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外用致过敏反应及防范

2020-03-27张瑾白明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用过敏性过敏

张瑾 白明 苗明三

摘要 目的:研究中藥外用易过敏的药物、反应、易过敏人群以及如何防范。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法归纳具体中药外用致过敏的医案,将病例所涉及的信息录入后应用EXECL软件,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以外用为第一关键词,过敏反应为第二关键词,查阅到文献有130篇,其中挑出关于具体中药外用过敏反应的医案有31篇。单味中药有巴豆、鸦胆子、冰片、补骨脂、乳香、石龙芮、蓖麻仁、何首乌、土鳖、延胡索、无花果叶、雄黄、白僵蚕、泽兰、白芷、威灵仙16种,外用复方中药有15种,使用频数最高中药有透骨草、伸筋草、肉桂(5次,8.4%)。结论:单味易引起过敏的是活血化瘀药,辛味中药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比其余四味更明显,速发型和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最易出现,其中包括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皮炎2个最常出现的中药外用具体过敏反应。女性,年龄在30~39岁之间,有既往过敏史是中药外用易过敏人群特征,应在今后临床外用时加以注意。

关键词 临床;外治;中药外用;过敏药物;过敏反应;过敏防范;关联规则;数据挖掘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llergic medicines,reactions and susceptible people in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and how to prevent them.Methods:Literature retrieval was used to summarize specific medical cases of allergic reactions caused by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The information involved in the cases was recorded in EXECL,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with SPSS Clementine 12.0.Results:Taking “external use” as the first key word and “allergic reactions” as the second key word,130 literatures were found,among which 31 medical cases about specific allergic reactions of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ere selected.There were 16 kind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including Fructus Crotonis,Fructus Bruceae,Borneolum Syntheticum,Fructus Psoraleae,Olibanum,Ranunculus Sceleratus,Fructus Cannabis,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Rhizoma Corydalis,Ficus Carica leaves,Realgar,Bombyx Batryticatus,Herba Lycopi,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and Radix Clematidis.There were 15 kind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compound prescriptions for external use.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medicines were Phryma Leptostachya,Herba Lycopodii and Cortex Cinnamomi(5 times,8.4%).Conclusion:Allergic medicines used alone are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removing ones.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pungen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n skin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other 4 flavors.Instant and delayed skin allergic reactions are most likely to occur,including anaphylactic shock and allergic dermatitis,2 most common allergic reactions of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Females,aged between 30-39 years old,with a history of allergy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who are easily allergic to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future clinically external use.

Keywords Clinical; External treatment;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llergic medicines; Allergic reactions; Allergy prevention; Association rules; Data mining

中图分类号:R287;R781.6+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03.013

目前使用的中药大多来源于动植物,疗效佳、作用温和,所以中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中药外治也是其中的一大分支。中药外用主要是通过皮肤、黏膜、腔道等途径,以涂搽、敷贴、熏洗、点眼、吹喉、滴鼻为主要应用形式的一种用药方式。但中药的成分复杂多样,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所以中药外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由对药物的过敏所引起。

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根据药物特性、附加剂的大量应用和每位患者的生活环境,生命体征等不同,中药外用的过敏反应时有出现。现有的文献多是聚焦于中药内服的过敏反应产生,很少有文献提及中药外用过敏反应和防治方法。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出中药外用易过敏的药物、会出现的过敏反应、易过敏人群特征以及在今后该如何防范此类问题,希望能尽量减少中药外用导致过敏的患者,为今后临床安全外用中药提供数据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数据库中以“外用”为第一关键词,“过敏反应”为第二关键词,时间范围是1990—2019年,查阅到文献有130篇,其中挑出关于具体中药外用过敏反应的医案有31篇。

1.2 纳入标准 1)关于中药外用过敏反应出现的真实医案;2)关于过敏药物的描述完整的文献。

1.3 排除标准 1)同一作者用相同观点发表的类似文献;2)与同一患者反复研究的文献;3)关于实验动物中药外用过敏的文献;4)复方外用中药中未说明药物成分的文献。

1.4 数据分析 依据《中药学》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将符合标准的全部中药逐一输入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对涉及的中药药名进行统一,并统计药性、药味,若一味中药有多个药性药味,则全部记录在内。对数据库中的中药进行分类排序,使用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单味中药外用易过敏的药物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际病例[1-14],已知单味外用已过敏的中药有巴豆、鸦胆子、冰片、补骨脂、乳香、石龙芮、蓖麻仁、何首乌、土鳖、延胡索、无花果叶、雄黄、白僵蚕、泽兰、白芷、威灵仙16种。

2.1.1 单味药功效分类使用情况 根据数据库中记录的16味中药,对其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已有记录的单味过敏药物涵盖9种功效分类,而频数最多的前五类是:活血化瘀药(4次,25%)。见表1。

2.1.2 单味药物药性药味使用情况 依据《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分类标准,如果一味中药有多个药性药味,则全部统计在内。对纳入标准的单味药物进行药性药味统计分析。因此,在以上16味中药里,累计出现9次药味。可以看出辛(13次,31.7%)药味最为常见。《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夫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辛先入肺”。《素问·五藏生成篇》载“肺欲辛……此五味之所合也”。说明辛味对应肺,而“肺之华合于皮”,这句话说明了在中药五味中,辛味的中药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最明显[16]。见表2。

2.1.3 单味中药外用引起的过敏反应 根据16篇病例总结出了5种过敏反应和其他,有的只是出现局部皮肤破损,严重者会出现大面积病变,更甚者会导致中毒休克[17]。由此可见中药外用出现过敏反应,很大一部分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皮炎而被警觉。见表3。

2.2 复方中药外用易过敏的药物

除了单味外用致敏中药,还有包括三伏贴、红花油等在内的15种外用复方药。外用复方药成分复杂,除了多味中药提取物,还有乙醇等辅料,增加了过敏的可能。

2.2.1 复方中单味中药使用情况 将文献中所涉及到的方剂中全部中药进行排序,可以看出总共有16种中药,累计频率出现114次。使用频数最高的中药是,透骨草、伸筋草、肉桂(5次,8.4%)。见表4。

2.2.2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对高频药物,使用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建立“数据源→类型→网络”的关联规则数据流[21],关联“网络化展示”见图1。

2.2.3 复方外用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复方外用中药受众面广,过敏反应的病案时有出现。如三伏贴,它是遵循“冬病夏治”的方法在指定穴位上敷贴,可以使药物渗透皮肤,深入脏腑,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改善身体状况,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王远红[22]报导一14岁男性患者在贴敷三伏贴1 h后面部及前胸大片状荨麻疹,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如红花油,近些年来红花油已成为大部分家庭中的常备药。马海英[23]报导一35岁女性患者用红花油涂于皮肤,涂红花油2 h后皮肤处出现深红色,瘙痒,并且出现了米粒样的红色丘疹,经诊断后为过敏性皮炎。如硫黄软膏,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杨菊蕙[24]报导一37岁的女性患者,用10%硫黄软膏外擦2次,出现颜面潮红、瘙痒、双眼睑水肿伴有密集的针尖状红色丘疹,是皮肤过敏的典型症状。

2.3 中药外用过敏的类型 在中药制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百分比23.5%[25]。经过对以上病案的探讨和文献研究,我们可以大致把中药外用导致过敏的反应分为以下4种情况进行总结:1)速发型过敏反应,即I型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休克等;如肖守贵[26]报道的一33岁的女患用民间偏方:14粒蓖麻仁和7株鲜小蓟全草,捣成泥状后用纱布包裹药物,涂擦胸前部及背部,用药后大约5 min左右,患者自述口唇麻木,胸闷气短,继而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至后,患者已意识模糊,上肢不自主抽动,全身起风团样蕁麻疹。蓖麻仁有毒,主要含蓖麻毒蛋白,蓖麻硷,临床以外用为多,常见中毒症状有头痛,胃肠炎,无尿,黄疽,冷汗,频发性痉挛,虚脱等,故用此药时应引起注意。2)细胞毒性型过敏反应,即II型过敏反应,例如溶血性贫血、白血球减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小板减少症等;3)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即III型过敏反应,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迟发型过敏反应,即IV型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慢性结核菌感染等。如刘庆[27]报道过一56岁的男性患者,采集鲜泽兰捣烂外敷6 h后,自觉局部瘙痒,疼痛加重,去除药物后发现左面部肿胀严重,表面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水泡是接触性皮炎的明显症状特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速发型和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最易出现,而细胞毒性型过敏反应和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需要长期跟踪观察,现在还没有详细的文献和理论支持。

2.4 中药外用易过敏人群 根据31篇中药外用过敏反应的医案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过敏反应的出现有时也与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如年龄、性别、体质等。年龄在30~39岁之间、女性(56%)、有既往过敏史是中药外用易过敏人群特征。见图2~4。《黄帝内经》中曾提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易过敏的人群多是本虚标实,从而易受外界影响产生过敏反应[28]。

3 讨论

3.1 出现中药外用过敏反应的原因 一是中药材本身所带有的易过敏毒性成分,中药及其制剂成分复杂,有些成分本身就是致敏原,还比较容易引起交叉反应[29]。如天南星、雄黄等,外用内服皆对人体有损害性,能直接引起过敏反应;二是在中药外用复方制剂的辅料中,乙醇是最易导致过敏的,1%~15.2%的严重过敏反应有乙醇因素参与[30]。三是患者自己的体质特征,如患者是血虚血亏体质,便容易引起过敏。

3.2 中药外用过敏的防范方法 一是对中药外用复方制剂要明确每味药物的功效与相反,从根部消除过敏原;二是用药也要关注患者本身的情况,如果家族带有遗传因素或者患者个人是易过敏体质便要重新考虑用药问题;三是外用中药需经过皮试才可大范围,长时间使用;四是中药外用后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应该立即停药,否则严重者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五是充分理解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主要包括父母遗传因素、情绪波动、身体状况、生活环境调节和其他预防过敏等措施;二级预防主要是合理利用各种治疗过敏的方法从而来治疗过敏类疾病;三级预防主要是利用“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改善过敏体质,治疗过敏性疾病并且防止过敏的复发[31]。

3.3 展望

一是制定严格的中药外用制剂标准,现在很多的中药外用治疗方法与用药规律还是继承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要在遵循科学的前提下与现代外用药的技术相结合,以求能做出“三效三小五方便”[32],以便做出对人体吸收最好而且毒性最小的中药外用制剂。二是使用药途径标准化,很多情况下出现的中药外用过敏反应都是没有听从医嘱,自己采摘未经炮制的中药材涂抹于患处,导致过敏。今后如果能将中药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向大众推广,这种情况就可以大概率的减少发生。三是要充分认识到过敏的严重性,积极参与治疗,患者在就诊时应如实向医生告知过敏史,医生也应该在充分询问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以及家族遗传史之后再给予治疗,最大程度的避免中药外用过敏反应的产生[33]。

参考文献

[1]马俊梅.巴豆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7):59-60.

[2]甘戈,卞蓉蓉,孙骏.35例鸦胆子外用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5):288-290.

[3]张琼,刘晓铮,曹俊.雄黄致接触性皮炎1例[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0,27(4):225.

[4]钱慰慈,王建春.补骨脂酊外用致过敏一例[J].中成药,1991,13(9):46.

[5]王菊素,王红梅.中药熏洗过敏2例[J].陕西中医,2003,23(7):632.

[6]阎守贵.外用蓖麻仁致过敏休克一例报道[J].山西中医,1986,2(5):41.

[7]朱少丹.何首乌引起过敏反应一例[J].中草药,1998,20(9):605.

[8]谭安邦.外用土鳖过敏1例[J].四川中医,1990,8(7):59.

[9]赵桂芬,靳国君,戴玉洁.外用延胡索浸泡液致过敏反应1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4,39(6):354.

[10]张德敏,徐于玲,侯红卫.无花果叶熏洗治疗混合痔致过敏反应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08,6(8):262,270.

[11]薛筑云,毕志刚,雷铁池,等.鲜威灵仙致重症接触性皮炎和全身性不良反应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8(4):256-257.

[12]彭长恩,刘杰,丁佩军,等.八白散单味中药斑贴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2):105-106.

[13]陈淑侠.白芷致全身过敏反应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7):36.

[14]曲凤丽.冰片外用致皮肤过敏反应一例[J].齐鲁药事,2004,23(4):60.

[15]张雯,张蕾,季永能,等.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其不良反应防治[J].世界中医药,2019,14(9):2505-2508.

[16]孟宪珍.131例外用中成药过敏反应报告及成因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7):241-242.

[17]王海俊,王学民,乐嘉豫.10年来我国外用中药致不良反应发病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51-54.

[18]王德才.威灵仙外用致过敏性皮炎1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7,11(3):35.

[19]汪洪波.三伏灸致严重过敏性皮炎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179.

[20]王春華,李金枚.无花果叶外用致植物日光性皮炎1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8,43(9):57.

[21]王玲玲,付桃芳,杜俊英,等.基于SPSS Clementine的关联规则分析在中医药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6):98-102.

[22]王远红.三伏贴致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1例报告[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6):21.

[23]马海英.外用红花油引起皮肤过敏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3):60.

[24]杨菊蕙.硫黄外用过敏二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0,3(2):102.

[25]贾振祥.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6,11(7):1348-1350.

[26]肖守贵.外用蓖麻仁致过敏性休克一例报导[J].四川中医,1986,5(8):39-40.

[27]刘庆.中药泽兰外敷引致接触性皮炎一例[J].皮肤病与性病,1990,12(3):42.

[28]李雯雯,陈慧.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4):126-129.

[29]张立坤,竺炯,史万忠,等.中药外用致皮肤过敏反应分析[J].河北中医,2011,33(11):1736-1739.

[30]姜楠楠,尹佳.严重过敏反应的加重因素及作用机制[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6,10(3):269-275.

[31]杨菲,张惠敏,包蕾,等.过敏体质的三级预防[J].世界中医药,2016,11(9):1892-1894.

[32]孙占学,李元文,李曰庆.中药外治皮肤病问题与展望[J].环球中医药,2010,3(2):111-113.

[33]庞咪咪,李宏春.中药熏洗致皮肤过敏3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7):42.

(2020-01-10收稿 责任编辑:杨阳)

猜你喜欢

外用过敏性过敏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远离季节性过敏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开心妈妈专线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
皮肤科病人的外用药物须知