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海南旅游商品开发研究

2020-03-28臧公胜杨丽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黎锦黎族技艺

臧公胜 杨丽

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入选我国以及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与之相关的旅游商品开发却存在产品种类少、商品质量标准缺失、价格不统一以及产品缺乏民族文化特色等问题,从而造成现有旅游商品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相关旅游产业及传统技艺传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利用昂普RMP分析方法,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旅游商品的调查以及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相关旅游商品开发进行策略研究,使旅游商品能够与地方文化艺术以及工艺技巧相结合,从而提高海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效益,为实现海南民族特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探索。

引言

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下简称黎锦技艺)作为我国以及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资源特性以及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选择以旅游商品开发形式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另外可以通过旅游商品提升非遗影响力,传播旅游地形象,从而提高海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效益,实现民族区域旅游以及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游商品的定义,国内学者持有不同观点,本文对旅游商品的定义参照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购物的定义,认为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出于商业目的以外所购买的、用于满足旅游需求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土特产、日用品等实物性商品;学术界对旅游商品的界定比较模糊,存在泛义、广义和狭义之分,泛义将旅游商品等同于旅游产品,包含旅游活动的一切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广义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有形商品,狭义指旅游纪念品。本文对旅游商品的界定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有形商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颁布的《旅游服务的基本术语》,将旅游商品分为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和其他商品五大类。另外,根据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将旅游购品资源分为农业产品、工业产品以及手工工艺品三大类。

本文运昂普RMP分析方法,基于对黎锦技艺进行资源的分析、旅游商品市场的分析,提出对黎锦技艺相关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分析,以期为海南黎锦技艺旅游商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一、黎锦技艺相关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分析(Resource Analysis)

黎锦技艺作为海南黎族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进行旅游商品开发的潜力,旅游商品开发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成为物化商品的开发模式。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6年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2009年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有3位国家级传承人: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永益村的容亚美、五指山市番茅村的刘香兰以及东方市大田镇报白村的符林早。该非遗项目在政府构建的“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下,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一)黎錦技艺分析

黎锦技艺是海南黎族妇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纺、染、织、绣4个环节。黎锦技艺工序包含从纺线开始,到最后完成刺绣的工序,形成完整的产品制成基础工艺,为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素,具体的要素分析见表1。

采用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制作的纺织品,如龙被、贯首衣、被单、筒裙、头巾、花帽、壁挂等,被统称为黎锦。黎锦主要的特点体现在纹样与颜色上。黎锦纹样分为抽象纹样和具象纹样两种:抽象纹样是黎锦中出现较早的一种纹样,属于原始纹饰符号化的鼻祖。它以几何纹为主,如直线、曲线、菱形、方形、三角形等组成。因其样式简单、庄重大方,在历代的黎锦图案中多被用作边饰,衬配在其他纹样中,可以说是黎锦图案上不可缺少的自然组合花纹。具象纹样可分为: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风景纹和生产生活工具纹。其中以人形纹居多,作为黎族信仰、知识与智慧的载体,体现了黎族的民族发展与特征。黎锦颜色:黎族人喜好黑、红、黄、绿、白5色。他们多以黑色或深蓝色为基本色调,配以红、黄、绿、白等亮丽色调作为辅色,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色彩语言,并织绣出五彩斑斓的黎锦图案。晚清进士程秉钊就曾在《琼州杂事诗》赞曰:“黎锦光辉艳若云”。印度手工艺复兴会主席瑞图·塞西(Rithu Sethi)称赞黎锦是积淀的信仰,知识和智慧——没有文字记录,却是民族特性的明确标志。

(二)黎锦技艺传承与保护

黎锦技艺是黎族民族文化的印记,根据海南省申报非遗的材料显示,掌握该技艺的黎族妇女在20世纪50年代约有5万人,到20世纪70年代数量减少了一大半,到2009年人数已不足1 000人,且多为年过七旬的老人。其中掌握絣染技艺的不足200人,掌握双面绣技艺的仅有5人,龙被制作技艺则已无人能够完整地掌握。经过近20年的非遗保护工作,通过“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的建立与经费投入,黎锦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关注,黎锦技艺保护工作做到了各级传承人梯队合理培养,传承人生活相对有保障;重点保护区域建立了传习馆(所)、技艺所需原料的种植生产基地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展览机构;黎锦技艺的档案逐渐完善,黎锦技艺的保护工作已经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随着保护资金投入逐渐减少,如何通过黎锦技艺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在持续探索中。通过对黎锦技艺进行开发性保护,是现阶段的共识。通过黎锦技艺的开发利用,通过生产、展览、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黎锦技艺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与旅游市场衔接,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事业,使黎锦技艺在开发中得到积极保护。在保护区实行政府主导、社区参与,企业主导、社区参与以及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模式逐步形成规模。随着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海南旅游商品大赛的举办,较好地促近了黎锦技艺相关旅游商品的开发。黎锦技艺逐步走出保护框架,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但是在黎锦技艺发展中存在个别矛盾和弊端也值得我们重视。首先是“重申轻保”的现象。如果黎锦资源进行过度开发,通过机械大量复制廉价商品,将损害黎锦原有品质及意义,使黎锦饱含的黎族历史与文化因我们的保护中断,这就是“保护性破坏”。另外,政府在主导黎锦技艺传承的推广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弊端。比如一些政府部门越俎代庖、干预过度,破坏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态性和真实性。还有一些政府的相关规定或采取的保护措施演变成烦琐的行政程序,使保护失去时效性,沦为形式主义等,使黎锦保护成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向有关监督检查部门摆摆样子的道具。

二、黎锦技艺旅游商品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

黎锦技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框架的支撑下,实现了有效的传承与保护。但是传统的技艺只有与时代发展相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的目标。根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数据统计,2018年海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7 627.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0.16亿元,随着自贸区(港)的建设,海南将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黎锦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必将成为游客喜欢的本土特色旅游商品。目前,通过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牵头、社区参与的黎锦商品市场开发模式逐步形成。通过5个主要黎族村落(白沙、五指山、东方、乐东和保亭)黎锦技艺的保护,形成了以传承人为主的黎锦生产基层组织或企业。社会企业如锦绣织贝、伽蓝集团等通过政府搭建的黎锦平台或者借助非遗政策,与社区居民进行合作,实现黎锦技艺商品化,实现民族贫困地区人民就业和经济收入增加。海南省旅游商品与装备协会主办的海南省旅游商品大赛将海南相关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的企业或团体,围绕着海南旅游商品开发,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对文化的挖掘,各系列旅游商品的研发,丰富了海南旅游商品市场。在现阶段的旅游商品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首先,黎锦传统工艺生产的商品需要较长时间,不能实现规模生产,且产品价格较高,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其次,黎锦商品市场还没有实现标准化,随着海南旅游国际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加速,黎锦商品市场标准化是实现与社会发展接轨的重要标志,商品质量的参差不齐必将影响产业发展;再次,海南黎锦旅游商品市场还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品宣传及品牌效应不足问题,游客无法准确了解黎锦的意义和价值;最后,黎锦旅游商品市场产品研发的深度不够,产品设计落后于市场,产品种类无法实现旅游商品种类的全覆盖,导致现阶段旅游商品处于低水平、浅层次徘徊。

三、黎锦技艺旅游商品分析(Product Analysis)

根据海南旅游商品大赛参赛作品分类以及考察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黎锦坊展示平台以及网络销售平台商品的信息,结合1997颁布的《旅游服务的基本术语》关于旅游商品分类标准以及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按照可实用性生活化物品与展示类艺术品进行分类,目前海南黎锦旅游商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类,见表2。

目前,作为海南黎锦行业的领头企业,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已将黎族织锦按照传统黎锦类产品与现代黎锦类产品分成两大类,并按照传统织锦、家居饰品、艺术壁挂、工艺礼品、海岛服装等几大类进行开发。传统类黎锦产品利用传统工艺制作,所以价格较高,一般作为工艺品进行销售;现代黎锦产品通过提炼黎锦相关代表性元素,进行创新性设计,采用工业化手段进行生產,一般价格偏低,作为普通旅游纪念品类商品进行销售。另外,各传承代表区域通过传承人以及地方文化馆牵头,按照传统工艺进行生产,通过企业或者合作社进行销售相关黎锦类商品,此类产品多属于黎锦服装以及服饰类。

四、基于RMP分析的黎锦技艺旅游商品开发策略

黎锦技艺的发展起步于政府的非遗保护政策,通过国家、省、市进行抢救性保护,在非遗原真性保护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对黎锦技艺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南经济的发展,只有将非遗的黎锦技艺进行开发性保护,才可以实现该项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黎锦技艺的现状分析,其旅游商品开发策略如下。

(一)制定产品质量规范与标准,开发系列产品

现阶段,黎锦产品开发范围较小,产品质量不一,而且,游客在短时间内无法辨识传统与现代工业化的黎锦制品,所以在保护传统工艺黎锦资源的同时,也要创新思维,根据游客需求,开发具有黎锦特征的现代工业化旅游纪念品,通过系列商品的开发,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在旅游纪念品开发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规范与标准,让黎锦资源所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因子得以传承。

(二)创新“企业牵头、专家指导、社区生产”的商品生产模式

黎锦商品的开发需要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只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够做好旅游商品开发,实现黎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根据吴肖淮的黎锦传承与保护中社区参与效果评价结果显示“海南本地社区对“黎锦”传承与保护的参与效果比较差”。依靠政府非遗保护的资金,无法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只有通过企业的商业运作,将农户纳入相关产品的链条中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工艺生产的商品数量不足的问题。另外,相关传统工艺商品的开发范围较小,影响了商品的销售,可以通过专业深挖黎锦文化内涵,通过创新商品表现形式,促进传统工艺商品销售。

(三)加强黎锦文化的宣传,注重商品品牌塑造

作为具有3 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活化石”的黎锦,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没有被游客所了解、接受。根据吴肖淮博士关于非遗资源的游客认知方面调研数据分析:“海南当前的以黎锦非遗为核心的市场依然较小,目标游客依然未形成较大规模。”所以海南黎锦技艺的宣传不足,对目标游客的定位不清晰。根据非物质文化特点:“对非物质文化而言,任何一种保存至今的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种以工艺品形式出现的物质存在,更承载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只有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发展历史与文化,才能激发游客购买商品的意愿,另外,要树立商品品牌意识,通过相关黎锦生产龙头企业带动,将黎锦包含的文化融入商品品牌中,增加商品价值。

五、结语

作为具有3 0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技艺的旅游商品化开发对于进入政府抢救性保护后期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海南自由区以及自由贸易港规划的实施以及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通过深挖海南黎锦技艺所包含的旅游文化资源,创新黎锦技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模式,开发符合游客审美需求的旅游商品,拓展相关旅游商品展销渠道,促进黎锦技艺旅游商品品牌发展,从而满足不同游客对旅游购物的需求,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借助海南丰富的非遗资源,基于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旅游资源发掘与保护开发,对丰富海南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MTA中心;

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黎锦黎族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