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称呼里的教育学问

2020-03-27彭解华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名宝贝儿小名

彭解华

“宝贝儿!”“小哥哥”“妹妹”“小姐姐”等称呼经常在一些公开课上出现,尤其江浙沪地区似乎也是见怪不怪,然而在一次《中国教师报》领衔的教研活动中,这件事被郑重其事的提了出来,老师们辩论式的研讨,也将“如何称呼儿童”、“称口乎的适宜性,,深刻进行了挖掘。

活动起由是一位近50岁的男老师,他在评课的过程中说:“彭老师,我想提出一个观点和你交流,你覺得称呼孩子‘小哥哥‘小姐姐合适不合适呢?我们大家也可以来聊一聊?”

一石激起干层浪,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们的观点相左,彼此辩论起来:

A老师:“我觉得课堂上座位正式的场合还是应该称呼孩子的名字!”

B老师:“幼儿园的课堂并不同于小学、高校,它以活动为主,师幼关系的融洽直接影响幼儿的反应,所以称呼亲切点能拉近师幼距离!”

C老师:“‘小哥哥‘小姐姐等都是当下很流行,大家都熟悉认同的网络用语,孩子们也经常听,很熟悉,不会产生干扰!”

D老师:“‘宝贝‘妹妹等此听起来师幼关系不平等,让孩子参与活动的身份认同不高。”

E老师:“我听过上海名师应老师很多课,她都是喊‘妹妹‘弟弟,孩子还是一样喜欢她的课,我认为这个不受影响!只要孩子理解与接受就好!”

D老师:“可是如果当孩子不当行为产生时,喊‘宝贝的效果不好,而应该郑重直呼其名”……

B老师:“彭老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我说:“曾经我经常在陌生班级上课时为了拉近距离会喊‘宝贝,为此也得到一位名师的质疑‘孩子的名字就是用来称呼和尊重的。我也认同这个观点,可是借班上课时不可能都知道名字的,这就必须有代称,我也反思‘宝贝虽然亲切但是角色感确实太少,不太适合课堂。我今天上的是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自我认同感更高了,所以我请教他们,最终他们非常认同我喊‘小哥哥‘小姐姐,这让他们听起来很高兴。无形当中也是激励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角色自信。”

老师们的讨论越来越深入,观点也从最初的两极分化,到后期的有条件认同,一个“称呼”也研讨出了师幼互动关系的艺术。教师该怎样称呼幼儿呢?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在最恰当的时机运用最合适的称呼,做到舒适、贴切、自然。幼儿园有别于中小学,它是一个保教结合的场所,充满温暖、宽松、自由和爱的场所,这让幼儿园里的称呼可以是多样的,但要注意情境。

学名用以“亮身份”。幼儿在表达身份,表征作品和成果、游戏角色分工时应该鼓励他们尽量用学名。例如:每天幼儿晨间自主签到、自我介绍、为自己的创作署名时、阅读表征时,要鼓励孩子用学名,“我叫某某某,我姓什么、叫什么,我的名字特别有意义……”老师在公开点名、提醒幼儿危险、不当行为、正式交谈,分工过程中也应该用学名。例如:一次户外游学活动中,年轻的配班老师看见钱子墨小朋友正在离开老师的视线范围,便喊:“默默、默默回来!”小家伙依然往前跑,头也不回。配班老师准备追过去。“你应该喊他学名!”“钱子墨!”随着配班老师郑重其事的一声喊,钱子墨脚步戛然而止。“你离开安全范围了!”小家伙立刻往回跑。学名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是重要的角色和身份标识,在正式的、紧要的、警示的时机更需要用到。

小名用以激发社会沟通。幼儿园小朋友是一个社会化学习的过程,小朋友们是在与各种人、事、物的沟通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对其一生发展都意义重大的基础能力与品质。小名不同于大名那么正式,但是非常自然,入耳舒服,“航航”(毛一航)、“豆豆”(陈晓豆)、“菲菲”(吴亦菲),或把名中一字重复,或另起一个,小名从家庭代入幼儿园,让孩子在与家庭分离过渡进幼儿园过程中有了情感依托。老师与家长沟通时用小名能增加家园沟通中的亲切度,提高家园沟通的效率。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老师用小名和幼儿沟通能增加游戏的代入感,减少教师角色对幼儿行为的干扰,增加师幼互动的平等性。例如:“豆豆你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陈晓豆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同一情境中,第二句压力感更大,第一句更加亲切能激发幼儿大胆表达。

“孩子”“宝贝儿”用以情感安抚。孩子和“宝贝儿”更多是亲子关系中的日常用语,对每个幼儿这样称呼,会引发概念泛化,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和认同度被降低,降低教育成效;另一方面这也容易引起师幼关系和亲子关系混淆,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但是,当孩子情绪失控、激发幼儿情绪表达、安抚幼儿时则很适用,它能替代亲子安抚。例如:小班幼儿在亲子分离时常常会情绪失控,老师将其抱入怀中:“我们的宝贝儿很伤心,离开妈妈特别难过,但是没关系,老师也是妈妈,也很爱我的菲菲宝贝。”中大班,当孩子因为和同伴之间的矛盾而吵架哭泣时,“孩子,怎么了,一个人在这哭,受委屈了嘛?”这样的主动称口乎和表达受到的效果就非常好,孩子常常会在发泄后更积极的与老师互动,并且更加信任老师。

“小哥哥”“小姐姐”用以激发责任。幼儿园的孩子从家庭进入社会,角色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家庭和社会都赋予他们更多的期待,他们自身其实也意识到并且认同这种期待,他们渴望长大,自我认同感也在增加,愿意表达展现积极强大的一面。因此,“小哥哥”“小姐姐”是他们都非常喜欢的称呼,特别是在一些临时的陌生的场合,“小哥哥”“小姐姐”更加能激发幼儿主动配合的意识,同时也是非常符合3-6岁幼儿自我认同的一种称呼表达,称口乎背后体现的恰恰是对幼儿成长特征的尊重和认可。

猜你喜欢

学名宝贝儿小名
润楠[Machilus nanmu(Oliver)Hemsley]学名订正过程及四川所产形态特征
有趣的名字
古人小名生猛有趣
做游戏
宝贝儿爸爸
不要让陌生人进来
用生命接力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收藏作品
我的字典
可恶的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