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

2020-03-28蔡春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蔡春燕

摘要:“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高中化学从化学物质到化学实验的课程中,有许多概念相对单一乏味,难以理解,“金属键”“离子键”的概念更加抽象。以往的教学条件十分有限,化学成了很多学生的“弱点”,再者通讯信息的闭塞,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个人经验。现今,在网络愈加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能不受地域和职业的限制广泛传播。网络的发展也改善了教学环境,教师利用网络环境,创新教学策略,把虚拟的化学变得真实,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010

高中化学作为理科的主要学科,其教材内容刻板单一,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环环相扣,是高中学习的难点。化学实验是操作性很强的项目,涉及到较为宽泛的教学道具,也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网络普及以前,化学实验的应用不够广泛,加大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科技的进步造就了如今的网络时代,互联网进入课堂的举措能有效解决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题,教师能通过网络将知识点延伸、细致地讲解,通过网络学生能观摩到更多化学实验的课题,对化学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化的方式,教学策略将有更大的改革,教学成果将有更大的突破。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建立三维立体教学课堂

人的大脑包含图像思维和文字思维,正常情况下记忆图像比记忆文字要容易得多。基于这一无法改变的生理因素,多媒体教学是让高中化学课堂更生动有趣的主要途径之一。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主要面对的是教师和教材,听和看的都是教材中枯燥的方程式和化学概念,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要利用文字思维,没有立体的影像来支撑他们理解记忆。如今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环境,教师能在强大的信息库中截取更多、更丰富的资料来辅助教学,让课堂变得三维立体,学生将图像与文字结合,会对离生活较远的化学物质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必修一中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是开启化学之旅的首站,学生通过对学习化学的研究历史,从化学家专业的角度出发,明确化学与物质的关系,为今后的化学课程做好铺垫。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章教师主要讲解考试的重点,其他知识点仅一笔带过,学生的理解就变得片面,也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收集到更多关于化学实验、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的探讨等方面的影像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完美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结合听、说、看三方面。全面了解化学这一学科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十分有利。

二、利用网络实现课堂无界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更加坚定。学生在高中时期课业繁重,课程也变得更加复杂,遇到难题容易倦怠、放弃。教师也因为授课班级多、工作任务重的原因,不能全面兼顾每一位学生。网络还未普及的时候,只有上课时能和教师沟通交流,课后没有有利的条件使教学活动继续进行,学生遇到难题时难以得到解决,教师布置作业后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会影响教学的及时性。即时通讯及各类教育程序的兴起,刚好能弥补这一缺点。教师能通过各种信息软件和学生课后交流,及时查漏补缺,不影响教学进度。通过网络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学生能利用网络在平台上自主复习已学的课件做习题,也能反复观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讲解视频。通过网络让教师和学生的课后交流变得畅通。

课堂时间限制了课堂内容,例如学习必修一中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时,学生会接触化学物质和相关方程式,教师主要讲解一个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产生的化学物质包含哪些元素等基础性内容,而关于氯气的发现、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是怎样应用到工业上等相关的内容不能得到更深层次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录制相关课程的视频,制作完善的课件,设计与延伸有关内容的问卷,学生课后能自主选择观看学习。这样的做法不仅能让课堂无界化,让知识无“重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现“小老师”的趣味教学模式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当然,网络未普及时,教育技术不够发达、教学策略不够新颖也是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除了课堂,没有其他的途径能完成学习目标。如今,互联网的时代不仅让教育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教学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辅助工具,也能让学生广泛汲取信息,增加学习的渠道,获得更多课外的知识点,做课堂上的“小老师”。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随机讲解本堂课的某一知识点,在不限制学生讲解形式的前提下,尽量规范讲解知识的内容,这样不仅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也让学生在一次次讲解中树立信心,增加表达欲望,真正实现德智同步发展。例如,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时,学生预习时结合网络和教材知识点,积极延伸课程内容,主动分享课程中未能介绍的含氮化合物、分享氮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能与氮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网络在教育环境中的重要發展目标,也是增加课堂趣味性的终极目标。

总之,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飞速发展,高中化学因化学物品的使用限制这一特殊因素,仍旧是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对此,教师应当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网络与教材有机融合,给学生创造更加情景化的教学环境。高中化学教学将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更新教学模式,让网络给高中化学带来更大的便利 。

参考文献:

[1] 王凤霞.网络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J].新课程(下),2016(11).

[2] 姜 丽.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6(29).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   363000)

猜你喜欢

网络背景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网络背景的英语生态化教学方式分析
高中生物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