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亚杰的成长经历给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2020-03-27张云霞
张云霞
“如何让孩子快乐且优秀?”是当下频繁谈论的一个育儿话题。显然,皮亚杰的童年是很优秀的: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从入学到小学毕业都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他对鸟类、化石、软体动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和持续的研究;对神学、科学及其与之呼应的哲学都有超越其年纪的深度思考。我想,探讨其优秀的原因,对于家长和教育者而言有启示作用。
一、皮亚杰的成长经历回顾
(一)皮亚杰的生物学事业(二)皮亚杰的哲学开端(三)皮亚杰的学校教育经历
在《皮亚杰》一书中,作者这样描述道:年仅16岁的皮亚杰就表现出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自信态度,这种态度印证了他的雄心、关注点和长期计划。我想,这些良好品质的养成与他从小接受的学校教育以及在生物学与哲学方面的追求与成就息息相关。
二、走进皮亚杰的父母
了解了皮亚杰的成长经历以后,我很想知道,他到底成长于一个怎样的家庭?他的父母对他有怎样的影响呢?
根据书中提到的线索,可以知道皮亚杰的父亲通晓哲学、中世纪文学、批判性原始文献史学、法国文学。作为语言与文学讲师,他是具有国际声望的语言学者,治学态度不偏不倚;作为档案馆馆长,他非常富有批判精神。皮亚杰后来在自传中提到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具有勤勉精神和批判性大脑的人,他认为把父子俩连接起来的因素是知识方面的成就,通过父亲从小的耳濡目染,他明白了“系统性工作”的价值。皮亚杰父亲的朋友认为他是一位出色的父亲,胸怀宽广,充分理解儿子的使命。皮亚杰的母亲是一位坚定的新教徒,看重皮亚杰的宗教教育,同时是地方学校委员会的第一位社会主义者,持有和平主义信念。
毋庸置疑,他的父母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专注、执着且有建树的人,這对皮亚杰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皮亚杰的成长经历给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父母的生活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
身边常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让孩子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我很少给予直接的回答,而是通过这样一段话引发其思考自身。如果你还没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本质是你还没找到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当我们自己都不具备某种品质或能力时,又怎会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能让孩子拥有?因此我们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自己该如何生活,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
虽然,在皮亚杰的自传里把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的作用描述得较为消极,但是纵观其成长经历及研究方向和轨迹不难看出受到父母的影响的痕迹是很明显的。小皮亚杰正是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很小就模仿父亲的样子研究、写作和发表,像父亲那样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批判精神;在母亲的影响下思考科学和神学的关系,终身都是一位社会主义民主人士及和平主义者。瞧,父母生活的界限正是小皮亚杰受教育的界限啊!生活即教育,育己即育儿,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教养。
(二)提供自由、自主的时间与空间,有助于孩子发展与自己对话的精神
皮亚杰为何从小会对蜗牛等软体动物的分类产生兴趣呢?原来他从小便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这番小天地是小皮亚杰逃离现实的一方净土,他很小的时候便一人独自去寻找沼泽里的软体动物,然后有目的地收集池塘和土里的蜗牛并对它们进行分类,他努力想把这件事做好,这样父亲就可以看到自己;他努力地投入自己的科学研究中,这样就可以抑制自己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感;他力图在私底下和非虚构的世界里寻求庇护,仿佛这样就能掩饰自己的不安全感。在这样的情境中,小皮亚杰对自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并在相对较小的年级就对心理分析和精神病理学表现出兴趣。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与自己对话,从容应对自己矛盾的情感。这一过程听起来挺消极的,但是却证明了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帮助孩子们发展成独立的个体。
(三)关注父亲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父亲是通过哪些方式参与幼儿教养的呢?现在公认的7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方式分别为:间接支持、情感表达、常规教育、规则约束、学业鼓励、关注监督和日常互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状况能够对幼儿社会能力、同伴关系、认知水平、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等有显著的预测性。来看看父亲在皮亚杰心中的形象吧:“后来,父亲成为一种新的情感对象,这跟母亲所享受的直接温柔不一样,而是一种间接的喜爱之情,其中带有强烈的恐惧感。这种情感是尊重,这尊重的里面有爱,也有恐惧和不信任感。”书中提到,父亲的评价与引导对于小皮亚杰在如何面对褒奖于成功以及养成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显著的影响。
阅读本书,给了我们充分的理由相信皮亚杰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有优秀的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强大后盾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