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2020-03-27胥咏梅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20年2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园

胥咏梅

幼儿园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特征,在教育部新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强调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研究幼儿、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我选择园本教研的案例都出自于老师们十分熟悉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研究和反思始终是与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成一体的,就是说园本教研是以解决他们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一、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建立切实有效、不断发展的园本教研制度,需要开展发现教育意义、达成教育理解、提高教学技术、启迪教学智慧的园本教研活动。

教研自身发展需要,以往:执教者孤军奋战、研讨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考虑整合不够,研讨活动零打碎敲,没有一个整体框架。

现在注重教师为本,共同发展。园本教研的目标是:发展群体实践智慧,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获得“应该如何做”的实践智能。

二、我们怎样开展尝试

(一)开展以“我教师为本,共同发展”的教研活动,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真正的主人

首先,以营造氛围为中心,平等开放、充满乐趣、畅所欲言、要具有挑战性、操作性要强。这个氛围相当重要,老师之间首先是平等的、相互的,是搞好园本教研的首要前提,我市公办园教师由开始怕做观摩,被动地做观摩,变成了主动地自我推荐要做观摩。

其次,开展以专家、教师互相引领的教研活动。专家:教育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思维,教师:活动设计、教学实践,它们之间互为基础。

(二)开展以“立足于已知,验证发展新知”的教研活动

显观念和隐观念,都是解决矛盾,既有教育理念引领,又有行为上跟进。

例:送教下乡的一节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在尊重和接纳孩子的艺术表现上,幼儿的装饰画法与老师教的顺序上不一致,老师非要纠正到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上来,老师行为上跟进就表现出观念的落后。

我们研究的主要形式:大组系列教研活动——解决共性问题、把好方向。

例:主题《感恩的心>和主题《安全在我心中》以及今年5月举行的主题《中国风,中国梦》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都是大组系列教研活动。

小组单项教研活动——解决个性问题,验证共识。

例:“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幼儿快乐学习”的单项教研活动,中班“樱桃红了”的教研课,需要创编 个故事:是编成“小鸟——撒种——樱桃树满山遍野”,还是编成“王爷爷、李爷爷家门前种满了樱桃树”,经过老师们讨论,最终选择了前者,因为它富有童话的意境。

例:小班“玩会变的颜色”,第一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任选其中的两种颜色来调色,颜色变了,课后研讨:“变”体现不充分、不新奇、不神秘,要在充满新奇感上下功夫:第二次将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的瓶盖上涂上颜色(红或黄或蓝)让幼儿晃动瓶子无色的水——变成红色或黄色、蓝色的水,幼儿和在场的老师都甚为惊叹。

(三)从问题出发,去寻找问题

我们市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过程:聚焦选择的课例,通过伙伴合作、专家引领,开展实践反思、释颖解惑、评析讨论,启迪教师群体实践智慧,寻找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理念、设计与现实的差距,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

园本教研关注的焦点,用案例来说明。

去年5月,我在成都学习时,他们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案例故事“飞的小蝶鱼”:

第一次教研活动他们关注的焦点——从有利于教学的整合出发,对作品做出价值判断:

l.体现了文学领域与其它领域的整合

(1)与科学领域的有机整合——隐含许多自然规律,传递正确的科学认知;

(2)与社会性情感的有机渗透——对同伴情义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体现了作品内在要素的有机整合:丰富生动的语言,优美动人的画面,耐人寻味的意境,童趣十足的情节。

第二次教研活动他们关注的焦点——对教学整合的构想:

讨论明确以下备课理念:该设置怎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怎样组织欣赏、理解散文教学?怎样引导幼儿表达表现、迁移拓展经验?

确立活动的目标为:1.了解不同动物独特的睡姿,并尝试用动作表现;2.体验小蝶鱼幻想的乐趣及作品的优美意境。

设置活动的流程为:欣赏散文,理解散文,表达表现,迁移拓展。

设计时注意的“两个”序:(1)内容上的序:小蝶鱼与松鼠,小蝶鱼与刺狷,小蝶鱼与仙鹤;(2)手段上的序:“讲”小蝶鱼睡梦中遇见蝴蝶的“故事”,“呈”现配有音乐的“画面”。

讨论: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要做什么?(睡姿)

第三次教研活动他们关注的焦点——对教育活动现场的有效评价:环境的创设,情感的渲染,意境的渗透,设问的把握,生成的回应。

第四次教研活动他们关注的焦点——对二次教学实践的反思:第一次实践活动,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感受;第二次实践活动,更注重孩子的体验,师生的互动,经验的拓展。

针对问题:如何将文学作品的虚拟性,与幼儿生活的真实性相融合?

通过分散、聚焦、整合等环节的思考与讨论,能使教师既对作品有整体、全面的把握,又能从孩子的特点出发抓住重点,有效整合,从而使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更有意义。

三、以园本教研为抓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

学习与观摩是教研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一)变注入式学习为主动学习

步骤一,我们选取了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这样一幕为引子——“我现在只有一个宝葫芦,我想让我的宝葫芦孵出葫芦宝宝。”提出问题:如果您是老师,面对孩子的错误认识,您将如何做?老师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大致提出了以下5种教育方法:1.直接告诉幼儿;2.间接告诉幼儿;3.让幼儿收集信息;4.教师引导验证;5.鼓励幼儿探究、发现。

步骤二,在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与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请老师们想一想,每一种教育方法能使幼儿获得哪些发展?1.直接告诉幼儿,可以使幼儿了解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2.间接告诉幼儿,可以使幼儿学会讨论,学会听取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并从中了解有关知识。3.让幼儿搜集信息,可以使幼儿学会有目的地去收集和选择信息,从而学会寻找答案的方法。4.教师引导验证,可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幼儿获得的是理解了的知识。5.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可以让幼儿学会选择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会通过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主动依据探究结果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从中了解如何去寻求答案和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步骤三,通过对上述教育方法的比较,教师们感悟到,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幼儿不同的发展。提出第三个问题:请老师们思考一下,在这些教育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更有益,更有价值,为什么?

共识: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幼儿愿意获取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幼儿怎样获取知识比获取怎样的知识更重要,幼儿“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步骤四,为了引导教师在新的认识基础上,思考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策略,提出第四个问题:对幼儿的探索行为,老师应何时进行指导,如何指导?

共识:教育要关注幼儿的需求,教师应善于针对幼儿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经验水平,选择、把握指导的时机,实时、适宜、适度地进行指导,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變评价式观摩为研讨式观摩

1.鼓励教师选择实践中的问题、难题进行观摩和研讨;

2.观摩者与被观摩者共同研究和反思;

3.营造安全、平等的研究氛围,淡化对个人的评价,变权威式评价为研讨式评价。

教研组织功能从行政性走向专业性,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学习。

(三)从“说课”和“评课”中获得感悟和反思

个人反思是关注数量还是关注质量?“反思”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吗?如果教师写的大量反思性文字,是教研制度下的不得已行为,那么反思就会成为一种勤于笔下、懒于思考的作业应付。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幼儿园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爱“上”幼儿园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