励为主,为他们提出和表达观点创设条件。

(4)深化主题。深化主题可以再次选用情景设定或者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带着前一环节交流得到的结果进入情景,重现感受体验,领悟升华,寻找一些解开心结的方法。比如在增强学生自信心这个主题下,在学生交流讨论之后,可以给每位学生发一个气球,让他们在气球上写上字送给他认为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得最好的同学,收到气球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信心,学生也更加明白夸赞的意义。

(5)教师总结。学生通过前面的活动能够对课程主题有初步的认知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是可能还处于一种认知不深刻的状态,从教者需要进行总结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刻和具象化,并且委婉地指出某些错误的导向,结合生活实际给予正向积极的引导。

总之,对于初中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教条的内容,需要多一些体验式的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体验与参与,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较好地提升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正华.初中生心理成长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17.

[2] 钟剑龙.以团体心理辅导促进中职生树立积极生命观的实践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锦江中学  351111)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实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