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及协调
2020-03-28陈宁
陈宁
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在人们旅游条件及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民俗旅游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民俗旅游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民俗旅游发展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积极以优秀的文化为发展指导,不断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及协调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为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借鉴。
引言
民俗的内涵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经常出现、世代相传的生活文化事象。民俗旅游指以民俗旅游资源为主的客体旅游事业,通过文化视角来看,旅游的核心内容是审美和自娱,游客的主要旅游动机是参与并感受地方的民俗文化。目前,民俗旅游不断发展为旅游景观主体及主题活动之一,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很大开发,但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民俗旅游开发层次不高、民俗旅游线路线型缺乏丰富性、民俗旅游产品没有特色缺乏吸引力、民俗旅游经济效益分配缺乏公平合理性等,都是亟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
一、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文化冲突问题
(一)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冲突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追求文化空间差异性的方式和途径,在民俗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是基本的旅游需求,作为旅游地吸引旅客的主要因素,特色被看作是民俗旅游发展的根本。但是,如果旅游者和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差异过大,使游客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没有得到良好的美感体验,游客的兴趣就会降低,旅游地以此来吸引游客的优势也会降低,民俗文化缺少了扩散性和调适性,非常容易形成文化障碍。民俗旅游者的求新、求异、求同、归属感之间的平衡对民俗旅游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当前很大一部分旅游研究者和民俗旅游地方过度强调地域性和民族性,导致旅游者无法获得归属感,增加了不安全、不适应感;又或者是缺乏独特性和民族文化性,導致缺乏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对游客产生不了吸引作用,忽略了对文化求同求异程度的把握。
(二)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之间的冲突
民俗旅游在实际发展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地保留和复兴,对当地的社会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原生民俗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在特定的地域内形成的真实性很强的文化,因此,民俗旅游必须遵循文化的真实性原则,积极将真实、原生的民俗文化作为民俗旅游的特色资源,打造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民俗旅游地。民俗旅游者对真实性的理解,是在亲眼目睹民俗文化的同时,还要参与民俗旅游地人民的生活中,这就要求民俗旅游开发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在当前形势下,许多民俗旅游研究者及地方认为,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大众休闲娱乐活动,在游客求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求奇程度,应该积极创建民俗文化“表演化”的旅游项目,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喜好对民俗文化进行展示,无法对“原生状态”与“商业化文化”进行合理把握。
(三)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之间的冲突
从地域、民族方面来说,文化的发现、发明、演化、扩散过程都显得非常重要,为了避免成为供人观赏的“保留品”和“化石”,现代化发展是每个旅游接待地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所追求的内容,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表现更明显。但是,在旅游接待地进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外部文化以自身价值观及旅游市场需求程度来衡量民俗文化的不良现象,这种对民俗文化有极强的目的性及针对性的行为,导致出现许多负面影响。例如,引发旅游接待地对外来文化产生强烈的排斥抵触情绪、接待地的经济文化及生态系统无法适应外部文化的模式,导致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缺乏特色等。
(四)外部文化与民俗旅游接待地本土文化之间的冲突
受民俗旅游不断发展的影响,在外部文化的影响下,民俗旅游接待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文化设施及文化景观的增加、文化氛围及环境的优化、科学技术文化的不断进步、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等都是民俗旅游接待地的现代化发展标志。但是,在文化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所有的文化都有两面性,在民俗旅游所带来的外部文化促进当地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将带入一些消极文化,对旅游接待地的文化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五)民俗文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分配不公导致文化载体出现冲突
目前,有很多学者提出并倡导民俗文化的“知识产权”问题,在实际的民俗文化创造与发展中,本地的民族、地域及社区的居民是民俗文化的创造者与继承者,包括旅游者、旅游开发商、旅游管理机构、本地居民等,都是民俗旅游经济效益的受益者,但是,在实际的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居民得到的利益最少,甚至没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是民俗旅游的开发经营者与本地居民出现了分离,所以出现了全体居民承担民俗旅游增加的社会成本,却没有得到相关经济效益的现象,进而直接导致了不同亚文化载体之间的激烈冲突。
二、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协调
(一)协调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
在实际的发展中,民俗旅游应该积极发挥文化求异的主导性作用,不断提升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平衡协调性,满足民俗旅游者的需求,为旅游客流的最大化做好基础工作。这就要求以民俗文化特色作为民俗旅游发展动力的同时,还要不断对文化求异中求同的亮点进行捕捉和发现,另外,旅游接待地为了谋求不断发展,应该在文化上做出适当的妥协,不断为旅游者创造熟悉、安全且富含归属感的文化环境,让旅游者在文化求异中找到文化的认同。
(二)协调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
在民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旅游接待地将民俗文化用来讨好游客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使民俗文化朝着媚俗的方向发展,拉低了传统文化的档次,这样的行为给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继承以及民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作用。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与根源是民俗文化内涵,对民俗旅游的产品创新与推出工作必须以可持续旅游发展思想体系为中心及宗旨,通过对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地规划,在基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不断取得实质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要不断对决策体制和方式进行完善,设计出具体的旅游活动组织方案,不断实现既定目标。
(三)协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
由于不同文化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形成了剧烈的冲突及融合,加之民俗旅游商业化的趋势,对民俗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本土民族文化向新文化模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本土文化的传承、变迁、整合与发展中,发展与整合方向受到自身生存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纠正,应该不断对这种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自决性进行发扬,避免强势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在民俗旅游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本土民俗文化一定会受到外部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外部文化的作用是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力量性,以强大的力量作用于本土文化,与本土民俗文化进行频繁互动。因此,在民俗旅游的发展中,必须协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将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民俗旅游的开发者进行有效融合,紧密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不断改革与创新出具有时代性的新型文化模式。
(四)协调民俗旅游接待地居民的文化心态
民俗旅游接待地居民的文化心态是对旅游者及外来文化所持有的态度。居民的文化心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时,对当地居民的文化心态影响也是不同的,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文化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在旅游业发展的起始阶段,旅游業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和工作机会,当地居民对投资者和游客热烈欢迎,并保持友好热情的态度。当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在旅游高峰期,当地居民对传统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是否会受到冲击产生了疑问和顾虑,数量巨大的游客会对当地的交通和生活带来不便,这也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文化心态,让他们产生消极和不满的情绪。并且,由于不同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居民的文化心态存在巨大的差异,再加上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居民的文化心态产生了多样性。对民俗旅游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态进行协调,就要加大预防及消除排斥、抵触等不良心态的力度,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保证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其二,在接受优秀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要剔除消极的外部文化,避免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导致出现当地民族心理落差及否定自身文化的现象。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民俗旅游业的发展中,加大规划管理、政府宏观调控、文化教育、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力度,促进民俗旅游的健康积极发展。
(五)协调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
对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进行协调主要是结合3方面的原因进行的,首先,民俗旅游接待地的地域社会容量包括人口构成、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社会开化程度等是有限的。其次,对于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它的文化及生态环境都很脆弱。另外,民俗旅游的经济效益不完全受接待的游客数量的影响,还包括其他方面。因此,民俗旅游接待地区要不断进行改革开放,接受不同文化的促进与优化影响,又要在保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顺利交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限制,只有对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进行有效协调,才能促进民俗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六)协调民俗旅游中的文化与生态、经济
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生态、经济来说,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并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受到其他两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文化和生态是一体的,无法进行分离、独立,将差异巨大的地理环境和多元化的民俗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就可以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态景观,这是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文化、生态、经济共同协调与发展为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合以上研究分析可知,不同地域的民俗旅游发展想要取得巨大的效果,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民俗旅游产业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特点,并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等进行有效结合,积极以优秀的文化为发展指导,不断协调民俗旅游中的文化冲突,为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